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我在聊斋当地主 » 第一百三十七章、变化

第一百三十七章、变化

    一听许泽这么说,后面的汪洪明疑惑道:“老爷,你怎么摆他们一道了?”

    “之前余杭县的油脂被我大量收购,价格直接翻了一倍,不少商家开始囤油,结果最后价格崩了,最后低价卖给我了。”

    “那时候可没少人背地里骂我,不管是那些普通的百姓,还是那些商家。”

    “算了,先不说这些,咱们先去客栈安顿下来,我带你们去我的香皂店看看。”

    说完许泽又对周围的人挥了挥手,算是回应。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宾至酒楼,租下了两个小院,把六家人,还有徐仲平安顿下来。

    出来的时候,许泽看了看没什么人用餐的大厅对掌柜问道:“掌柜的,我记得你酒店之前生意很好的,怎么现在就剩这么些人用餐?”

    掌柜抬头看向许泽道:“这还得谢谢老爷您啊?”

    “我?你认识我?”

    “当然。”掌柜道:“现在老爷可是为我们县的兴隆做了很大的贡献,大家都记着您呢。”

    掌柜继续道:“之前老爷离开之前不是开了个外送服务。”

    “现在城里面的人基本都是依靠外送服务点餐了。”

    “不但省了我们收拾、上菜、洗盘子的功夫,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工作量。”

    “而客人们想吃我们店的饭菜也可以不用排队、等餐,”

    “甚至不用出门,定好时间,外送人员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内送上门,他们直接在家里吃,方便很多。”

    “不止我们酒楼饭菜,现在很多东西都是通过外卖服务点配送的。”

    “现在老爷的外送服务点已经遍布全城,大家也都习惯从外送服务点下单买东西了。”

    许泽点了点头,看来许仙真的不负众望,把外送服务点做起来了。

    随后告别了掌柜,许泽带着随自己来的六人朝香皂店走去。

    一路上六人都在观察着周围。

    他们发现街上很多房子刚翻新过,周围的人表情都比较轻快。

    就算衣服打了好几块补丁的人,眼中对未来似乎充满了希望,整个县城欣欣向荣。

    没过多久,许泽就来到了香皂店。

    同时他也注意道了许仙就在肥皂店的隔壁。

    隔壁店的招牌写着“许氏外送服务总站”。

    看来这门面已经被许仙租下来了。

    就在许泽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也看到许泽,毕竟带着六个人,这么显眼,不发现都不行。

    许泽先走进香皂店:“刘兄,最近怎么样?”

    刘高远顿时迎了出来:“你终于回来了。”

    这时隔壁的许仙也走了过来:“许泽,你也去太久了吧,不是说三个月内就会回来。”

    “有点事情耽搁了。”许泽又道:“倒是你,之前我还觉得自己太想当然了,都不太抱希望。没想到几个月不见,你都把外送服务点做却起来了,厉害啊。”

    “主要还是香皂卖的太好了。”

    “嗯?和香皂有什么关系?”许泽疑惑道。

    许仙看了看许泽身后的六人。

    许泽瞬间明白他的意思,顿时就道:“对了,我还没给你介绍呢?”

    他指了指许仙对身后六人介绍道:“许仙,我好兄弟。”

    又指了指刘高远:“这是我的好朋友刘高远。”

    接着许泽又给许仙和刘高远介绍了六个人,除了吕同福、催应林、王洪明三人外,另外三个分别叫余仁发、董全才、华云涛。

    介绍完后,许泽对着许仙道:“你接着说,这六位大哥都是从八百里外的连丰县追随我到这里来的,以后就是自己人,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许泽的一句话,顿时让六人大为感动。

    毕竟看许仙的表情,应该是关系到商业机密。

    老爷丝毫不对自己等人隐瞒,这就是对他们的信任,这怎么能不感动。

    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未来绝对不会辜负老爷的信任。

    就在六人感动的时候,刘高远招呼大家坐下,许仙也慢慢说出这五个月余杭县的变化。

    从许泽离开后,没过多久,香皂在其他地方大卖的消息传开了。

    很多余杭县的商人知道后都跑来这里购买了大批香皂去其他地方售卖。

    不少人都压上了身家,后来基本都赚了一大笔。

    大家赚到钱,手头富庶了,自然就想消费,看到外送服务新奇就试了试。

    结果大家发现外送服务方便快捷,慢慢的大家就习惯了从外送服务点下单。

    就这样子,外送服务点就慢慢做起来了,随着外送服务点越来越多,许仙也发现了一些缺陷,就因地制宜的做了一些简单的改变。

    比如有的人要买一些比较便宜的东西,服务费就要出一个小钱,很明显不划算。

    许仙就想出了一招团购。

    比如你可以去问街坊邻居,有没有什么要买的,一起下单。

    只要买的东西超过两枚中钱,就可以下单让外送员配送。

    就比如最常见的就是买米买菜,这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每天都有人下单。

    而这些东西利润比较低,也不可能给配送费,所以许仙又想了一个办法。

    就是通过商谈降低菜价,也就是说以后只要拿着外送服务点的下单信物去买菜就可以用低一成的价格买到米、菜。

    这种模式运行起来很顺利,大家都很自然的接受了。

    而配送服务员则是全面开放,大家可以兼职,也可以全职。

    应聘者除了要提供身份信息外,还要去城皇庙宣誓。

    这是避免当外送员接到贵重物品的单后拿着货物就跑路。

    在这个世界中,举头三尺真有神灵。

    所以当着神灵面前宣誓,如果还乱来的话,真的会有因果报应的。

    起码城皇要保证自己的灵验,就不可能随便放过那些食言的。

    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多一份额外的收入,整体家庭收入增高了就会开始想着修缮房子,给家人买点衣服,鞋子,发饰等东西。

    修缮房子需要请工人,衣服鞋子需要布料,丝绸等东西。

    就这样一层一层传导下去,慢慢的,整个余杭县的百姓发现日子似乎越来越好过了,大家脸上也多出了一丝笑容。

    不过后来有外地的商人也跑来余杭县大量进货,利润被分了大半。

    眼看余杭县经济迅速增长,百姓生活水平一点一点提高,结果被外地商人分走了一部分的利润,县令不干了。

    直接来找许仙,让他不准把香皂批给外地商人。

    这一刀切的做法,许仙直接拒绝了。

    卖香皂本来就是为了赚钱,现在县令一句话就让他把明明已经可以到嘴的肥肉丢了,那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许泽之前就交代过,一定要趁这波红利攒够资本,明年就要向杭州城进军。

    这其中很多方面已经规划好的,如果按县令说的那样,那接下来的计划都要被打乱了,自然不行。

    原本县令还想用身份对许仙施压。

    许仙也是硬气,如果县令要硬来的话,他就直接把香皂停产,油价直接恢复原来的价格。

    当时炼油坊那边的几个师傅经过一起研究后,出油率再次大大增加。

    现在的出油率比之前已经足足多了百分之四十多,也正是因为如此,从油价跌了之后,炼油坊就没有涨价过。

    原本吃不起油的百姓也可以时不时的买点油脂回去煮菜。

    用于点灯的成本也比以前便宜了一半。

    可以说这几个月来,只是提高炼油的出油率,和香皂的发明就提高了整个县百姓的生活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记得许泽,回来的时候这么受欢迎。

    当人,普通民众自然不懂得这些经济逻辑,但做生意的掌柜们会分析。

    他们闲着的时候,就会分析给伙计听。

    伙计没完全听懂,但关键的几个词记住了。

    香皂,外送点,油,许泽老爷。

    然后传着传着就成了许泽以一己之力,提高了余杭县整体百姓的生活水平。

    虽然这个说话不太对,但又挑不出毛病。

    若要讲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没几个人听得懂,最后只能不了了子,让他们去传了。

    话说回来,许仙一硬气起来,县令也拿他没办法。

    他心里也很清楚余杭县经济能快速增长,完全是香皂和油脂的功劳。

    若继续施压,最后许仙真的这么做的话,损失最多的还是他。

    毕竟香皂在余杭县县停产后,还可以去其他地方生产,那到时候不就为其他县做嫁衣了。

    据他所知,淳安县的县令就一直让高家来许家村做说客,想让他们去淳安县建一个香皂的作坊。

    只不过许仙一直以许泽不在,他做不了主的理由推脱。

    若到时自己真的把香皂产业逼到淳安县去,那不是亏大了。

    最终县令也只能让步,让儿子杨勇义来打圆场。

    然后开始讲余杭县发展到这个地步也不容易,作为余杭县的一份子,也希望许仙为余杭县考虑考虑。

    硬的不行只能来软的。

    最后还是刘高远提出了一个建议。

    就是给外地商人的拿货价提高一个小钱,以此来提高本地商人的竞争力。

    经过考虑,许仙同意了。

    不过要算下来的话,其实还是高家拿货价最优惠的。

    之前许泽就交代过,就算香皂降价了,高家的拿货价永远都要比其他人低一个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