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平行永不交错 » 二十八,懒,我就惯着

二十八,懒,我就惯着

    早上五点五十准时起床,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洗漱完毕,紧接着去做早餐。大概二十分钟早餐就能出锅,我再敲门把潘舒言喊醒。

    等潘舒言真正从房门走出的时候一般指针已经到了六点四十,整理完自己后和我一起吃早餐。七点半准时乘坐公共汽车,她先到学校,我则在她下车之后的两站到校。

    中午在食堂吃饭,回到宿舍和舍友说些我俩生活的点点滴滴,听得他们很是羡慕,我也很骄傲。

    下午五点放学,如果家里缺饭菜的话我就会去一趟商场,买上足够吃三天的伙食,顺带几个水果。

    回家后潘舒言一般已经到了家中,我去做饭,她站在旁边学习,偶尔也会上手进行实战。

    吃完后我们也许会各回各屋,也许会坐在一起说一些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故事,有时会坐在一起看电影。

    时间在这种稳定的框架下不断前进,我对这种生活孜孜不倦。不会认为做饭很麻烦,也不会为每天等公交车而发愁。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这样照顾她一辈子。

    潘舒言也不是什么都不干,平常家务都会很认真去做,房间的每个角落都被打扫的一尘不染。洗衣服的活也全包揽了,除了我的贴身裤子和鞋袜,几乎都是由她来洗。

    这样的日子无论再怎么重复,也不会让人觉得枯燥。再丰富的活动也不如一个感兴趣的人的陪伴更能容易让精神满足。

    课堂依然是无聊的老头讲着听不懂的计算机C#语言。他滔滔不绝的想把毕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但很显然没人卖他这个人情,台下不是玩手机的就是嬉戏打闹和睡觉的。

    身边的舍友为了打游戏图方便,让我跟另一个喜欢陪他们一起打游戏的男生换了座位。我倒是不介意这些,反正换到哪里我也只不过是看着自己买来的新书打发时间。

    一张桌子能做三个人,我换过去的座位同桌是两个女生,其中一位是班里的班长之一(班里有一男一女两位班长)。

    自从上了高中以后我还没和女生同桌过,环境的细微变化让我有些不自在。

    不过这俩也比较通情达理,说话也很聊的来。女生们的桌洞里总是缺少不了各种零食,她们会爽快的与我分享,渐渐的也就熟知对方了。

    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座位,看书时没有人会打扰我,也不必夹在那帮爱玩游戏的舍友之间听他们大喊大叫。我看书的时候她们两个从来不会打扰我,没心情看书时也会陪我谈心。唯一不便的是女班长工作太多,总是要下位,我就只能频繁的站起来给她让出出去的通道。

    我坐在座位的最右边,班长在中间,最左边是程艺瑶。

    程艺瑶是个很温柔的女生,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井井有序。我很享受和她聊天的时间,和无风日的湖泊一样平静。

    “徐逸浅,很喜欢看书吗?”

    她的眼神如微波荡漾,声音也像是从虚空中漂浮而来。

    “是啊,无聊时看书是我最好用的打发时间的工具。”

    “你还真是与众不同,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倒不是不喜欢游戏,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她若有思考地说:“其实这样也挺不错的,有自己的爱好,这是不是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言重了。”我被她说的挺不好意思。

    “你喜欢这座城市吗?”程艺瑶眼睛空洞的盯着黑板问道。

    “怎么说呢,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毕竟没有什么感情。说不定毕业以后会想念吧。”

    “我不喜欢这里。”程艺瑶说。“车水马龙的街道,朝九晚五的工作作息,还有庞大的建筑物。一切仿佛都是密不透顶的墙面,压的人喘不过气。”

    “看来你不太喜欢快节奏的大城市生活啊。”我说。

    “嗯,相比这种紧凑感,我觉得一个小城镇,大家都很悠闲,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更合胃口。”

    “那你可以肯定很适合我的故乡。”

    程艺瑶好像很感兴趣。

    “你的故乡?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我回忆起家乡在我脑海中的模样。

    “温度适宜,四季变幻多样。夏天热的满头大汗,冬天寒风刺骨,有时会下雪。城区面积很小,至少对比这里根本不足一提。街道上很少有拥挤的时刻,交通也很舒畅。”

    我又补充了一句:“实际上一共就那么几条路,我闭着眼都能转个遍。”

    “哇,听起来十分安逸呢。”

    “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我卖了个关子。

    “是什么?”

    “是我们那儿靠海,想去海边时只需要坐一趟公交车,用不了半个多小时就能到。”

    程艺瑶那双和黑宝石一样的眼睛放着光,她好像很感兴趣。

    “海边好啊,大海总是那么迷人,我只在小时候旅游去过一次沿海城市,只是在海边兜兜转转,我就非常喜欢。看到海里有很多人在游泳,我不敢下去,只能在岸边上踩踩水,挺可惜的。”

    程艺瑶是内陆来的学生,与海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

    “还有很多的乐趣你没有体验过呢。”我接着说,“有专门的赶海园,挖蛤蜊、蛏子,抓螃蟹逮小鱼,还能找到五颜六色的贝壳。我真的蛮喜欢从赶海中寻找乐趣的,可惜我也很少有机会去。”

    “为什么,你不是住在附近吗?”程艺瑶不解。

    “适合抓捕这些生物的海滩距离我们家比较远,如果父母不带着去的话会很麻烦。离我们家比较近的都是适合游泳的景点海滩,偶尔也能见到几个螃蟹和海虹之类的,但数量实在不多。”

    “原来还分不同的区域啊。”程艺瑶恍然大悟。

    “不过这样也挺好。我家附近的海滩被做成了旅游景点,观赏性随之提升了许多。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去那里散心,看着海水交替不断的翻涌,吸收着带着盐份的空气,心情自然也就沉淀下来了。”

    “真想和你一起在海边走走,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程艺瑶的脸上浮现出些许无奈。

    我没能理解这个表情的含义。

    “怎么没有,放假大可以去我们那儿玩啊,到时候我带着你把整座城市有趣的地方都逛一遍,虽说可以游玩的地方实在少得可怜。”

    “那我到时候去了你可不能装不知道。”程艺瑶伸出手指着我说。

    “怎么会呢,我向来说到做到。”

    ——

    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和潘舒言出去购买计划已久的交通工具。本来是打算买辆便宜的二手汽车,在潘舒言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用电动车代步。

    我们找到了一家在电视上看到过广告的大品牌电动车商家,店铺里各式各样的车款都有。有和摩托车一样巨大的,也有看起来就像一只大鹅一样的细小电动车。

    “有什么比较火热的款式么?”我问店主。

    “啊,这一款最近比较火。”店主说,“明星代言,电池续航能力和质量都很优越。”

    这是一款大型电动车,外表材质很精细,有种磨砂质感,如果不是没有排气孔,我可能会以为这就是某种日产的摩托车。

    “价格多少?”我问。

    “3899元,你们要诚信买的话给你们便宜四百。”

    “这么贵?”我有点吃惊。

    “最新研制的石墨烯材质,车身也是最新款的,好多年轻人都买这样的。”店家不停介绍。

    “觉得怎么样?”我问潘舒言。

    她摇了摇头,说:“不喜欢。”

    店主没有气馁,接着介绍起来第二款。

    这一款极度类似老上海牌汽车样貌,让我觉得有种复古风。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它有种莫名的压抑感,我更喜欢现代风格的东西。

    “不好看。”我坦然道。

    “那二位想找个什么样的呢?”店主似乎有点失望,没有了刚开始那般浓厚的兴趣。

    “就那种长颈的就行。”潘舒言指向另一排电动车说,“小巧玲珑,不占空间,以后要是想把电动车带回家也方便装载。”

    “怎么样?”她好像是在争取我的意见。

    “听你的,我没什么意见。”

    “行,喜欢什么颜色的?”店主问道。

    我先是看了眼潘舒言,如果她有建议的话我可以听从。

    “你选吧,什么颜色都好,别太土就行。”潘舒言和我的眼神接触到后说。

    我突然想起了赵晶洋。她总是喜欢穿黄颜色的衣服,是介于橘黄和淡黄之间恰到好处的黄色。因为她,我的意识里一直对黄颜色有好感,这个颜色好像是充满清爽、活力与美感的颜色。

    “黄颜色怎么样?”我一边征求着潘舒言的意见一边问老板。

    “挺好的,那就黄色吧,骑在马路上也是安全色。”潘舒言表示赞同。

    “正好仓库里还存着。”店主转身走向仓库的方向,“请稍等,我去取出来。”

    我俩坐在客椅上等待,大约过了七分钟店主艰难的抱着一台还没拆掉塑料膜的电动车走了过来。

    我赶紧去帮店主一起搬运。

    “哎呀,放的位置有点靠里,不好拿出来了竟然。”店主擦着汗,不停地大幅度喘气。

    “怎么样,这台没问题吧。”

    “没问题。”

    就算有哪里不称心我也不好意思让店主再费事搬回去了。

    “你们是直接骑走呢,还是要我联系人用车给你们拉过去?”店主问。

    “拉过去要花钱吗?”潘舒言问道。

    “需要,百八十吧,也不多。”

    “那骑回去吧。”

    “这是新车子,存放了也差不多有半个多月,估计电量应该耗的所剩无几,你们家离这儿多远?”店主问。

    我打开地图看了一眼,说道:“五公里。”

    “五公里应该也差不多,不过我也不敢说,你们自己决定吧。在这儿充电的话估计要等很长时间。”

    “没事,那就骑回去吧。”我说。

    “支付宝微信在桌子上贴着,我去开个发票。”

    我去付了款,老板把发票保单一并交给了我。

    “这保单上写明了各个零部件的保修期限,尽量不要弄丢。有需求可以联系我,我已经把手机号写在上面了。”

    “好的,那我们走了。”

    “感谢您的惠顾。”老板站在门口送别。

    我把充电器和附赠的工具放在车筐中,把赠送的头盔递给潘舒言。

    潘舒言在后座坐好,两只小手并没有扶住把手,而是抓着我的衣角。

    “要走喽。”我说。

    “嗯嗯。”

    电动车速度很快,行驶中也没有任何异响,只是电量确实不容乐观。刚刚扭上钥匙时还有百分之五十的电量,谁知道坐上来以后一转动电门,就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那个电量条在亮了。

    希望能撑住,我想。

    在经过了第四个十字路口后,车辆不争气的减速下来,直至完全停止。电量完全不够支撑到家,这才不过一半的路程。

    “新车的电量果然都是虚电啊。”我不禁感慨道。

    我试着踩动脚踏板,电动车没电时的骑行功能与自行车比简直天差地别,踩起来没有实质感,像是踩在海绵上一样用不上劲。

    “还是推着吧。”我放弃了。

    我俩加快步伐,推了四十分钟后终于到了小区。

    “还好没买那个大家伙,这么小的一辆推起来都够沉了,那个还不得要命。”

    “所以说我没让你买,那个老板一上来就推荐贵的,又大又笨重,根本没有必要,电动车不就是图轻盈便捷么。”潘舒言说。

    “还好有你在,为我省了不少不必要花的钱。”我夸赞她,“话说咱们电动车放在哪?”

    我看了看小区四周,没有专门存放电动车的地方,也没有充电桩。

    “要不问问房东吧,也许她有好办法。”潘舒言提醒我。

    “行。”我打通了老妇人的电话。

    “喂,哪位啊?”老妇人好像没有保存我的电话。

    “是我,租房子的学生。”

    “哦,是你啊,怎么了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了吗?”声音依然大的让我头疼。

    “我们买了一辆电动车,方便上学用,可是没有地方存放啊,您有什么好主意吗?”

    “放车库里就行。”老妇人说,“之前看你们没开车骑车,钥匙就没给你们,来找我拿吧,这点小事。”

    “谢谢您啊,我这就去。”

    我撂下电话,对潘舒言说了句:“房东真靠谱。”

    取到钥匙后,我打开了位于一楼的车库大门。随着卷帘门的拉开空气中顿时扬满了灰尘,看起来很久没人进来过了。地上堆放着小孩子的玩具,还有钓鱼用的器械,全部都是灰头垢面的模样。

    我把车停在墙边,把充电器插在墙底的三叉接口上,电瓶里瞬间响起嗡嗡的电流声。

    “这样就大功告成了。”我看着新买的电动车,心情很愉悦。

    “终于不用再等公交车了。”潘舒言感慨道,“省去这繁琐的步骤我还可以多睡十几分钟呢。”

    我用含笑的眼神看着她,开玩笑地说:“你可真是个懒蛋。”

    “就是,就是,就是!我就是懒。”潘舒言冲我吐着舌头跑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