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仲氏霸业 » 第七章 天兵降寿郢 内有豪杰通

第七章 天兵降寿郢 内有豪杰通

    越后日,阴陵西门前喧嚣无比,除了客居于此的南阳、豫州一带袁军万余残部,更有近日临时征役做为辅兵的本地青壮。

    尽管袁术一再下令约束士卒,但终究恶习形成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更改的。

    虽只是临时作为辅兵,但阴陵及临县父老生怕自家子侄被袁术当了填沟壑的土石驱使,乃万般嘱咐如若上阵不要冲在前面,以免做了箭下鬼,乡梓之间互相照应,珍重云云。

    等到几个身骑大马的传令兵,一手举着令旗,一手控着缰绳,来回驱驰,嘴里不忘大呼:“后将军令,即刻发兵。后将军令,即刻发兵。”

    周遭原本几个军校一样的人物才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大声呵斥士卒集结整理队伍,遇到没眼色,动作慢的,几鞭子上去,毫不含糊,吓得周围的百姓纷纷逃窜,使得场面显得更加混乱。

    袁术自然也是看得见的,心思等占了寿春,这军制也该改上一改,要不然成什么样子,拿什么和曹操、刘表之类抗衡,怕是只能欺负欺负陈瑀这样的腐儒。

    折腾到将近晌午,袁军将士才拖着长长的队伍,彻底看不见了阴陵城池。

    依汉制,士卒战时一日三食,于是没走一会,诸军又开始安营扎寨,生火做饭。

    袁术今日起了个大早,没想到只郡内征战,到了晌午却连一半路程都没走,不禁黑着脸腹议道:“几日前匡亭大败,以曹操精卒,尚且追之不急,这到打顺风仗的时候,怎么如此拖拉,这是气煞我也。”

    此时袁术临时搭起的小帐内,只有长史杨弘以及数位亲信僚佐,皆低头吃点刚才仆人送来的简单米肉,而薄宪持一长枪立在门旁,双目炯炯望向门外,看样子也不是个心细的,术微微摇了摇头,乃欲就食。

    过后,众将入帐请示袁术后,便开始收拾营寨锅具,在袁术的三番五次催促下,倒是很快便再次出发。

    不知走了多久,前面有一人驱马前来,袁术定晴一眼,原是纪灵,于是问道:“伏义不为先锋,到中军前来何事。”

    这伏义,正是纪灵的表字,袁术发兵之前,除了使刘勋率少量兵马留守阴陵外,将兵士分为三军,以纪灵为前军大将,先锋官,领五千兵马。

    袁术亲自坐镇中军,领兵七千,以陈纪、张勋等人副之。

    袁胤为后军大将,李丰、乐就副之,率余部押镇辎重。

    纪灵上前拱手说道:“启禀明公,前面便到了西曲阳,西曲阳城门紧闭,上挂陈氏旗子,不知可否攻打。”

    袁术没有说话,而是转头问向身后陈、张二人,说道:“二位将军觉得该当如何?”

    张勋率先开口道:“明公,勋以为我军当务之急要先破寿春,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如若能破寿春,西曲阳定会不攻自下。”

    这时,纪灵虽然亲来请示,却早已分兵把西曲阳给围了,思踱自己虽独掌前军,但三军并没有拉开多大差距,恐怕自己前脚还没有爬上城楼,中军便到了,哪里显得我纪灵的威风,不如将中军拖延在西曲阳城下,自己遣梁纲率几千精锐直袭寿春,正好和这几天已经联系好的桥蕤里应外合,取下这一头功才好。

    因此纪灵见此大急,心思:“哎呀,这个张勋,坏我大事,如此一耽搁,我别说前脚上城楼争取个先登之功,恐怕连梯子都不能提前摸到了。”

    于是反驳道:“啊呀!张将军此言大谬,若西曲阳趁我军攻取寿春之际,夹击我军,该当如何,又或者其袭毁我军辎重,又截断后路,将致我军于何地呀。”

    袁术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都有道理。”

    于是又转头看向陈纪、杨弘等人,问道:“卿等有何高论?”

    几人互相看了看,都异口同声的说:“末将(臣等)谨从明公将令。”

    袁术见此挠了挠头,说道:“既如此,纪灵领三千人马监视西曲阳,以及负责接应事宜,其余众人随我直取寿春。”

    纪灵无奈,只得亲领三千兵马监视于此,使其弟纪良携梁纲领两千人,合中军赶往寿春,冀望也能让自家兄弟分的一杯残羹。

    寿春城中,刺史府突有守城士卒禀报城外有大军前来。

    陈瑀大惊,慌问道:“是何人旗号,可是张别驾从江东借来了救兵。”

    那小卒暗骂,寿春城内谁看不出来,那张阜定是跑了,也就你个昏头相信那厮的鬼话。

    嘴上却不敢如此不恭,回应道:“小人亲眼看见是袁氏的旗子,不是张别驾的。”

    陈瑀心中大乱,说道:“啊,这可如何是好?难道我弟没有成功劝说袁术吗?”

    堂上有被陈瑀请来做客的友人,见此也是暗暗叫苦,生怕袁术破了城牵连到自己,毕竟那袁术名声可是不佳。

    于是开口劝谏道:“使君,当务之际,还是暂避锋芒为妙呀。”

    陈瑀闻言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说道:“对,对对对,来人,快来人,准备车马,集结兵士,护送我等前往下邳,再谋大事。”

    寿春本地的大族人士闻此哀求道:“袁术暴虐,还请使君以州治百姓为念,否则使君临阵而逃,恐引起兵士哗变,朝廷怪罪呀。”

    庭院内寿春籍的卫士多与本地大族有所牵连,也有家业所在,闻言皆望向陈瑀,目光不善,仿佛陈瑀若敢如此,便真的这样做一般。

    陈瑀大惊,没想到刺史府中竟然被渗透到了这种地步,只得只身硬着头皮,前去指挥迎敌,鼓舞士气,但却要求前往北门,众人不疑有他,不敢违抗,自是不提。

    却说这袁术率近万兵马到了城下,大张旗鼓,遣使叫阵,声称率领五万大军,要踏平寿春,还请陈瑀上城楼一见,但陈瑀只是不出。

    袁术骑着马爬上附近的一座小山坡,望向寿春,见此城城高数丈,护城河颇宽且深,淮南诸地无有盛于此也,忍不住赞叹道:“真坚城也。”

    又见城墙上士卒众多,估计仅东面这一小段怕不是就要数千人,于是皱眉看向杨弘,责问道:“卿不是说城中只有不足五千兵士吗?我看怕是不下万人矣,莫不是前时攻城只有数千人。”

    杨弘见此也是郁闷,线人说的就是四千七百多人呀,应该不会错的,但事实摆在面前。

    也只得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胡编道:“明公勿忧,应是阴陵在寿春以东,因此东段的士卒多些,且应有城内百姓被迫胁守,应无大变。”

    这时,忽有纪灵手下军司马梁纲求见袁术,袁术以为应是纪灵有什么话要告诉自己,于是挥手说道:“让他近来。”

    这梁纲一见袁术,便俯倒在地,说道:“小人有破城之策以报袁公。”

    袁术闻言颇感惊奇,心想,一个小小的军司马,也敢说自己有破此坚城之策,可笑。

    但不愿拂了纪灵的面子,没有唤来左右将其叉出去,而是问道:“汝有何计?且细细道来。”

    梁纲不敢隐瞒,说道:“小人与淮南大将桥蕤交好,今已请纪灵将军与桥蕤相约,桥蕤坐镇南城,待我军攻城之际,便里应外合,杀了陈瑀亲信,献城袁公。”

    袁公闻其二人私下联系,不以为忤,笑道:“好啊,纪伏义原来是想抢了大功,却没想到弄巧成拙了。”

    不禁与身后众人哈哈大笑,笑完了,袁术转头对杨弘说:“如此,寿春易下尔。”

    杨弘恭维道:“明公英明神武,不战而屈人之兵。”

    身后众人也跟着恭维起来,说的袁术是喜笑颜开,温声对梁纲说道:“等破了城,我升汝等为大将,纪灵也重重有赏。”

    梁纲大喜,没想到前番几次拼杀,才得了一个军司马的官职,当时袁术麾下不只七万人,自己于军中不值一提,这一次献城便一跃入帐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