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逐梦白于山 » 5父亲

5父亲

    伴着村会计王青山走了一段路,看到他又到下村去统计昨晚村民们的受灾情况。

    贺大山也没有直接回家,又径直超自家的玉米地里去了。王青山路上给他说了,也要把农作物受灾情况统计清楚呢。全村的玉米都在保险公司买了保险,保险公司会根据受灾程度给予适度的赔偿。

    步入农历七月份,玉米已经进入了拔节期。这正是需要水分的时候。然而,干旱持续了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前两天贺大山就看到苞谷叶子已经有点打蔫,他干着急没办法。

    天气干燥的厉害,玉米仅靠水井里抽出浇的那点水也只能保个命而已。真正的遇上就比如说最近个把月的天旱,也是半死不活的。

    贺大山进到自己的承包地里一看,昨晚的冰雹砸伤了一些玉米植株,部分叶片也都破碎。

    好在玉米的茎秆还都完好,生长点没有受到损伤。如果及时清理残叶,再施上些肥,然后再加强田间管理;即便影响点收成,也还不算是毁灭性的损失。

    贺大山在自家玉米林里转了转。凭自己的经验看,至少说下了冰雹和暴雨总比持续的干旱还强一些。

    只是地里积的水要及时往外排放。否则,会泡的沤了庄稼的根系。

    农民啊,生下就是受苦的命!整天里小心谨慎地把老天爷给娇纵得没有了一点的样子,可终究还是落不下个恰好来。

    前一阵子天旱得不行,农民们到庙里又是上香又是供奉的,生怕“龙王爷”不高兴绕过自己走路。可如今呢,猛不遭的却又遇到冰雹洪水的侵害了。

    无所适从的贺大山只能木讷地无助着、彷徨着。是该骂呢,该怨呢,还是该忍呢?!

    靠天吃饭的老百姓仿佛永远都不知晓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做什么,才能真正让老天爷高兴起来,并庇佑自己风调雨顺。

    从庄稼地里回到家,他简短地给老伴说了一下昨晚暴雨的损失情况。对于自己喂养的11只羊子死亡的心痛,他也故做平静地流露了一句。贺大山知道,自己的情绪影响着老伴的心情。他不想让老伴跟着自己心急。她已经浑身是病了,再经不起情绪上的激动。

    对于自家玉米地里看到的情况,贺大山更是地轻描淡写地提了提。

    然后,贺大山在自家南房的水缸旮旯间找到了那把杀猪刀,在外边窗户下的那块石头上磨了磨,一声不吭地去剥留下的那两只膘稍稍肥厚的死羊皮去了……

    等一阵熟练的忙活完,贺大山走进灶房,看到那盘连着灶台的炕上的小饭桌已经摆好了老伴舀好了的一碗稀饭和一盘刚出笼的白面馍。他端起老碗“吸溜、吸溜”地喝了起来。

    才一刻,半碗还烫嘴的稀饭不知怎么就被他咽进了肚子里......

    等老伴再端着拌好的野苦菜走了进来,贺大山眼前已经放着一个空碗,三个手指头捏着吃剩的最后一块馍正往嘴里塞着。

    老伴说:“菜才来呢,再吃点吧。”

    贺大山吧唧吧唧嘴巴,一边嚼着嘴里的馍块往下咽,一边回道:

    “吃饱了。我赶快要到地里边往出放积水呢,要不庄稼泡得不行了。”

    说完,他也不管不顾地从坑沿上溜下了地,趿拉上地上的鞋就准备出门了。他一边用脚极力蹬着穿鞋,一边还安顿老伴:

    “如果录子打回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就告诉他家里都好。哦,不要告诉他羊子死了的事,免得瞎操心。”

    “另外,告诉他红柳河大桥被洪水冲断了,近期就不要回家了。估计车辆也不通。”

    叮咛完老伴这些话后,贺大山扛起那张雪亮铁锨又朝自家的玉米地方向走了。

    苦难是农民终生的伴侣,没有苦就没有农民。儿子好不容易进了公家的门,虽然说挣得那点工资也不指望着给家里贴补一些。但毕竟是旱涝保收,比自己种几亩地保险的多了。最重要的是,儿子好呆也不用和自己一样,一年四季被风吹日晒,烈日炎炎之下在黄土圪塔里刨食。

    跳出农门,小鲤鱼也会让人羡慕。只要他在外边过得好,家里边的事算什么呢。

    贺大山每每想到这里,心里总会得到抚慰许多。

    是的,他并不在乎自己受多少苦,还要继续挨多少累。他满身心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能风风光光地摆脱黄土坡的束缚,能安安稳稳地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能体体面面地活在庄稼人的前面。

    村子里王老三的儿子生海,当了12年志愿兵,他转业安置到了县环卫所工作。身子本来佝偻的王老三一下子挺拔了许多,说起话来也不再是以往的唯唯诺诺。似乎他因为儿子王生海成了一名城里人,自己也变得脱胎换骨了。

    尽管也有村子上的人在县城里曾看到过,王生海就是一名对着穿着橘红马甲的扫大街工人们指手画脚的环卫工头。可人们还是对王老三打心眼里有一种羡慕感。就因为他的儿子拿着一份公家给挣的薪水;那薪水可以养活自己,而且不用在黄土地上没日没夜地劳作。

    在许多农人的眼里,只要走出黄土地的耕作劳苦就算是辉煌。

    现如今,也有人对他贺大山抱有羡慕的目光了。这目光可能不似前几年人们对王老三那么的强烈,但总比一个纯粹农民的儿子要引人注目许多呢。仅此一点,贺大山就知足了。

    所以,他宁愿自己承受农民的苦难。包括是身体上的苦难和精神上的苦难,他都不愿意让儿子继续沿袭下去。

    这就是黄土坡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