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管亥,黄巾大帅 » 第18章 户口统计

第18章 户口统计

    被老兵从牛房里扭过来时。

    左东耷拉着脑袋,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姓名,哪里人?”

    见对方仍在愤怒的瞅着老兵,管亥冷哼道:“就算他不出首,我也要拿你。”

    左东一愣,奇怪道:“主家,某哪里露出破绽?”

    “假姓左,又在左三乡自称是寻主家的游侠。

    你知道什么是游侠么?

    游侠往往本地惹了事,到外地躲藏。

    或是在家不得重用,又有点本事,所以外出要闯荡一番事业。

    如此,你既然是左氏,怎么可能在以左氏为主的左三乡。”

    左东眼神闪烁,疑惑道:“投奔同族和老乡,正是我们游侠的路子啊。”

    管亥呵呵一笑,继续耐心的解释:“你若是来投奔了左三乡的人,就该帮老乡做事。

    又怎么会到大街上自荐,还说没有主家?

    这样看来,你倒像是和左三乡的豪强勾搭,杀人越货。

    我又从左三乡抢了一百多流民,怎么可能不防你。”

    “这......某服了!”

    左东仔细思量一番,确实如此。

    他显示低下头,随后又抬起头,昂然道:“在下孙剑,乃是北海国安丘人,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那就杀了吧。”

    管亥面无表情的摆摆手。

    闻言,老兵当即上前,提着牛耳尖刀就向左东的脖子上刺。

    哎?

    真的来?!

    左东登时亡魂大冒,急忙一个懒驴打滚躲过去,口中道:“爷,爷,有什么话尽管问啊。

    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要动刀子啊!”

    管亥拦住还要上前的老兵,疑惑道:“不是你说的么,要杀要剐,悉听我便。”

    “主家,咱不是游侠么,豪气两句壮胆嘛!”

    左东脸如苦瓜的解释,说完后又赶忙下跪道:“

    大帅,某看出来了。

    你以前肯定也是游侠,现在不就是做山贼么?

    某真的愿意投诚到山寨里。

    某剑法超群,可为大帅鞍前马后。

    某还能识文断字,也能帮大帅记记名册。”

    左东一边说,一边察言观色,但见管亥神色狐疑,心知不透底是不行了。

    于是接着飞快的说道:“某确实叫孙剑,确实是北海国安丘人。

    只因大父孙礼任侠,杀了同县的经学大家郎顗,所以逃难在外。

    后隐于齐王府上,为牵马奴,颇得齐王信重。

    阿翁性格懦弱,被同僚陷害,家产被夺,全家入狱。

    太平道起事的时候,某趁机逃出大狱,藏身于左三乡。

    为了有朝一日报仇,所以啸聚少年,截杀豪绅,藏些钱粮。

    今天,我孙剑愿发誓效忠主家,只求留下一命,他日有机会手刃仇人。”

    闻言,管亥的眉头皱起,孙家杀了郎家人?

    安丘县就在朱虚县的东边,孙家是安丘第一大族,甄家第二,郎家第三。

    见管亥还不松口,孙剑当即咬破手腕,道:“管主家,我孙剑今日歃血发誓。

    愿奉主家为主,若违此誓,五雷诛灭!”

    “嗯。”

    管亥这才点点头,“你若说的是真话,且真心为我做事,我后面会帮你报仇。

    但若是有一句假话,不必五雷诛灭,我明日就活剥了你,正好给这帮流民杀鸡儆狗。”

    说完之后转身离去。

    那老兵看向原本的“左东”,现在的孙剑,阴测测的笑道:“投诚没有成功,俺还得把你绑到牛棚去。”

    孙剑忙辩解道:“大爷,主家还在思考。

    某投诚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没有失败啊。”

    见老兵不理会,又道:“睡牛棚,便睡牛棚吧。

    就是别用那破布塞某的嘴就行,实在太臭了!”

    他不说还好,一说老兵的眼睛亮起来:“你提醒的对。

    得塞上,不然你夜里大叫,引来官兵怎办?

    俺现在不是官兵,是山贼喽......”

    孙剑登时欲哭无泪:“塞就塞吧,换块干净的布行不?”

    ......

    天寒地冻,躺在牛棚里,瑟瑟发抖的孙剑百思不得其解:“主家用什么来验证某的话真假?

    虽然某后来说的是真话。”

    ......

    与此同时,躺在温暖被窝中的管亥搂紧了怀中的郎氏。

    “郎顗,你认的么?”

    闻言,郎氏一怔,随即小声啜泣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方才幽幽叙说。

    ......

    郎家,宗族在北海国安丘县,也就是朱虚县东边临县。

    郎氏家传《京氏易》,又擅长善长于风角、星算(天文算数)、六日七分,能望气候占候吉凶。

    郎顗少时传习学业,兼明经典,隐居海边,教学徒常达数百人。

    后来被州郡举荐为有道、贤良方正,都推辞不去就职。

    顺帝年间,被天子征召策问,特诏拜为郎中。

    郎顗却病辞不就职,回家去了,后来公车征辟也不愿意去。

    ......

    郎家的做派,就是东汉年间的名士常见的套路。

    俗称“养名”,拒绝的越多,名声越大,名声越大,越能卖个好价钱......当然,养名养到后来自己都信了,彻底隐下去的也有。

    按照郎氏的说法,以郎顗的势头。

    郎家按照正常的轨迹,肯定会发展成为经学世家。

    不说比较弘农杨氏,汝南袁氏,也要成为龙亢桓氏那样差不多的。

    可惜的是,因为郎顗的声名太盛,引起同县孙家的嫉妒。

    在孙家的指使下,郎顗被孙家孙礼所杀。

    至此郎家彻底没落,被孙家压了一头。

    发展到了今天,甚至比不上同县的甄家。

    黄巾之乱时,更是宗族破败。

    连郎氏这种宗家门里的小娘,都被掠走。

    而孙氏现如今却成了安丘县的第一大族。

    北海孙宾硕孙嵩,因为救了大儒赵岐,名头海内响亮。

    ......

    说到后来,管亥免不得也得劝慰一句:“前人恩怨太过久远,不必挂念太多。

    你且放心,只要好好待我,他日我定帮你郎家聚起再兴。”

    ......

    如此确定了孙剑的身份。

    第二日,管亥也就同意了对方为奴的誓言。

    其实主要的考量,也是哨里缺个会写字的。

    管亥对郎房哨的管理,自然不会如贼寇那般松散。

    第二天一早,他就当众封孙剑为啬夫。

    让孙剑负责统计人口、户数,姓名等等,然后录入名册中。

    对此,流民们积极响应。

    甚至有不少流民觉得,管亥这个乡,可能就是设在山里的乡。

    不然为啥要统计户口呢,不然为啥有啬夫呢,而且录入名册,比以前的乡里还正规......

    振振有辞的,说的其他流民无言以对。

    到了后来,居然大多数人都信了......

    只有孙剑稍微有点不爽,因为管亥并没有把他的宝剑还给他。

    抬头忽然发现老兵在用一块破布擦脚,登时一个激灵,干活麻利多了。

    户口统计很快完成。

    “郎房乡计有户四十六,口百十八;

    男口五十七,成丁三十一,幼十六,老十;

    妇口五十一,成妇三十二,幼五,老十五。”

    随着孙剑汇报完成。

    管亥把名册放下,吩咐道:“再撰写一份,做正副两本,其中一个留有备用。”

    “唯。”

    孙剑领命而去。

    赵香深深的看了孙剑一眼,进策道:“正常一户人有三到六口。

    咱们多是流民和贼寇,很多人自成一户,所以偏多。

    成妇还多些,后面可以挑选,给有功劳的成丁婚配。”

    管亥点点头,道:“为了刺激大家的动力,如果男女有相好的,也可以预登记。

    预登记之后,就不再分配,等两人功勋达到,便可以直接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