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丫丫的文字过渡期 » 《许知远对话白先勇》

《许知远对话白先勇》

    我可太喜欢白先勇先生的书了。当初惊鸿一瞥《台北人》的其中一章《游园惊梦》,白先生对女人的描写很有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影子,悲凉和怜悯,他用哀伤至绝望的笔感描绘着这些在乱世风雨中瑟瑟颤抖的娇弱鲜妍女子们,也如实地铺垫出她们即将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命运。果然在和许知远的对话中,白先生说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研究《红楼梦》,他认为这本书在中国近代文学的分量是相当于文艺复兴的程度,不仅融合了古代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还有中国哲学的理论,所以他写出《细说红楼梦》,到处游学,传播红楼文化,鼓励大家去阅读思考和传承。

    许知远说:“白先生身上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面对巨大的文化断层,他坚定的认为,一部红楼梦一部牡丹亭是可能复兴中华文化的,这是否是另一种堂吉诃德。”

    听了白先生的回答,我真的觉得文学这个东西,博大精深,属于越接近越陷入的那种。白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经典还魂,让中国文艺复兴。他坚信,让国人读懂《红楼梦》、传唱昆曲,文化传统便可以延续。文化传承需要人,如今时代变了,大家接受信息是有选择性的,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要读和读懂,但是信息的交流是必要的,白先生的工作促成了交流,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PS:白先生的回答:“红楼最高地地方是雅俗共赏。他有神话寓言象征……这种有很复杂的结构,又写的好看。不像西方的经典大部头,《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很伟大,但需要阅读门槛。儒道佛贯穿中国人的一生,青年争功名,中年道家的自得,晚年是佛家来了。红楼梦融合了儒佛道,曹雪芹包容一切,不是在写坏人写好人,是在写人。贾宝玉最后穿着大红袍赤足跟着一僧一道走了,那个“红”似乎是替世人背负了一切世间的情苦,类似于十字架。我觉得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那段像是中国文学的喜马拉雅峰。”

    PS:推荐蔡琴《最后一夜》。这歌要是一个人听,费眼泪;要是两个人听,费嗓子;要是一群人听,费酒。要说以前分手的时候听这歌的都是文人,现在不应该听《分手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