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敢问阁下,吾妻何在 » 第四百三十七章 炮轰介城

第四百三十七章 炮轰介城

    田氏知道祝平炎的攻城手段,也知道祝平炎会帮助小白,虽然不确定祝平炎会怎么帮忙,还是留下一个灵台以备不测。

    这灵台有很好的飞行法器,自身又是单体远程攻击,出手速度极快。

    若是祝军炮轰介城,此灵台就从城中飞出,远程摧毁火炮。

    如果祝军灵台过来阻止,他可以借助速度与之周旋,城防塔无法锁定火炮,还锁定不了这些祝军灵台吗?

    就算实在不敌,退回城内也只是一瞬间的事,祝军灵台总不可能一直扛着城防塔堵他。

    田氏已经想好了,若是祝军天骄真扛着城防塔保护大炮,那炮轰城墙和让灵台直接攻城差距也不大,可以接受。

    若是祝军灵台惜命,那大炮轰一次就得坏一台,不等城墙被轰开,祝军的火炮就先耗光了。

    但田氏没有想到,向城之战得到的情报已经严重落后,祝军早就淘汰了那种原始火炮。

    至于年初的那场抗吴战争,祝军用的是车载弗朗机炮,精度比轰开向城的火炮更高,威力和射程却没有太大提升,而且当时有莒子加成,实际威力也不好估算。

    田氏连祝军武器换代都不知道,所谓的准备,也就只是笑话而已。

    明朝对于红衣大炮的记载是一炮可糜烂数里,《西法神机》更称之可及二十里。

    老规矩,这些文人的记载都不一定的准确,或者可能是理想情况下的结果,还是要以实战为准。

    后金攻城时,驻扎在城外五里,明军用红衣大炮反击,迫使后金又撤退五里。

    明末的红衣大炮射程应该超过五里,不足十里。

    与明朝相比,清朝整体上并不重视火器。

    清初的八旗兵都被明军火炮轰过,而且要仰仗火炮攻城,对火炮还很重视,出现了许多比明朝更大的火炮。

    不过只短短百年,当这批人作古,清朝的火炮技术就停滞,甚至开始倒退。

    到清朝末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敌人其实用的也是前装滑膛炮,除了做功更加精良,和清军火炮没有代差。

    那时候清军用自己引以为豪的万斤大炮反击,才发现这只是个样子货,还不如明末一两千斤的炮。

    所以祝军的红衣大炮整体上与明末相差不多,多了一些精细化的工艺,比如钻膛之类。

    不过按理说祝地的经济比明末更好,技术也进步了,在三级工匠尽心打造和营地加成下,应该比明军火炮强很多。

    但实际上祝军火炮的低仰角射程只有三里,抛射极限射程也才八里。

    起初为了最大化火炮威力,祝军在两里外攻击,确实被介城灵台打了个措手不及。

    祝军的防御灵台试图挡住攻击,也以失败告终,介城灵台似乎是某种规则异能,无法阻挡,一台火炮损毁。

    之后红衣大炮的距离就挪到了城外五里,然后介城灵台就傻眼了。

    他够不到那么远。

    火炮不会给他思考的时间,不断的轰鸣,介城城墙的阵法也逐渐碎裂。

    介城灵台终于按捺不住,仗着自己的速度冲出城墙,瞬息掠过千米。

    但他还没来得及攻击,下方就冲出一个隐藏起来的灵台,将他定在空中,接着一队隐藏的炮兵出现,车载火炮轰鸣。

    原来红衣大炮附近的那些灵台只是障眼法,祝军在后撤的同时,也悄悄藏下一队炮兵和一个灵台,这才是祝军的杀招。

    介城灵台身周出现一个球形冰壳,炮弹轰在这冰壳上,竟然被弹开了,只留下了几条裂纹。

    车载火炮的口径比较小,弗朗机炮的威力也不足,但十炮齐发,六炮命中,竟然没打穿一个灵台初期的防御,也着实让人意外。

    一道光芒闪过,耀眼的彗星轰击在冰壳上,当光芒逝去,晶莹如冰雕的长矛钉在裂痕遍布的冰壳。

    冰壳碎裂,露出里面的情景,介城灵台惊恐的瞪着眼睛,歪着脑袋,牙矛就贴在他头上,在耳上划出一道血口。

    祝平炎摸了摸大鹅的脑袋:“要打胸口。”

    大鹅气恼的去咬祝平炎的手,她当然知道打胸口更稳妥,只是担心自己的攻击力不足才打头,没想到对方反应这么快。

    祝平炎在大鹅脑袋上敲了一下:“属狗的呀。”

    这时候祝军灵台已经全冲了上去,没大鹅什么事了。

    介城灵台又灵活又快,距离介城也不远,在城防法器的掩护下,还是逃了回去,不过再也不敢出来了。

    再无波折,祝军顺利轰开了介城城墙。

    在进攻向城的时候,双方在断墙处厮杀,守军天骄给祝军带来了极大伤亡。

    这次守军根本来不及组成防线,一接近城墙缺口就被射杀,因为担任基层军官的觉醒天骄也挡不住火枪,不再具备力挽狂澜的能力。

    当证道这类高级军官赶来时,守军已经崩溃,祝军冲入城内。

    一队禁卫策马入城,为首的禁卫百夫长,正是祝军唯一一个少将,也是唯一一个忠诚度满格的人,是祝平炎的绝对亲信。

    虽然其他几个禁卫百夫长的忠诚度也是100,但都没有满格提示,祝平炎猜测,是忠诚度不显示小数,99.5以上都是100。

    目前来看,忠诚度90以上就已经完全足够,即便必死的冲锋也会听令,99.5和100更没有区别。

    但不得不承认,别人都是九十多,那几个一百的就更值得信任,而在这几个一百的当中,唯一的一个提示忠诚度满格的,更得祝平炎喜欢。

    这个时代平民没有名字,祝平炎就给他赐名祝卫,一路提高他的军衔,甚至在他没有任何官职的情况下,执意给了他全军唯一一个少将。

    只是这货一直不肯当军官,偏要做一个小兵在前线砍杀,把祝平炎愁得要死,见他一次骂一次。

    骂归骂,祝平炎还是叮嘱小白重点照顾祝卫,战场上毕竟有天骄存在,这货哪怕是天生战神,也不免出现意外。

    如今祝卫已满四级,小兵之路走到顶了,被迫转了军官,很快做到了百夫长,却总还是冲在第一线。

    此时祝卫带着一百人进城,简单分配一下九个小队的任务,就亲自带着剩下的小队也冲了出去。

    刚跑出去没多远,就见头顶一道人影飞过。

    那人根本没管他们这样的零星小兵,直冲向祝一军,挥手便降下极寒,冻结数十平米的不规则区域。

    在冷兵器时代,锋线密度越高越好,甚至在使用早期火枪战斗的时候,也会用密集阵型弥补火枪精度的不足。

    但随着火枪越来越完善,密集阵型也逐渐被淘汰。

    祝军的情况也类似,士兵密度越高,对灵台的威慑力就越强,士兵密度越低,遭受范围攻击时的损失就越小。

    早期枪械性能不足,为了形成足够威胁天骄的火力,必须采用密集阵型。

    而火枪技术进步让祝军的阵型越来越松散。

    随着火枪威力提升,以前千人齐射才能威胁灵台,现在五百人就能威胁灵台。

    而随着火枪射程提升,以前一百米外就打不中灵台,所以想要威慑灵台,至少得在方圆百米内放一千人,平均十平米一个人。

    现在射程两百米,也就是说方圆两百米内放五百人就能达到最低效果,平均八十平米一个人。

    当然,这只是理论数值,靠士兵对付灵台变数太多了,实战中还是要配合己方灵台和火炮,士兵只要能有一定的威慑力就行。

    此时祝军通过狭窄的城墙缺口,人员密度比平时要略高,介城灵台出手速度很快,又连击数次,总共也只打中了十多个祝军。

    祝军当然也立刻还击,只不过这灵台机动性极强,数百人开枪,只有十几发子弹命中,根本敲不开冰壳。

    小白走后,从齐国送来了一个治疗灵台,这人的潜力虽不如小白,毕竟也是灵台,祝军得到的加成比当初更高,死亡率也下降了很多。

    只不过面对灵台的冰封,这二十多人还是没法保命,对于低死亡率的祝军来说,损失比听起来的更大。

    这是战后的真实损失,祝军永远失去了这些人。

    但对于介城灵台来说,他才不管什么实际损失表面损失,介城危如累卵,他要赢下战争,就必须给祝军造成更大减员,不管击伤还是击杀,数量才最重要。

    而如他这般的杀伤效率,显然无法阻挡祝军的脚步,于是他换了攻击方式,直坠入人群,极寒自他向外扩散,笼罩了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区域。

    以他为中心十米内的区域完全冻结,再往外冰冻程度越来越轻,最边缘区域的祝军只是冻伤,躺在地上哀嚎。

    介城灵台本是单体攻击,也是第一次在实战中用出这样的群攻手段,见效果不错,也是面色惊喜。

    然后他继续带着极寒升空,坠落,冻结……在城内留下一群群冰雕。

    祝军千夫长立刻下令,全军准备,不再攻击,只等他坠落。

    思路没有错,介城灵台太灵活了,追着他射击多数都会落空,不如等他坠落,从下至上迎头射击。

    然而当介城灵台带着极寒坠落时,火药燃烧的高温与外界的极寒折磨着枪管,大部分火枪都炸膛了。

    甚至于坠落的最中心区域,火药燃烧的高温竟瞬间被中和,本来因高温而膨胀的气体冷却,子弹只是从枪管滑出来,飞到几米外就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