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管亥,黄巾大帅 » 第53章 步入正轨

第53章 步入正轨

    徐平见管亥神色如常,便谆谆教导道:“作为上位者,一定要懂得制衡,不能让麾下一家独大。

    而炅家乃是同一宗族,彼此多年熟识,又有三百人,如此一来,定会以下犯上。

    我担心你难以安定。

    不若将之一份为三,你留一百人口,给朱奚一百人口,我留一百人口。

    如此你麾下两股力量相近,才能更好的统领。”

    徐平话说的漂亮,但管亥心中极为不爽,当即点头说道:“徐曲长说的极是,上位者要懂得制衡。

    所以不能让我管亥一家独大,因此要拆走两百人口吧。”

    闻言,旁边的朱奚猛然站起,厉声喝道:“管亥,你说什么话。

    曲长好声好气和你商讨,你倒喘起来了。

    一个小小的都伯,好大的架子。

    可别忘了,徐曲长乃是渠帅亲族,又如此推你上位,否则,你还只是个小兵呢!”

    “都伯?我是曲长任命的屯将,请叫我管屯将!”

    管亥心中冷笑,你推我当门板,一兵一卒都不给。

    现在看官兵没来,又想抢我的人口,哪有这样的事情。

    “呵呵,好,好,好,是屯将。管屯将好大的架子!”

    朱奚冷笑不已,双手抱拳向徐平拱了拱道:“不过,你也知道是曲长任命你为屯将?

    曲长,管亥方才担任屯将,就如此目无尊长,留之必为后患。”

    管亥闻言,眼睛微微眯起,这个朱奚,要人不成,就对他动了杀心......

    “混账,你说什么!”

    徐平脸色大变,转身对朱奚大声呵斥,“别忘了,我们都是太平道的兄弟,给管屯将道歉!”

    “唯,唯,唯,是某唐突!”

    朱奚连忙躬身,又对管亥拱手道:“管兄弟勿怪,某这人就是口快,没有什么坏心。”

    管亥此刻反而平静下来,若有所思的看着两人的表演。

    这时,徐平转向管亥,道:“管屯将,你说的也很对。

    你对下要制衡,我对下同样要制衡。

    炅家的人口,你怎么说?”

    “如果是曲长的命令,那某自当应允。”

    管亥拱了拱手,“这样,这三百炅家人口,我一个也不要。”

    “嗯?”

    徐平疑惑的看向管亥。

    朱奚目光闪烁。

    管亥接着道:“我只要原来的郎房哨周边就行。”

    这话的意思,自然是不再做门板了。

    闻言,徐平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朱奚冷笑一声,阴测测的说道:“管屯将这是要撂挑子喽,莫非以为只有你,才能抵御官兵?”

    “某推荐朱奚兄弟为屯将,情愿为郎房哨一什长。”

    “呵呵,徐渠帅麾下人口数万,你那四百人,不过是九牛的一毛。

    也就做个示警罢了,还真指望你防御官兵啊!”

    “所以请朱奚兄弟去。”

    “某去就某去!”

    “好,那某坐看你能活到几月。”

    “管亥!”

    眼见两人越说越僵,徐平再次开口道:“管亥,朱奚,你们两个是我的左肩右臂,不要争吵,要精诚合作才行。”

    “合作?老子要他一根毛了?!

    娘的,躲在曲长的屁股后面,不想着为曲长排除忧难,反而惦记老子的人口!

    老子的人口是和人打架拼来了,为的也不过是看守好廊坊屯一带,能在官兵进攻的时候,迟滞一二。

    为曲长,为渠帅,为太平道争取时间。

    此前说赵琰有益州青羌兵,某不要一兵一卒,甚至一口粮食都没要。

    之所以如此献身不顾,上为太平道创建太平,下为曲长提拔之恩。

    曲长让某去哪,某去哪!”

    管亥忽然暴怒,指着朱奚破口大骂。

    徐平闻言有些惭愧,一时缄口不言。

    管亥又转向徐平,接着道:“现在大军缺粮缺兵器,我每天殚精竭虑,想的都是怎么发展,怎么搞粮食练兵,好不辜负曲长的重托。

    唯恐官兵哪天来了,不能抵御。

    还望曲长明察,不要中了小人的蛊惑。”

    徐平点点头,当即道:“管亥说的极是,来人,给管屯将调粮食二十石,刀兵铠甲十套。”

    闻言,朱奚着急起来,本来说好分管亥两百人口。

    怎么现在一个都没有分到,反而还倒贴粮食二十石,刀兵铠甲十套!

    “曲长,咱们曲里粮食和刀兵也不多了啊!”他急忙说道。

    “朱奚!”

    这话不说还好,刚说完管亥就直接炸毛了,一双血红的眼睛瞪着朱奚。

    “朱奚你个小人,你怎么不去顶上。

    好家伙,不但不帮曲长排忧解难,反而就知道挑拨离间,你居心何在?

    不要拦着某,某今天一定要宰了这个坏种!”

    说着铿锵一声拔出环首刀。

    朱奚吓得一个激灵,连忙躲到徐平的身后,叫道:“曲长,你看,这家伙还有军纪吗,还有王法么?”

    管亥冷喝道:“苍天之所以要死,就是因为皇帝身边多了你这样的人。

    出了事情不替曲长排忧解难,只知道躲在曲长身后、

    若是官兵来了,你恐怕就是唐周之徒!”

    “曲长,某,某不是!”朱奚急忙下跪。

    徐平也是脸色铁青,回顾左右厉声喝道:“我们太平道,当戮力同心,追随渠帅,谋求太平。

    以后又再妄自非议管屯将者,我必亲手杀之!”

    闻言,管亥立即收了环首刀,躬身抱拳道:“曲长如此厚爱,敢不为曲长赴滔倒火?

    我回去立即就收拾刀兵,不砍下五十颗五龙山贼寇的脑袋,就不回来了。”

    说完转身离去。

    看着大步离去的管亥,朱奚道:“徐曲长,管亥这个人剽悍轻狡,不可相信,不能不防啊!”

    徐平长出一口气,点了点头。

    方才管亥发炸要杀朱奚的样子,就连他都心中惴惴。

    忽地想起朱奚急切间躲到自己身后,对其顿生一丝厌恶。

    ......

    管亥返回管谷之后,就开始安排行动。

    他原本打算是一百人倾巢而出,由辅兵看守老窝。

    但出了朱奚这一档子事,自然不敢再全部出动。

    于是先让老兵、王通等人去打探消息。

    五龙山的贼寇,大本营盘踞在五龙山一带,聚集贼寇上万人,管亥自然不敢去找死。

    但在五龙山的外围,如石门顶、太平山等盘踞这不少小股的。

    最近的篱笆山,距离管谷不过十余里。

    那边的地方和海岳山不同,更多的是矮山和丘陵,以及大片的森林。

    这种地形即容易窝藏贼寇,同时剿灭也不会太难,不会像管谷、狮子屯这边那样,在半山腰的位置建坞堡、营垒,等闲就无法攻上去。

    不几日,老兵和王通等人便打探清楚。

    外围的贼寇几十人到百人不等,甚至还有十几人的小股贼寇。

    他们不但打家劫舍,还经常在青州和徐州的官道上劫杀落单的客商。

    五龙山贼寇那边实行的基本上是上供的策略。

    也就是说,那些小贼寇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给五龙山上供,所以比较丧心病狂。

    几番商议之后,管亥先带着赵香及所部五十多人,先去剿灭了篱笆山的两股小土匪。

    然后又带着炅母去剿灭太平顶的贼寇。

    ......

    反正就是两队人马轮流作战,由管亥和孙剑压阵,全程参与,保驾护航。

    仅仅十五天后,管亥就给徐平送过去一百颗人头。

    当然这次明面上的剿匪,自然不可能私吞所有好处。

    他思考之后,决定多送些兵器、铠甲,毕竟贼寇的人头在呢。

    至于钱粮方面,土匪有多少钱粮,不还是管亥说了算。

    于是,一起送过去的还有七八十把兵器,二十几具铠甲,以及大量的绫罗绸缎和五铢钱,粮食也有二百石。

    看到成堆的缴获,徐平乐开了花,面对信誓旦旦说缴获都在这的管亥,自不好追问。

    分配物资的时候,难免又分了约四分之一回去。

    管亥只领了刀兵铠甲,绫罗绸缎和五铢钱,则是送给徐平个人。

    徐平表面上退让,但在管亥说麾下都是些粗人,用不到绫罗绸缎后,也就顺势收下。

    ......在剿灭贼寇的时候,管亥同样也在收拢流民。

    得益于管家给管亥造势,管亥大侠之名远播,甚至有游侠少年闻声来投。

    管亥选择一些老实的加入管谷,机灵的送给钱物,打发他们到周边郡县打听消息。

    具体工作也就交给孙剑来统筹。

    至于户口统计造册一事,也就落到了管亥的小妾郎氏身上。

    韩龙等一帮少年在练剑之余,也由郎氏负责教他们识字,如此郎氏倒也忙的过来。

    ......

    到了六月中,管谷山寨的建设终于进入尾声。

    首先就是山谷口的两大坞堡,搭配营垒,形成第一道防御工事。

    营垒储存着大量开采的滚石和砍伐的圆木。

    坞堡后的山寨,宽约两百米,长约三百米,占地六万平的样子,和后世一个中等小区相当。

    寨墙有六米高,底部是夯土混杂石块而成,上面插着两排尖头木桩,木桩内部又有夯土和石块砌筑的通道,方便站在通道上向外射击。

    四角的角楼,每隔一段距离的哨楼,寨门处的城门楼和吊桥,都必不可少。

    外围还有一道深两米,宽四米多的壕沟。

    夯土和石块砌筑在一起,本就坚硬,泥匠们又加入了一些古怪的黑油,使得坚硬程度再度提升,感觉不比后世混凝土差多少的样子。

    唯一不好的地方是木材不太防火攻,但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管亥只能暗自计划以后人多空闲的时候,开窑烧砖,把木桩全部替换掉。

    得益于剿匪的巨大收获,孙家的匠人继续留用。

    此时的人一年半载不回家也是常事,于是他们又投入到大峪沟的山寨建设。

    大峪沟的建设,就无需如此紧迫。

    管亥便把战兵拉出来,开始脱产训练。

    目前他麾下人口已经达到了六百,加上炅家一共超过九百。

    战兵的数量经过补充,也达到了一百五十人。

    到此,邹昂终于如愿以偿的也当上了队率。

    新建的一队,自然是参杂不少老兵进来,以老带新。

    随着人员的增加,管亥之前考虑的一些细则也拿了出来。

    毕竟后面队伍会不断的壮大,必须有类似说明书一般的兵书,让这些老人成为基层的将官。

    让军制和练兵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

    新兵,主要还是以前的队列,和单一的招式训练。

    对于熟练队列和招式的老兵,则加入配合和技艺能力的训练。

    个人技艺,根据兵种的不同,彼此不同。

    如刀盾兵,也开始细分为立盾兵和刀牌手。

    立盾就是大盾,立在地上的时候,差不多要到人胸口的位置。

    刀牌手配备的是小一点的圆盾。

    每什,配两个盾兵,四个长矛手,两个钢叉手,两个弓箭手。

    在小规模作战的时候,十人搭配,彼此配合绞杀。

    同时还可以分为三才阵,以伍为单位配合杀敌。

    在大规模作战,以队为单位时,把五什人排成五列。

    每一什的立盾兵站在第一排,刀牌手站在第二排,第一排立盾,第二排仰盾,以抵御对面的远程攻击,形成一个小乌龟阵。

    四个长矛手紧随其后,接着是两名钢叉手和两名弓箭手。

    钢叉是管亥目前缺少武器的这种方案,后续这种士卒会被淘汰掉。

    管亥计划用持圆盾的刀手替代。

    实际上,管亥对于士卒的编排主要参考的就是后世戚继光的鸳鸯阵。

    如此一队人,五列十排,

    如果大规模遭遇战的话,三个队率就会组成,十排十五列的大阵。

    这种是密集阵形,如果散开的话两个盾牌战第一列......

    至于考核,包括队列成形的速度,变阵的速度,然后是配合杀敌方面。

    老兵的个人技艺,一方面是单对单的搏杀能力。

    第二方面就是利用各自兵器的熟练程度。

    例如长矛兵的考核,就是长矛使用的熟练程度。

    方法是,在一个人形的木头上,在眼部、喉部、心部和腹部各画一个圈。

    这边擂鼓进攻,那边飞速冲上去,连刺四次,分别刺眼部、喉部、心部和腹部,能刺中三个位置的就是合格。

    第三方面就是一些特殊的技能。

    比如投石子。

    投石子,当然也是妥协的产物。

    毕竟无论是手戟、还是斧头、标枪等,都要消耗大量的铁。

    而石子,只要打成鸡蛋大小,装在随身的袋子中即可。

    战斗中待敌人冲到跟前,一堆石子砸过去,效果明显。

    这是管亥观察黄巾军对抗五龙山贼寇时,得来的经验......

    根据训练后的考核成果,给每个士卒分等,初步定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差等。

    考核成果与待遇和奖惩挂钩。

    如一等兵,顿顿有肉吃,可以和什长平起平坐,不需行礼,见了队率,也就作揖就行。

    二等兵,每天吃一顿肉。三等兵两天吃一顿肉。

    差等兵则是三天吃一顿肉。而且每天训练结束,还要加练脚力,顺着山寨跑五圈。

    当然,管亥在吃上也没有过分苛责,肉吃的少,就加一些鸡蛋和鸭蛋,给士卒们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考核每月一次,四等有升有降,如果降等则要加练。

    如果三次考核都是差等的,则降为辅兵。

    辅兵一般四天吃一顿肉,而且出了训练,伺候战兵,还要干杂活,一般人都不太想去。

    士卒之外,其他人等则是五天吃一顿肉。

    对于肉食的供应的减少,管亥也是没有办法。

    近几个月,他几乎没有时间再去大规模的狩猎。

    盛金虽然开始在山林中大规模养殖鸡鸭猪羊,猪羊的成长需要年限,短时间内根本提供不了多少肉食。

    也就鸡鸭生蛋,可以提供不少蛋白质。

    ......士卒的考核成绩,同样影响各个什长和队率。

    奖惩制度的惩罚其实不大,不过少吃点肉,多跑点步。

    但制度出来之后,众人还是生出了极大的危机感,一个个训练的比往常积极主动了很多。

    ......

    刀盾兵、长矛兵以及钢叉兵的训练,进步神速,弓箭手的进步相对差一些。

    他们本就是挑选善射的,多年的射箭经验已经成形。

    管亥目光闪烁,寻思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搞一批强弩。

    强弩的杀伤力,远胜于弓箭!

    而且一个农民简单训练一个月,准头甚至就能超过苦练数年的弓箭手。

    时间飞快的来到了七月,秋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