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世子无德 » 第27章 诗起《澜沧江春行》

第27章 诗起《澜沧江春行》

    正安城有两条江河十条分支流经,足见大永京城的规模。

    永江,就是两条江河之一,因为永江诗会,也被京城才子称之为文江。

    永江沿朱雀大街,河流并不湍急,一座座石桥跃然其上,江岸两旁酒楼、勾栏等牌坊林立,入夜就是华灯满江的旖旎景象。

    这一晚的永江,小舟如粟,平日少见的大型花灯楼船,更是一艘接着一艘,缓缓漂游在江面。

    永江诗会。

    “京秋的永江诗会,绝对是最值得我等风流才子把酒言欢的盛事!许兄,这次你就算不主动找我,我也一定是去邀你的!”

    一艘规模不小的雅致楼船,站在船头的张满枝,回头看向许天衣,见其没有动静,便是两步走过去。

    “从许兄那日在南上楼即兴吟诗,我就断定许兄有诗才!不来永江诗会,岂不可惜?”

    然后张满枝又卖关子笑道:“何况,我还有一个天大的惊喜给许兄!”

    “嗯?”知道这个家伙喜欢整幺蛾子,许天衣皱起眉头看他,“你别乱来啊!”

    “不会,我张满枝岂是不靠谱之人?”张满枝拍胸脯保证。

    许天衣看着这个家伙,犹豫要不要大打出手,先让这个家伙把话都吐干净,可瞥了眼旁边意兴阑珊的马文博,便是作罢。

    看这家伙的样子,应该没有与张满枝串通,或许重点不是在自己身上,许天衣这样想着。

    马文博确实对这诗会没有什么兴趣,他本就不是什么读书种子,只不过酷爱文宝,若非许天衣这段时间鞭策,他还是一个国子监早读都在睡觉的与世无争之人。

    “如此良辰美景,不叫几位红颜知己作陪,许兄,实在可惜啊。”张满枝道。

    “没说不让你叫。”

    许天衣摆摆手,他是为了找个去勾栏揍人的借口,又不是真的要称霸勾栏,不过现在京城的勾栏,生意惨淡,却是他这位北牧世子一手造成的。

    诸多世家子弟都被他打怕了,哪里还敢去勾栏?

    但实体经营被冲击,换来的就是线上生意日益发达,由勾栏牵头,联系世家子弟,姑娘们乘马车登门拜访,俗称上门服务。

    这不昨日,张满枝就特地在朱雀大街租了一间屋子,专门用来私会姑娘。

    虽说与许兄关系近,可许兄既已称霸勾栏,自己去岂不就是打了许兄的脸面?

    对,就私会,不能去!

    楼船停在了一圆弧江面,单是江面之上,大大小小的舟船就不下三十之数。

    四面八方林立的阁楼,有露天台、有斜顶晒台,还有通透凉窗,多是有身份或者有银子的人花钱坐的地方。

    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拥挤在江边的栏杆前,形成人头攒动的浪潮,喧闹声不绝于耳,热闹景象完全不亚于看花灯的元宵节。

    张满枝在圆桌前坐下:“许兄,这次诗会的竹竿子,是礼部侍郎之子陈科就,说起来在勾栏还被你揍过呢!”

    竹竿子,就是主持人,许天衣记得这是在宋朝出现过的名字,多由教坊内的“参军”担任。

    果然,这般想着,就看到一略显眼熟的年轻人,从江面中心处最大那艘花灯楼船走出,手拿一枝“竹竿拂尘”,衣冠齐楚,风流倜傥,站于船头,向众人躬身一礼。

    “鄙人陈科就,承蒙各位兄台抬爱,担任这届永江诗会……”

    礼部侍郎之子,确实担得上诗会的竹竿子,毕竟再有才能的人,也要讲庙堂站位,对方老爹只要做官顺利,将来可就是礼部一把手,管大永礼制!

    “话不多说,下面哪位兄台先来吟诗一首,给诗会与大家助兴?”

    陈科就话音落下,一艘花灯楼船上就有才子出声道:“我来!”

    “鄙人张忠宝!吟诗一首,给大家献丑了!”

    “高台览星月,忽闻春风来。踏云飞天际,心悦醉忘还!”

    一首诗罢,岸边响起叫好声。

    “我王嵩也来一首!”

    “月落星辰林深处,闻花无雀落月中。云霄一飞冲天志,再无寒冬盛夏人!”

    岸边再次响起叫好声。

    “好!好!好!”

    “王兄这首诗好!张兄那首也不差!不知两位,可有给诗取名?”陈科就笑着问道。

    “《别念佳人》!”王嵩笑道。

    兴许是觉得自己的诗不如对方,那张忠宝随口说了个名字:“《欢喜》!”

    “好诗!好诗!让我们举杯,共邀明月!”陈科就举杯。

    江面之上,一艘雅致精美的小船,有两女对坐,其中一位正是少府监少监之女孙安安,另一人正是帮许天衣在南上楼解围的溪鲤郡主朱瑜欣。

    “安安,我真想把你写的诗给他们拿出来念一念,你听听他们写的都是什么,若都是这般水平,今年的诗会注定又是平平无奇了。”

    朱瑜欣举起小盏,饮了一口,虽是女子,性格却颇为开朗。

    “瑜欣,你还记得那日许世子在南上楼所吟诗句吗?”孙安安道。

    “记得,豪气十足,比这些人的诗好上太多!”朱瑜欣一双眼眸满含深意地盯着她,“怎么?安安,动心了?”

    “啊?没有,瑜欣你不要乱说!”孙安安脸颊霎红。

    “还说没有,分明动心了嘛。”朱瑜欣一笑道,“不过这北牧世子确实跟传闻不一样,哪有北牧传得那么花天酒地、纸醉金迷?”

    “不过可惜,安安你多半是没戏了,圣上有意把我那位永天建正令的姑姑许给北牧世子。”

    孙安安连忙摆手:“我只是欣赏许世子为人,没有与长公主争的意思,也争不过。”

    说到最后,孙安安已是细若蚊吟。

    朱瑜欣身子俯过桌案,一双大眼睛凑近看她,似笑非笑:“安安你脸红啦?没事,做不成大房,还可以做小嘛!”

    “你放心,有我在,朱苡沫欺负不得你!”

    孙安安脸颊红得跟熟透苹果一样:“瑜欣!你再这样,我我……我就回家去啦!”

    “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朱瑜欣笑嘻嘻道。

    船头之上,一饮而尽的陈科就,大声问道:“还有哪位兄台想要吟诗一首?”

    虽说前两人的诗词并不出众,但在年轻一辈中,也算是文采不俗了,少有人自觉有把握能将之比下去,一时间竟无人出声。

    就在这时,另一艘临近江面中心位置的花灯楼船,有年轻男子走出:“我来!”

    吏部侍郎之子,郭宝宿。

    “哦,郭兄?不知道郭兄打算作一首什么诗啊?”

    “初春时,去隆运道游澜沧江,心有所感,作诗一首,今念给大家听,诗名《澜沧江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江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诗吟罢,全场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