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 第222章 小康

第222章 小康

    杨广的讲课,基本上都是从大方向上,朝着台下的《大隋军律营》的师生,勾勒着一个大的轮廓,因此,那些师生对于杨广跳跃性的讲话,虽然也挺感兴趣,但是,大多数人却因为没有见过他说的那些东西,所以,也就是半信半疑。

    这个不要紧。

    只要皇帝陛下发的银票是真的,就行了。

    有钱。

    这些人就知道为什么会呆在这里。

    杨广从《大隋军律营》离开后,径直去了位于汴梁城东吴家村的蔬菜大棚示范基地。

    这一处占地多达上万亩的蔬菜基地,除了直接供汴梁城中的反秀节蔬菜以外,还剩下一些富余的,就卖给旁边一些村镇,虽然不多,但是,也算汴梁城的百姓都吃上了从前的时候,做梦也不敢想的返季节菜。

    杨广在汴梁刺史杨源的陪同下,随机抽取了几个蔬菜大棚看了看,当他看到,在自己的英明指导下,如今,大隋朝的“菜篮子”里面的品种愈来愈丰富的时候,杨广高兴地对陪在旁边的杨源道:“杨爱卿……”

    “陛下,微臣在。”

    “寡人观我大隋,如今,粮食与菜蔬供应,亦算尚可,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只要将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抓好了,让老百姓吃饱、吃好,手中又有余钱,可以替一家老小添置想要之物,如此,大概可称小康了吧?”

    杨源点点头:“陛下乃千年不世出的明君,如今,大隋百姓的生活,可称小康。

    据臣所知,小康一词,源自《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指人民因赋税服徭役已极劳瘁了,理应,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了。

    以臣愚见,可知,“小康”的“康”,亦是指安乐、休息、安宁之意。

    《礼记·礼运》中亦有记载,孔子蜡祭之后,登门楼,喟然叹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可见小康之说,非但由来已久,也皆与百姓息息相关,亦是历朝君王所追求之目标,而今我大隋朝,在陛下的圣辉下,九州同沐,四海生辉,千家万户早已喜迎小康久矣。”

    杨广倒没有因为杨源的话沾沾自喜。

    他点点头道:“有道之君,当开民智,教化民生,使社会生产力与创造性不断提高。

    而不应如一些腹黑之人所言要愚民、穷民,使百姓日日为三餐愁断肝肠,如此,于整个社会都毫无益处。

    寡人亦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即便是寡人,于百年之后,亦不过一抔黄土罢了,因此,有生之年,当心怀壮志,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因此,寡人亦与众爱卿同勉,为子孙谋福利,不以一己之私而让日月倒县,社稷为废,方是至理。”

    杨广的话。

    让以杨源为首的汴梁城京官们,一个个悚然而立,连连称是。…

    杨广接道:“寡人以为,真正的小康,无外乎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如此,百姓少苦,远离刀兵之祸,四海通达,是为小康矣。”

    杨广的目标与定义,让周围的人十分佩服。

    要知道。

    升官发财乃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若说当官都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自己,想必这些当官的人,没有一个相信,可是,此话出自万岁口中,却又不同。

    因为。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皇帝更大的官了,若是皇帝说他是为了百姓之忧苦而努力奋斗,想必,众人皆以为然也。

    更何况。

    杨广的成绩,有目共睹。

    杨广自执政大隋以来,经济连连攀升,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也越来越好,这就是最大的实惠和硬件。

    以前曾经历过南北朝时那些战火荼毒的老人们,更是聚在墙角之下,说着流年闲话,都说,打自己记事始,这一朝代,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朝了。

    因为。

    现在的大隋百姓,只要是自己看中的市面上流通的各种生活商品,想买,就可以随时掏出钱来买,一家老小,夏换夏衣,冬换冬装,更是不必抠抠索索,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

    大隋一朝。

    这种恩惠,已经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了。

    譬如。

    只说汴梁城发达的地下管网和杨广令工匠们设计打造的冲水马桶,就已经让那些即使冷风冷雪,冻得浑身打哆嗦也要在外面蹲坑的人们,直呼高妙了。

    如今。

    汴梁城居民,家家都装上了冲水马桶,蹲完之后,一边站起来提裤子,一边将桶上的吊绳一扯,“哗”的一声,那蹲厕就被冲得干干净净了。

    什么?

    有人反对?认为北方天冷,会结冰?

    多虑了。

    恰如汴梁刺史杨源与江南军营中少时好友书信所言:“……仁兄有所不知,如今汴梁城,家家盘炕,户户有暖,纵然外面寒风呼啸,屋里依旧温暖如春,进屋还要脱衣服哩

    ^0^

    又怎会如你我小时候那样,冷得上牙直打下牙!”

    呵呵。

    杨源说的,确是实话。

    再说杨广。

    他在几个蔬菜大棚中转了几圈后,看着一畦畦碧绿的韭菜,一根根顶着小黄花的嫩黄瓜,一垄垄长势喜人的小油菜、莴苣、甚至,还有爬满地里的黄白皮的甜瓜,脸上,漾满笑意。

    旁边的王东洋也满脸陪笑。

    王东洋只有一个原则。

    陛下的表情怎么样,他就怎么样。

    跟随杨广多年,他也算摸透了杨广的脾气,那真是,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因为,在王东洋的记忆中,陛下似乎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情为难或者发过火,这个世界上,似乎根本没有什么东西能难到他。

    王东洋对杨广的尊敬,已经深入骨髓,若是遥想当年,他在先帝杨坚身为时,还时时收受一些贿赂,搞一些小小的动作换些实惠,而如今,他几乎已经成了圣人一样的人了,若是有人胆敢贿赂他,他必定坚辞不受,再说多了,他就会急赤白脸道:“……尊驾当咱是什么人了?

    不必弄此玄虚,不必如此……

    快快收了。”

    这。

    倒不是王东洋虚情假意。

    确定是他看透了,也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