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仙龙降魔传 » 第十三回 出羽山兵拘鲧悲投水死赴朝政大禹疏浚叙良言

第十三回 出羽山兵拘鲧悲投水死赴朝政大禹疏浚叙良言

    执事捕人遭抵制,崇伯投水溺深潭。

    奇缺头领求贤苦,新任司空寻找难。

    大禹独言疏浚论,水归苍悔畅流还。

    舜将重任授戎禹,堰埂湖前亲测勘。

    在美丽的羽山下,有一条环绕的小河,山路上的巨石旁,执事程远及数名武士,正不耐烦的等待着。有一名武士这时前来报称:“见过执事大人,我三人前去捉拿司空崇伯鲧时,有十多个野性刁蛮的民工,护着那崇伯鲧不让带走,看大人如何处置?”

    程远听了火冒三丈,说:“何等之辈,竟敢阻拦朝廷抓人,这还了得!大伙跟我一起去,今天倒要看看,谁敢跟朝廷作对!”

    说完,带着武士们顺道向施工地走去。

    在羽山山麓的一条小溪里,百余民夫正在忙碌,清除溪流上因涨土而形成的土包,民工们来来去去,挑着砂石土方,往两岸堆放,工地上一派繁忙。崇伯鲧手持木耒正在干话,身旁有两名手持武器的武士正监视着他。

    程远带着一群武士赶了过来,说:“司空大人,共主令你跟我们去见他,请立刻上路吧!”

    崇伯鲧放下手中木耒,就要出发,说:“既然执事大人是传共主之命,我这就随你们去见共主吧!”

    “谁也别想带走司空大人!”有个成年壮汉见了,奔上前吼叫说。在场的十来个民夫,各持手中的工具,一齐奔了过来,都不停地叫嚷着。

    “要保护司空大人,不许带人走!”

    “司空大人带领我们治水九年,他是有功劳的!”

    “朝廷不辨是非,怎能随便治他的罪!”

    民工们群情激昂,吵闹纷纷,数十个民工一齐围了过来,人多势众,要保护司空崇伯鲧,不让程远带人走。

    “何等之辈!竟敢闹事,阻挠朝廷带人走,你们要造反么?”程远厉声斥责说。

    崇伯鲧见势闹大了,劝说众民:“大伙都听我的,快去跟着逢蒙大人干活,你们来阻挠闹事完全没有道理,马上都回去干话!”

    壮汉高声说:“司空大人,平时我们都听你的话。今天他们要带你去治罪,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

    崇伯系说:“你们跟朝廷作对,这是大错而特错,都让开吧,让我过去跟执事大人走!”

    “上去抓人,谁敢阻拦打!”程远下令说。武士们各持武器冲上前来,与阻拦的民工搏斗起来,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械斗,当场有数位民工被打翻在地,有一各武士被民工们夺去武器,按在地上用矛头刺死,武士凭借手中有武器,搏斗时占了上风。

    崇伯鲧见到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又见双方都死伤多人,他大哭起来,哭着说:“都别打啦,让我崇伯鲧去死吧!”

    崇伯鲧面容极度悲伤,他仰望着苍天,咬了咬牙帮,突然转身,快速奔到深潭边上,纵身跃入潭水中,激起一团白色的浪花。

    民工们叫嚷:“司空大人,别跳水!”

    “快把司空大人救上来!”

    有数位民工争相跳下深潭,打捞着投水的崇伯鲧,后来终于捞到了司空大人的尸体,将他抬上岸,崇伯鲧早已咽了气,民工们围着尸体发呆,有的民工还痛哭流涕,如丧考妣。

    程远望着司空大人的尸体发愣,半晌才说:“人已死啦,就地掩埋,我们回都城复命去!”说完带着全体武士,抬着那被杀死的武士尸体,离开工地踏上返回的路。

    有《忆仙姿》词为证,这正是:

    令捕鲧来罚罪,有羽山民工卫。拘捕起冲突,接仗打杀敌对。伏罪,伏罪,伯鲧溺罹投水。

    经过十余天的行程,戎禹终于到达了于唐都城。他沿着大道,来到城中心的几幢方形大屋前,在一个台地上有数排阶梯,有数名武土在这里把守。一个卫士走过来,止住他询问:“你是谁,来朝堂有什么事?”

    戎禹上前回答:“我叫戎禹,也称文命,是来找我父亲崇伯鲧的。”卫土惊呀地说:“哦,原来你就是那位,跟着司空大人治过水,还上了太白山取过涨土的大公子戎禹么?”

    戎禹回答说:“我正是,请问父亲现时在何处?”

    “禀报卫士长,司空崇伯鲧的儿子来了!”卫士向上司报告说。

    卫士长走过来,说:“你爹崇伯鲧犯下大罪,性命难保啊,你是他长子,还一同上太白山取过涨土,这事恐怕连你也脱不了干系!”

    戎禹忙问:“据说青州高峡一带涨水淹死许多人,我父亲他也在青州吗?”

    卫士长说:“你爹在羽山,他不在青州。是啊,青州死了一万多人,这么大的事总该有个人来顶罪吧,你也别想走,得听候发落!”

    卫士说:“哈哈,你要不来,我们还找不着你哩,这叫做你自投罗网!”

    这时,程远带着武士,正从羽山回来,卫士长问:“执事大人,怎么没看见司空崇伯鲧回来?”

    程远说:“那帮民工阻挠抓人,司空大人无法说服民工,又见双方死伤多人,便投水自杀了。”

    “爹,你死得好冤啊!”戎禹听了噩耗,失声恸哭起来。

    卫士长令卫士拘捕了戎禹,将他关入牢中。

    几天后,虞舜共主听了程远禀报崇伯鲧投水身亡,也没有再追究此事。但是眼下洪泛肆虐,治水工程迫在眉梢,他决定召开朝政会议,要确定新的治水大臣。

    在一栋四方形的大茅屋内,朝政会议正式召开。

    共主虞舜坐在上首条案前,两侧列坐着一班朝臣,有刑律臣皋陶、司徒臣契、农耕臣弃、工技臣垂、山泽臣益、礼仪臣伯益、乐教臣夔、纳谏臣龙,以及四方酋长代表四岳,有侍从多人列于群臣身后。

    虞舜首先发话:“列位朝臣,先祖唐尧将共主之职授于我,然而眼下时运不顺,青州遭遇大地震,高峡地界又发生两岸山头崩塌,封闭了河道,又谁知下了近半个月的大暴雨,发生了高湖决堤,洪泛千里,淹溺天下黔首上万人。司空崇伯鲧九年治水付之东流,他又因迷信涨土而埋下祸根,愧对世人而投水身亡,这都是朝廷用人不当之过,此事追悔莫及啊!眼下水患连连,需要有一个精明强干的杰出圣贤,来接任此司空之职,继续治理水患,请问,你们说有谁能当此大任呢?”

    群臣听了,心情沉重,沉默了片刻。四岳说:“要想根治水患,在下纵观全局,以为只有文命可以接此大任!”益臣忙问:“那个文命是何等人氏!”

    皋陶接口说:“文命,又称戎禹,是崇伯鲧的长子,人们尊称他叫大禹,今年十五岁,其父在外出治水期间,夏后氏部落由他代行酋长之职。”

    夔臣气愤地说:“闹了半天,原来这个大禹是那个治水九年,一事无成的司空之子么,他又是个十来岁的毛孩子,我说四岳,你得了吧,别看我华夏无人,竟拿治水大业当儿戏啊!”

    伯益接口说:“你们有所不知,这大禹聪慧过人,颇有见识,过去曾带领部落在湔水治理过水患,若没有更好的人选,司空之职就让那大禹干吧!”

    “对,就让他干吧!”又有几位朝臣附合说。虞舜听了众人推荐,点头称是,说:“是嘛,这么有能耐,他在哪儿,快传他来都城问问!”

    皋陶说:“不用去传啦,此人已被属下的卫士长关押在大牢中了!”,一席话说得众臣哈哈大笑。

    虞舜忙问:“那卫士长为何要囚禁大禹?”

    皋陶回答:“说是他爹犯了大罪,与儿子有牵连......”

    “嗨,说什么牵连不牵连,你的手下真不该随意乱捕人啊!”伯益埋怨说。

    虞舜说:“快,打开监牢放人,立即带他来朝堂!”

    一会儿,一名卫士将戎禹带入议事大厅内,众臣看这大禹,只见他身材壮实,宽额大脸,阔嘴高鼻梁,两只乌黑的眼睛炯炯有神,他那额头上还有条横行的暗痕。

    龙臣赞许说:“嗨,好一个威武强壮的青年后生,他额头上还刻画有一条龙哩,俺是龙臣,可身上还没有画什么龙哩,你们看那条龙啊,有头还有尾哩!”一席话说得列臣哄堂大笑。

    虞舜问:“大禹,我来问你,对你爹的死有何看法?”

    戎禹说:“回共主的话,我爹担任司空之职,治理洪水九年,功劳说不上,苦劳还是有的,他身性固执,不该围堵洪水,更不该用涨土治水,他投水自杀更是错上加错,男人处事敢做敢当,万不该一死了之......”

    戎禹竟号淘大哭起来,众臣沉默不语,过了片刻,虞舜又问:“大禹,你说你爹治水方法不对,依你之见,怎样才能根治天下洪水呢?”

    戎禹抽泣着说:“洪水来了,靠围堵根本不行,因为水是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终究会流向大海,这水怎么能阻挡得了呢?有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围堵,爹说,前人共工就是这么治水的,还说水来用土湮嘛!”

    夔臣接口说:“那共工说他是个笨蛋还不够,他是存心让人治不了水害,才埋下了祸根!”

    戎禹接着说:“在下也说不好,我想,根治洪水应该采用疏浚的办法,为何不去疏通天下江何,顺其自然呢?”

    四岳称赞说:“你们听听这位后生,他讲的多在理啊!”

    皋陶说:“没看出这小子治水,果真是有办法哩!”

    龙臣忙问:“我说夔臣大人,你先前不是说,让这个毛孩子来治水,是拿治水大业当儿戏嘛?”那夔臣听了脸上泛起惭愧地苦笑。

    虞舜忙问:“大禹,要是让你当司空,领导天下人治理水患,你能行吗?”

    戎禹回答说:“共主大人,别拿我这青年小伙子开玩笑啦,我能领导天下人治水?!”

    虞舜说:“怎么不行?只要按你说的,疏通天下江河,让水流入大海这就对了!”

    戎禹听了惊诧不已,他想到天下江河有何其之多啊,这副重担我能担得起吗?

    伯益说:“依在下之见,司空之职非大禹莫属,请共主任命他为治水的司空吧!”

    四岳接口说:“在下认为,大禹是领导治水最好的人选!”

    “就任命大禹为司空吧!”群臣齐声说。

    虞舜严肃地说:“好,现在下旨,大禹听令.....”.

    戎禹慌忙走到共主跟前跪下。

    虞舜宣布:“本共主任命你大禹代行司空大臣之职,继承你父亲未了的夙愿,疏通天下江河,根除水患,今后你就称呼为大禹了!”

    听了共主委任,大禹不知所措,四岳发话:“大禹,你深得共主与群臣信任,你傻等什么?还不赶快回答谢主隆恩!”

    “谢主隆恩!”大禹高声喊着,朝堂上一片笑声,大禹这才站起身来,侍从让大禹席地坐下。

    虞舜说:“治理江河工程浩大,需要众臣密切配合,伯益要随同大禹,辅助他治水,各位臣工也要为治水做好自己份内事务。”.

    众臣齐声说:“愿竭力为社稷效劳!”

    虞舜补充说:“现在治水就从青州的高峡开始吧!”

    有《归自谣》词为证,这正是:戎禹俊,指斥父亲湮堵阵,朝堂推举出高论。平息洪患驱灾汛。行疏浚,将司空要职担任。

    根据大禹的请求,将家乡的好友姜勇调来协助治水。大禹和伯益带着几个经他挑送的幕僚忱谢、坚亥与大章及少量民工,第二天就逆济水上行,徒步千里向青州高峡进发,勘察了济水沿途河道。他们发现因地震山石垮塌,而形成堰塞湖的就有三处,当他们赶到青州高峡时,沿济水河畔已行走了一个多月时间,姜勇已先期赶到了高峡。

    负责治水调集民工和后勤保障的农耕臣弃,按照虞舜共主的命令,调集了下辖九大州的民工一万余人,带着治水的生活物资及劳动工具,陆续往青州的高峡集结。

    济水上的高峡,在积石峡前方不远处,这一带人烟稀少,两岸群山延绵,峡壁陡峭,进行大工程施工极其不便。

    大禹带着幕僚及随行民工,登上塌方的山石顶部察看,只见两岸陡峭的峡谷同时发生了垮塌,而北岸最为严重。,垮塌的山石堵塞了河道,形成了高十余丈的堰塞湖,湖水一片汪洋,尤如大海一般,有水从垮塌的山石缝中渗出一股巨大的流水来。

    忱谢说:“嗨,好大的一个堰塞湖啊!仅这里垮塌的石方,花费一年功夫也清除不完啊!”

    坚亥忙问:“司空大人,你说现在该如何下手?”

    大禹说:“先测量后,再计算出工程量。”

    大伙忙着开始测量起来,他们带来了一条三丈长的绳子由忱谢与坚亥各牵着绳索的一头,在塌方处顶端丈量峡口南、北山崖的空间长度,由姜勇和大章用步伐测量上方的宽度,大禹在石板上,用石块计算着丈量数据。

    测量完毕,五人聚集在石板前,看计算结果。

    大禹说:“三丈长的绳子,量出塌方处南北共长一百二十三丈,两个人步测平均为二十二丈宽,再估计出峡口高约十二丈。经过反复计算,塌方处堆积物总共有三万一千五百多立方石头和砂、土。

    大章说:“垮塌的巨石太多,施工难于开展啊!”

    坚亥问:“这么多石方,往何处运呢?”

    姜勇接口回答:“我们只能先拓宽峡口排涝,让洪水冲刷,将石头填埋在河床上,顺其自然,几年时间的流水冲刷,砂石在河道两岸便形成堤埂了。”

    大禹说:“这工程疏浚时间较长,尤其是会因水流而出现新的垮塌,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有诗为证,这正是:

    湖水现汪洋,高峡垒土方。

    工程最浩大,堰底水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