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敢问阁下,吾妻何在 » 三百三十六章 军衔

三百三十六章 军衔

    虽然对士兵进行了奖惩,但仅仅是这样肯定是不够的,真上了战场,该畏战的还是会畏战。

    古代的将军们,其实只干两件事,其一是管好后勤,让士兵保持好的状态,其二就是严格训练,让士兵可以令行禁止,凡是可以让士兵奋勇杀敌的将军,必是一代名将。

    项羽之所以打仗那么猛,就是因为他玩士气玩的最好,虽然后勤不太行,但是真要和他同等条件的正面干,古往今来没几个人能抗住他。

    项羽出现在周朝灭亡之后,当然不会成为他的对手,但即便与同时期的名将相比,祝平炎也实在不算什么。

    但他也有这些名将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华夏数千年的历史。

    秦朝爵位二十等,杀敌便可封爵,而一旦当了逃兵,便几乎只有舍弃一切叛国而逃这一条路了。

    之后的汉唐也都十分重视军功,“非军功不得封候,非候不得为卿”。

    这让汉唐的军事实力都十分强大,灭亡于皇权衰弱导致的军阀内战,汉朝灭亡后是魏晋南北朝,唐朝灭亡后是五代十国。

    也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这位将军篡位当了皇帝,自然也怕别的将军篡位,所以有宋一代,武将地位极低,然后喜提靖康之耻,皇帝北狩,衣冠南渡。

    大宋对华夏的贡献十分巨大,它结束了合久必分的趋势,自宋朝以后的王朝交替,再也没有长久的乱世——一下子就让人干没了。

    明朝的历史更加典型,前期还算重视武将,土木堡之变以后,文官势大,又开始重文轻武,明末天下大灾,兵卒常年没有军饷。

    与明军相反的是后金军,同样是天下大灾,后金的生产力根本不够养活自己,要是没有中原的那些商人给他们卖粮,当场就死给你看。

    后金只有一条活路,那就是南下劫掠。

    这是一段让人迷茫的历史,偌大一个帝国,竟然打不过一个不满十万人的部落,但仔细想来,又好像没有任何问题。

    一支饭都吃不饱的军队,要去和不打仗就会死的军队战斗,怎么可能有胜算呢。

    一个腐败堕落的帝国,和一个重视军人的战争机器战斗,输了也很正常。

    所以说,军队只有两件事,后勤和士气,但其实很多时候,这两件事是一件事。

    对于中原王朝,没有后勤就没有士气,对于劫掠的边族,没有士气就没有后勤。

    祝平炎不需要考虑他死之后继任者能不能维持王朝,他只需要尽快夺取天下,所以他统治的国家也必须化身战争机器。

    除了系统自带的功勋机制外,他又效仿秦二十等爵位,填充以现代军衔,形成一套凭借军功升级的军衔体制。

    由于现在军官稀缺,肯定是升上来一个军官就用一个,不能用军衔限制,所以他决定给军衔赋予别的价值。

    目前祝乡没有贵族体系,除了祝平炎算是绝对的统治者,居民都是人人平等的,但从今以后就不是这样了。

    祝平炎虽然套用了现代军衔的名称,但他本质上是想仿照秦汉制度,让从军变成最大的荣耀,相当于“军事科举”。

    所以军衔对标的是爵位,爵位自然不平等。

    将、校、尉、士、兵之后才是民,军衔和爵位一样,可以降级继承,士及以上军衔可免除徭役。

    在阶级过于鲜明的国家,往往需要淡化阶级的存在,而在祝乡这样实际上还没出现阶级的地方,就得刻意强化阶级。

    营地内的所有地方,一律依军衔排序,两个人去买菜,店家必须优先卖给军衔高的,军衔低的遇到军衔高的必须行礼,如果有多种军衔,只需要向军衔最高的行礼……

    除了这些形式上的尊重,还有利益上给予。

    营地里有许多农民,但其实所有田地都属于祝平炎,想让谁当工人,就把他的田地全部取回,想要精耕细作,就将所有人的田地重新分配。

    而现在他要将土地私有化,老兵可以分配10亩土地,下士30亩,中士40亩,上士50亩,这一阶层分配的土地不多,可以算是一种退休保障,一个平民干到上士,退休之后做乡村干部,基本上就可以养活一家了。

    少尉80亩,中尉100亩,上尉120亩,大尉140亩,尉官已经属于富裕阶级,就算不从政,单吃田地也足以衣食无忧。

    按秦律,士兵斩获一颗甲士的首级,就能赐公士(秦最低爵位),田一顷(四十多亩),宅一处和仆人一名。

    祝平炎虽然实行精耕细作,但和公士对应的老兵也只有20亩地,看起来十分寒酸。

    但实际上对于最底层的士兵而言,想要砍下这颗封爵的首级,难度非常大。

    所谓士,就是古代最基层贵族,所以和士有关的,一般地位都不低,比如谋士、武士等等,所以在当时,并不是穿一副盔甲就能被称为甲士。

    而且秦军的军功计算是要扣除己方伤亡的,五人一伍,若战死一人,其余人没有杀敌便会获罪,杀敌一人也只是功过相抵。

    祝平炎这边就没有规定那么严格,而且达到了恐怖的100%披甲率,大部分情况下士兵都能伤而不死,再加上小白治疗,伤亡率远比正常情况下低。

    也就是说大部分士兵都能成为老兵,要是奋勇杀敌,到士一级也不困难。

    所以这些与其说是赏赐,不如说是保障,只要肯听令,肯杀敌,大部分人都能得到这样的赏赐。

    目前而言,真正有意义的也就只有士官级别,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出现尉级军官。

    为了配合这种制度,他调整了税率,没有土地的普通农民需要缴纳40%的农业税,而有土地的军官,只需要缴纳20%。

    除田地之外,各级军衔也有不同的俸禄,军衔的俸禄并不多,但和职位的俸禄是分开的,而且终生有效,毕竟对标的是爵位。

    至于将校两级,最高赐田万亩,不过到这一级别,田地也不重要了。

    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非军功不得封候,非候不得为卿”的政策,没有军衔最多只能担任基层官员,不同等级的官需要对应不同的军衔。

    虽然他现在也没什么官可以封,但姿态要摆出来,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当兵有前途。

    这一系列政策出台,军队士气从六十暴增到了八十,而且全军的忠诚度都上涨了一截,没有六十以下的,平均值在七十左右。

    与之相对应的,营地幸福指数狂跌,这次直接跌破及格线,带着居民忠诚度一起往下掉。

    祝平炎赶紧又出了一个政策,在平民之下又划分了两个阶层,奴仆和奴隶。

    奴仆和奴隶皆为奴籍,也就是说奴仆的子孙依然是奴仆,奴隶的子孙依然是奴隶,并且奴籍不得参与士农工商,只能依附于主家,没有人身自由,可被主家随意买卖。

    而奴仆和奴隶的不同之处在于,奴仆还拥有人的权利,享受法律的保护,即使是主家也不得随意虐待奴仆,如果养不起奴仆,就必须卖掉,否则让奴仆饿肚子也是违法的。

    若奴仆非正常死亡,就更加严重了,官府必须调查,杀死奴仆和杀死一个自由人同罪。

    而奴隶则完全丧失人的权利,其社会地位等同于驴子,连牛马都不如——牛马是不能随意杀死的。

    奴仆逃走或者犯错,是依照律法处理,但奴隶逃走或者犯错,则没有对应的律法,毕竟干活的驴子犯错了,该怎么处置当然是主家的自由,怎么可能会有相关律法呢。

    本来奴籍政策对应的是军法处罚。

    有赏自然有罚,军人的赏赐那么多,如果违背军纪,当然也得有处罚措施。

    小的错误可以用扣除俸禄或者体罚来惩处,但是像之前遇到的那种临阵畏缩,不听军令,很可能导致全军溃败,若是只罚一点钱,真是一点约束力都没有。

    所以祝平炎原本的打算是,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况,直接踢出军队,罚为奴籍。

    当兵的不敢上战场,那还当什么兵,滚回营地去当牛做马。

    没想到政策出一半,居民忠诚度就快崩了,他只好提前把奴隶政策也出了。

    人有的时候很奇怪,明明居民的处境没有任何改善,但是出现了奴仆和奴隶后,居民就不是最底层了,忽然就幸福了,虽然幸福指数还是很低,但好歹不再下跌,忠诚度也就稳住了。

    由于之前没有规定,他也不好把两百多个军人全部罚为奴籍,所以便将俘虏来的两百多人变成了奴仆。

    这两百多个俘虏的情绪倒还稳定,毕竟在被抓之后,也能猜到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虽然这个时代很少有祝平炎设定的那种悲惨奴隶,但奴仆的待遇也显然比他们预料的好。

    虽然身份低贱,但总算能苟且偷生。

    祝平炎也不在乎他们的情绪,因为他们不属于居民,营地里本来也就没有奴籍这种东西,他们不享受营地的加成,也不会影响营地的幸福指数。

    只是这样就浪费了两百多人的劳动力。

    众所周知,奴隶的劳动效率非常低,能偷懒绝不干活,连摸鱼八小时的咸鱼都不如,更不能和九九六们相比。

    再加上奴籍没有营地的加成,这两百多奴仆的工作效率还不如几十个工人,非常浪费人力。

    不过之前强行步入资本主义失败,已经让他意识到了,每个时代都有其适合的发展方式,在这个生产效率低下的年代,奴隶制就是养活最多人口的方法。

    一切的根基就是粮食产量,如果粮食产量富足,人口的工作效率就非常重要,但如果粮食产量不够,要么通过战争降低人口,要么将一部分人口转化成低效率低消耗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