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神医席道全 » 83、席道全欲展宏图,坦伊页开启自治

83、席道全欲展宏图,坦伊页开启自治

    在坦伊页城,席道全正忙着招工。

    勘探队钻了四个深井,油一直冒不停。

    马上就要开工大干了,按卢世宗的意思,尽量在坦伊页城本地招工。

    坦伊页城内不足20万人口,男性劳动力(18~50岁)不足5万,基本上没人愿意去从事采油炼油的工作。

    因此,只能是对外招工。

    席道全成立了A、B、C、D四个矿区四个招工小组,鼓捣了三天,又是演说,又是发媒体广告,三天下来,四组总共招到的人没超过100个,还都是远地的,在媒体上报的名。

    这个显然不行,没有人,怎么开工?

    宣传过火,又怕引起楚国国内过度关注。

    不加大宣传力度,又确实招不来人。

    这里招工难,主要有这样一些客观原因。

    首先,这边之前有过采油炼油的私家小作坊,给人们的印象是又苦又累又脏又不赚银子。

    制药业兴起之后,原来的油工他们都改行不干了,而且还有了高收入。

    然后,边远一点的居民,他们主要是想来从事一些与药品生产销售有关的行业,即便一时进入不了,也不会把目标马上转向为情况不明的采油炼油工。

    第三,席道全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无法预计还没有形成的事物能带来多大的效益,对招工定薪这方面,只能是参照其它地方的同行业标准,即使这样,他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其它地方同行业人员的实际收入。

    席道全针对招工难这个问题,想了一个晚上。

    到第二天早上,他召集A、B、C、D四个矿区招生小组的负责人开会。会上,席道全着重讲了一条免费医疗保障,其中关键的一条,对于已患虫病患者,只要报名来做工,给予免费治疗和优先治疗。

    席道全强调既要宣传,又要把握好度,严格把关。

    四个招工小组各自又开会研究了半天,撤下了许多媒体上的宣传广告,只留下自己官网上的黄页,但增加了免费优先治疗虫病的条款。

    然后,又通过小道消息这种形式的渠道,向周边人群渗透。

    果然,有利可图,就有人会去干。

    几个小帮会马上组织人去外地招工,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

    因为这些小帮会,走私药品他们没有什么市场,费老大的劲也搞不到多少药品。

    现在,只要他招到了人,就相当于搞到了药品,因为这边免费治疗,他们只需要向对方收一部分费用,远低于治疗费或药品费,就可以把人送进来治疗好,至于那人治好了以后,做不做工?做多久的工?都与他们无关。

    这几个小帮会专门去招外地那些贫困人口,俄耳撒本来采购药品的渠道就不畅,搞到手的药品,几乎没有到穷人手里的,这一长段时间内,死亡人数也是节节攀升。这个形式就很利于他们在那儿招工。

    小帮会招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只要他们想得出的也就都会用得上,手段远远在实际干这一行的招工小组之上。

    招工小组要做的,就是席道所强调的:把握好度,严格把关。

    性别,年龄,人数都要把关。

    年龄下限16周岁,上限40周岁,男女性别比例6比4左右。

    要求体格高大的,没有其它残障。

    不到10天,合格总人数已经上万了,招工小组减缓了招工进度。

    卢世宗从国内又派来了200多名这方面的技术工或工程师,同时增置各种设备,盖建厂房。

    一个离坦伊页城约150里的油城悄悄的诞生了。

    另一条线,却在坦伊页城内高调的上线:老房子,矮旧破残的房子,要拆了;取而代之的,将会是高楼大厦。

    这个事情在城内传到城外,几乎人们一见面,就会议论这一件事。

    首先是城东区,那边原来更多的是田庄,种植蔬菜和庄稼,住户很少。

    现在已经推翻了一大块地,用拦网围了起来,里面十数台工程机车正在工作。

    这里将是首个开发的楼盘,优先制药厂的员工购买,预售价9折,制药厂的员工,则在9折的基础上,再打八折。

    原地那少数十几家居民,则分得了巨额现银,如果在此购房,同其他人一个样。

    因为是首个楼盘,席道全给出了一个较低的指导价格,由新成立的坦伊页房产管理署把好关。

    这个较低的指导价格,按现房定价:20000银子一平方米。

    很多人反映这个价格确实便宜,860套房,只三天,便抢购一空,地基还没平整好,房子已经卖没了。

    首个楼盘还没开工砌,已经在酝酿下一个楼盘了。

    席道全说这些事他都不直接参与,交与相关衙门,各衙门对他负责。

    坦伊页城新近成立了工业总署衙门、商业总署衙门、医卫总署衙门、国际交通总署衙门、文教专署衙门、赋税总署衙门、金银交易专署衙门、安保专署衙门、军机专署衙门,一起是九大衙门(房产管理署从属商业总署衙门),设置了各衙长官,均都对席道全负责。

    这个消息,自然很快就传回了楚国,传到了楚君的耳朵里。

    楚君将卢世宗叫了过去,责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卢世宗解释说,没有这些分门别类的办事机构,席道全一个人管理不好那个地方。

    卢世宗这句话,在楚君听来,很有毛病。

    这不是在说,那个地方太大吗?占这么大的地方干嘛呢?制个药品需要那么大的地方吗?

    没这些办事机构办不了事?国内一个郡也没什么办事机构,都是直属行政,一个衙门抓,不也好好的吗?

    卢世宗当然知道海外那种管理模式,各业各行分开管,不象国内这样,郡县胡子眉毛一把抓。

    但是,卢世宗不好再解释,越解释只会越陷得更深。

    卢世宗说:“这个可能有些接近西方的理念,老臣也不了解,楚娇公主学贯中西,深知其中奥妙,君上可以召回楚娇公主,向她问个究竟。”

    姜还是老的辣,一句话,就把问题抛开了,那楚黛姗公主,经年在海外漂,自然是会赞同这些管理理念的。

    而传统的管理思维,那必须是相互牵制,相互倾轧,这样才能达到相互制衡、老大在中间安然无恙的边收益边看大戏的效果。

    比如说工业的骂农业,农业的骂商业,商业的骂文教,文教的骂医卫,医卫的骂工业……,哪一个都不是专项管理,相互之间各种扯皮,只有主政大人没有人去监管,他快活的为各方做着“好人”,安全的看大戏。

    显然,楚君的重点不在管理模式合不合理上面,他的重点在席道全做的合不合理上面。

    有大臣就跟楚君报告说:“席道全这是要搞一个独立王国啊!”

    卢世宗当然知道楚君在想什么,他已经多次保护席道全了。

    而这一次,搞不好还要将自己搭进去。

    楚君听卢世宗说完,并不急着打电话找楚娇公主,他深知这个妹妹的厉害,而且,以后有些事还得依靠着这个妹妹,可不能因为不相干的事,将两人的关系弄僵了。

    楚君说:“我们不能搞海外那一套,西方哪一套不符合我们的传统国情,赶紧让席道全撤了那些衙门,本王既往不咎!”

    卢世宗听了,心里冰凉,不知道说什么好,只点了点头,退了出去。

    晚上,卢世宗打电话给席道全,说楚君有旨意,赶紧将那些新成立的衙门撤了。

    卢世宗也没作解读,更没有添油加醋的作评议。

    席道全听了,当然心里也是拔凉拔凉的,他轻轻的挂断了电话。

    撤?怎么可能?事情谁来做?

    当然,如果不求发展,也就不要管理,撤了也没啥,席道全继续卖他的药,卖完了回家陪老婆。

    楚国千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楚国虽然历史悠久,也曾经足够强大,却始终发展不了南方,还不就是这个传统的管理不够用?!

    县官坐大堂打板子、州官坐大堂打板子、郡守坐大堂打板子、督抚坐大堂打板子……(相反的一面是坐大堂收银子,只此两件事),又怎么能将一个国家管理到有所发展的程度???

    席道全当然不会去想那么多,他心中有一张宏图要展开,自有他的一些想法。

    撤是不能撤的,而如果继续搞,那可能自己连小命都不保。

    卢世宗的电话不作解读,那就是意思这个你得自己想办法。

    换作其他人,撂挑子辞职走人,换个地方照样开张收银。

    席道全这人有韧劲,表面上去看,没有刚性,但骨子里不肯服输。

    席道全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给楚君上了一道书:让坦伊页人管理坦伊页人

    这个,说穿了就是自治,只有自治,才能让席道全自己置身于政治旋窝之外。

    在这封书中,席道全言辞恳切的讲述了坦伊页人的精明、狡诈、杂乱多样,而楚人是外来人,且人数又少,要控制好整个局面,从中获得利益,只能教化当地人治理当地人。

    然后,席道全又讲了那些衙门的事,说这些名字这样起,显得高大上,好听,其实都是给当地人用来管理当地人的办公室。

    席道全又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这种管理方式的流程与可以达到的目的。

    楚君看了这份上书,竟然同意了坦伊页自治。

    在他看来,这么远,自己确实鞭长莫及,牵制不了席道全,不如就让坦伊页人来牵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