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为了给空间囤货,我搞钱搞疯了 » 第五章囤货:肉蛋奶怎么能缺

第五章囤货:肉蛋奶怎么能缺

    肉蛋奶怎么能缺?

    张星月找了当地一家牛羊养殖大户,把他最近的一批可以出栏的牛羊都给包圆儿了,足有一千五百头羊,九十二头牛。

    屠宰后出了九万五千多斤羊肉和七万六千多斤牛肉,总计花费八百六十九万。

    有了牛羊肉就不得不囤点儿鸡肉猪肉了,鱼肉也要有。

    鸡肉不用说了,这里的特色美食就有大盘鸡,想要找到供货商很容易,张星月直接下单了十万只。

    这里有华国最大和第二大的内陆淡水湖,还有许多,盛产各类淡水鱼,又因为其水质清澈无污染,出产的鱼类肉质特别细嫩。

    价格嘛,自然也高,不差钱的富婆月却不在乎,每种鱼类张口就给定下了好几万尾。

    本以为X省没有猪肉卖,没想到张星月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家专供猪肉的肉联厂,果断下单一千头。

    张星月花钱租了冷藏车把各种肉类还有特意让人留出来的内脏蹄子鱼鳔鱼籽等,运去她租来的临时冷库,每次都在别人走后又等到天黑,才给弄到空间里去。

    隔三差五她还会特意去其他城市租来几辆挂着外省牌照的大货车,只为让他们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冷库跟前停留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再离开。

    尽管对于张星月的这个无厘头的要求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司机们还是痛快答应下来了。

    除了浪费点儿时间熬个夜以外,他们把车开到哪里不都是为了赚钱?

    更何况张星月给的价钱也够高,像这样空车转悠一圈,比之前拉上满车货物跑趟长途赚的还多,这样的订单有多少来多少!

    可惜呀,张星月才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宁愿跑远一点也不会雇佣到任何一个眼熟的牌照。

    不是有钱没处花,她这是在使障眼法呢!

    毕竟这段时间自己在X省的动作有点儿大,难免没有被有心人盯上。

    小心无大错,让他们以为货都被拉走了,冷库这边也就不被惦念着了。

    X省的各种特色调料,有空了自己搞个烤肉什么的,绝对不能少了这些,买。

    奶也要囤,那种直接从奶牛身上挤下来的鲜奶,张星月可不敢喝,没有经过高温杀菌消毒,万一给喝坏了肚子怎么办?当然要去找那种正规的鲜奶加工厂啦!

    在别人的推荐下,她找到了一家并不怎么出名但生产质量绝对过关的小厂子,直接下单了10万吨鲜奶,特别强调只给杀菌消毒,不许往里面添加任何的化工原料。

    这样加工出来的奶保质期不会长?没关系啊!要的就是个安全健康无添加~

    因为张星月的频频大手笔,一度引起了当地物品小范围的上涨。

    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市场反应,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张星月也没怎么在意,反正过几天也就回到正常价格了,去继续囤别的东西才是王道。

    肉和奶有了,肉蛋奶三剑客就只缺蛋了,正好这里的生态鸡蛋挺出名,张星月大手一挥,直接囤了十万枚。

    她还打算以后每次买东西都顺手买上个十斤八斤的,别的品种的蛋类也不能放过,争取囤到自己看见蛋就会眼晕的程度才罢手。

    经历各种极端天气后,动植物跟人类一样,幸存者连十万分之一都没有,再想要吃到可太不容易了。

    棉花当然也是要大量囤起来的,做成衣服棉被可以用来保暖不说,燃料没了时还能拿它顶上。

    张星月直接跟当地一个种棉花大户签好了购买协议,包下他所有的产出。对方负责组织工人采摘,再帮忙送去加工厂,轧制成干净整齐的棉絮后,经检验过了收购标准的,一斤棉絮按二十五块钱算账。

    对方在X省承包了一千亩地,还都是高产田,一亩地的棉花可以产出三百五十公斤以上,一千亩地的保守产出都在七十万斤以上了。按照每三斤棉花可以轧制出一斤棉絮算,张星月可以得到二十多万斤棉絮。

    联系了一家棉被加工厂,棉絮处理好先运去那里一部分,各种尺寸和规格的棉被都给加工出来三百件。

    张星月还特别定制了一百个放了十斤棉絮的睡袋,外面用了三层粗粝的牛津布包裹。

    对于这样奇奇怪怪的要求,加工厂并没有说什么,比张星月更奇葩的客户他们也不是没遇到过,只要价钱到位了,怎么干客户说了算。

    于是加工厂的客户经理面带微笑向张星月提出,她要求的这个东西可以做,但因为工序较为复杂,加工费要比棉被的翻倍才行。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张星月当然是痛快答应。

    算上加工费,单单在棉花这一项上,张星月花出去一百多万,但她认为这笔钱花得特别值。

    想到极寒天气时那冷入骨髓的滋味儿,大夏天的张星月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摸摸自己的手,那里光滑细腻没有一点冻疮留下的疤痕,却突然觉得有点儿痒。

    不止手,脚都有点儿忍不住了。

    于是除了御寒衣物,她又默默加上了燃气煤炭一类。

    暖宝宝和热水袋也是必需品,加上加上。

    凡是可以给身体加温的东西,没有一样多余的。

    极寒天气时已经不是冰冻三尺,地下几十米都冻得铁板一块,天然气输送管道都给冻坏了,燃气是一定要囤的。

    这个不怎么好搞,国家没有许可证不允许大批量买卖,只能蚂蚁搬家似的,一点点去攒。

    好在燃气公司设置的售卖点还是挺多的,一整天转悠下来也能买个七八十罐。

    张星月选的都是最大的民用罐,每罐可以装十五公斤燃气的那种,店家吹嘘一罐气可以供三口之家使用两个月,就算打个折扣去算,一罐只能用一个月,七八十罐怎么也能用五六年了。

    张星月今年二十四岁,顶天活到一百岁,所需要的燃气转悠半个月也能攒够了。

    煤炭当然是去原产地L省囤,便宜。

    但是等张星月到达L省后才突然发现,因为环保等原因,这玩意儿也搞限购。想要大批量购买,得有公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