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雄之路,从刷任务开始 » 第32章 主战主和

第32章 主战主和

    自从杨泉占领了酒泉郡的两座城池,酒泉郡守段煨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被人骑在头上撒尿,尿完了还不走,你说这叫什么事情。

    段煨刚开始还挺上心,一方面派幕僚贾诩来往跑腿,一方面去信请左昌协调,结果两边都没有什么进展。

    特别是左昌那边,事情是他挑起来的,结果惹得一身骚,自己反而甩手不管了,气得段煨也想摆烂,干脆就不要这两座城池了。反正朝廷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谁有空管这个凉州边陲的破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不是不能过。

    但是这往来世道中,总还是存在那么些有心人,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想要有所建树,比如一位叫做陈迄的,领界意识颇强,对杨泉行为义愤填膺。

    陈迄,无字,是段煨手下一名统兵都尉,曾经有过带领千人以上队伍作战的经验,长期跟在段煨身边,忠心耿耿,目前担任禄福县的防卫任务。

    目前酒泉郡虽然丢了两城,损失了一些兵马,但是主心骨毕竟还在,以段煨为首的陈迄等人手下,还握有一支规模尚可的兵马,一直停在禄福县未动。

    段煨是前太尉段颎的弟弟,来这里做太守实际上就是仕途中转站,完善履历,凡事讲求一个稳字。所以此前左昌和崔勇联合发难,他只是表面配合,实则吃瓜看戏。

    但是如今崔勇挂了,左昌又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反而让段煨手下有些蠢蠢欲动,似乎发现了更上层楼的机会。毕竟无论是战功还是未来打下城池后的利益分配,都是十分诱人的。此刻见杨泉兵马并非太盛,便更加跃跃欲试起来。

    于是以陈迄为首的能统兵的人,便站了出来,形成了主战派,怂恿段煨收复玉门和沙头,以此来攫取自己的利益。

    与此同时,段煨身边还有一派,便是以贾诩为代表的主和派。他们的意见是争取不起兵戈收回失地,虽然花费的时间可能多一些,但是自信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迫使杨泉退兵。

    在发现以陈迄为首的主战派逐渐起势之后,两派观点意见相左,形成了对峙。

    因为在贾诩看来,自己辛辛苦苦忙了这么久,好不容易让对手有些松动,即将有所收获的时候,一旦我方主动再开战端,自己的付出就将化为泡影。

    所以贾诩也增加了给段煨吹耳旁风的频率,不断和其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甚至说出了敌方主将张利即将叛变这样的话来,想以此来稳住段煨不要倒向主战派。

    段煨自己倾向于和气生财,但成天被夹在两派人马的中间,一个头两个大,一时难以抉择,便将两边按住,暂时不管,只是不断催促贾诩加快协调。

    不过主和派和主战派之间脆弱的平衡很快便被打破,主战派很快便引来了机会,占据了上风,因为此刻杨泉的动员令已经传到了禄福县。

    陈迄借口此事再次警告段煨,如若再不行动起来,恐怕禄福将要危矣。

    段煨也不是稚童,如今杨泉獠牙初现,一下子给段煨上了一道紧箍咒,导致后者立刻倒向了主战派。

    于是几经协调之后,将前线部队的节制权力全部下放给了陈迄,命他率部阻挡杨泉,并授权其伺机反攻,一举收复失地。

    ……

    凉州夏日,烈日当空,异常干燥。

    杨泉在玉门县衙召开了进攻禄福的第一次军议。

    “张利!”

    “在!”

    杨泉下了第一道命令:“我命你率领八百骑兵,作为前军,明日出发,前往禄福隘口西面驻扎,打探敌情,随时回报。”

    没想到这一道命令下达之后,张利并没有立刻回答,反而在嘴巴里嘟嘟囔囔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大点声!你是没有听到我的命令吗?还是有其他看法?”杨泉没想到张利竟然不回应他的命令,顿时有些火大。

    张利之所以不答应,确实是因为有不同看法,见杨泉发问,便如实回答:“太守不知,那隘口是个易守难攻之地,你给我八百兵马,根本起不到威慑敌军的作用,就像个摆设一样。”

    “那你想要多少?”杨泉听完问道。

    张利举起右手,伸出三根手指:“至少三千!只要太守拨给我三千骑兵,我张利发誓,只需一天即可冲破隘口,为您打通前往禄福的道路!”

    “……@#¥%……”

    杨泉一股气血上头,翻了一个白眼,骂道:“给你三千?给你三千我用什么?”

    “我让你带兵去那里驻扎,是让你去打探敌情,驻守待命的,不是让你去冲杀隘口的!”杨泉指着张利破口大骂起来,“你张利不要仗着自己有点军功,每一次都违抗军令,上一次给你一千,你带回来多少?你自己给大家讲讲!”

    张利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听到杨泉又揭他短处,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提起来渊泉战败的事情,一时间羞愧难当,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杨泉看着张利的样子,皱了皱眉头,再次问道:“我再问一遍,给你八百兵马,你能不能去?”

    张利这次不犟了,但是也不看杨泉,抱拳回答:“能!”

    “好!你退下吧,现在就去点你人马,明日启程,耽误不得!”杨泉见张利允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示意张利退出,自己再向其他人下达命令。

    “喏!”

    张利得令之后,一心想着手头的事情,便快步走出县衙,准备前往校场找自己手下那几名军侯点兵。

    哪知刚刚走出门外,便看见昔日手下王渠正骑着一匹快马抵达县衙,此刻下马正与他打招呼。

    “王渠?你来这里做什么?”张利看着风尘仆仆的王渠,有些好奇。

    王渠没有任何闪避,拱手回答前上司的提问:“是杨太守昨夜召我前来,具体什么事情我也不知。”

    “那你去吧,太守正在里面军议。”

    目送王渠走进县衙的背影,张利有些怅然,在门口停了那么一刻,转身继续往校场走去。

    ……

    陈迄相较于杨泉肯定更为了解酒泉地形,杨泉此前发现的那条山道怎么可能瞒得过陈迄。

    所以除了将重兵布置在隘口防御主道以外,陈迄很快便安排了另外一支部队,分兵在山道口进行防御。

    同时为了增加两处大营之间的机动性,陈迄在两营之间设置了密集的哨点,用于快速在两地之间传递消息,一旦发现杨泉主力,就能赶紧合兵形成优势。

    有属官为陈迄献计,可以在山道两侧布置伏兵,一旦杨泉选择走小道,即可使其重创。

    陈迄思考一番后,并未采纳其计。因为该山道较宽,通径最宽超过两百米,最窄之处也有百米,因此认为伏兵意义不大,仅在山口外扎营,在要道口布置防御。

    张利率领前军抵达隘口以西之后,经过一番探寻选址,发现一处内湖,一望无边,既利于防守,又便于补给,于是将大营扎在该湖不远处,赶紧快马回传杨泉位置。

    杨泉收到信息之后,认为不妥,要张利再将营地往前推进,要其务必扼住要道。

    张利哪能不知要扼住要道,如果能这样做他早就做了。现在正是考虑到自己人马太少,如果太过冒进,恐对自己不利,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另外一处妥当一些的。

    但是因为杨泉言辞坚决不容置疑,便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推进,再次回复时,又厚着脸皮请求了一次增兵。

    幸好杨泉预料没错,陈迄重兵陈于隘口以东,并未主动出击袭杀张利,所以张利前军得以安稳驻防下来。

    如此这般,杨泉和段煨两边都已经动员到位,前军也都已经布置妥当,战斗似乎一触即发。

    而这一日,张利营寨之中,来了一位久违面孔。

    “贾诩?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