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大晋雄主李存孝 » 第二章 首阳王家

第二章 首阳王家

    众人回城途中,看到前方奔来一骑。正是此前与李存孝擦肩而过的俊秀少年,那少年走到近前,向张县尉行了一礼。

    “张叔!不知流寇可被击溃?

    我从林中赶回城内之时,可还有数十人被流寇围困。

    张叔可曾救下他们?”

    看到面前少年急切的眼神,张呁笑了起来,

    “王贤侄无需担心,你看看本官身后。”

    少年循声望去,正是姜家众人!随着目光扫到李存孝身上,少年大吃一惊,当即跑到近前,

    “你这小子居然没事,太好了!前番见你那般嚣张,我还以为你...”

    听到少年的话,李存孝脸都黑了。知道此子心性不坏,李存孝也懒得计较。

    姜源等人听说少年为了救他们,一人跑回县内搬来救兵,也是纷纷致谢。

    “姜伯父无需客气,同为凉州士子理应如此!

    首阳王琳,见过姜伯父!”

    听到少年自报家门,李存孝也知道了此人出生。原来是首阳四大家族之一,王家。

    随着众人路上的闲聊,王琳在听说李存孝一人一刀斩杀了上百人后,眼中满是崇拜...

    作为民风彪悍的西凉人,即便世家子弟,谁不仰慕能以一破百的少年英雄?当即策马走到李存孝身前,抱拳致歉,

    “李安兄弟,前番王琳出言不敬,还请勿怪!兄弟如此本事,王琳佩服!”

    李存孝本就对此人颇有好感,见他如此恭敬,自己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王兄不必如此!我李安虽不是那才学之士,却也读过几天书。

    王兄前番本就是一片好意,我怎能不知?”

    “好!李安兄弟如此豪杰,今日得识当浮一大白!

    若不嫌弃,入城后还请来我王家一叙!”

    都是年轻人,两人很快熟络起来,加上姜家两兄弟在一旁闲谈。若不是姜源制止,四人就快当场结为异性兄弟了...

    进城后,因姜家还需赶路去往狄道,众人也不再多留。就此拜别后,李存孝随王琳来到家中做客。

    随着下人端来酒水,二人在内堂内饮了起来。

    “李安兄弟,你这一身本事放眼西凉也不多见。不知今后有何打算?”

    二人几杯酒下肚,王琳好奇的看向李存孝。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某今年已过束发,自当投西凉军,去沙场建功立业!”

    李存孝不假思索地答道,他这身本事也只有沙场才能绽放。

    “好志气!可惜我连君子六艺都未习满,只得在家勤学苦练。

    唉!真想与兄弟同去投军!”

    王琳一脸羡慕,郁闷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有何难?我兄长自幼便教我六艺,王兄有何不解,但说无妨!”

    李存孝陪了一杯,仗义直言。

    ...

    “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贵贱不及同号......”

    就在二人推杯换盏之时,隔壁传来了清脆的读书声,声音宛如黄莺,甚是好听。

    “王兄!这是何人诵读?”

    李存孝一脸好奇,这声音仿佛能穿透他的内心...

    “哦!兄弟勿怪,这是舍妹,每日都会在家诵读。”

    ——“女子不读女诫,读公羊传?有意思,当真是个奇女子。”

    听到王琳的回答,李存孝点头表示无妨。心里却是对此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想一睹芳容...

    ...

    一个时辰后,李存孝告辞离去,王琳将他送到外院,却见两名中年男子缓缓走来,均是儒士打扮。

    “父亲!”

    看到来人,王琳当即行礼。李存孝随之一礼,却看到这中年男子身旁之人正是其父李赫。

    “安儿?你为何在此?”

    李赫看到次子在此,也是一愣。听到李存孝的解释后,众人哈哈大笑。

    “显忠兄!真乃缘分啊,没想到我等还未介绍,这两孩子早已结识。

    哈哈哈哈哈!”

    说话之人正是王琳之父王璨,表字伯宣,在首阳颇有威望,数月前在县尉张呁的引见下结识了李赫,王璨敬重李赫的学识,李赫同样欣赏王璨的德行。二人志气相投,相见恨晚。

    而听说了自家次子斩杀了数百流寇,李赫的脸色变的极为严肃。

    “哼!你这竖子,我和你兄长教你的兵法是让你这么用的?

    一人独斗数百贼寇,好大的威风!你若有个好歹,让你娘怎么活?”

    听到父亲的责骂,李存孝低头不语。李赫平时为人谦和,极少发怒。今日能当着王璨的面出口教训次子,可见其心中的愤怒...

    “父亲息怒!孩儿自幼习武,一生之志全在沙场建功!

    莫说是屈屈数百贼寇,便是万军中,孩儿也能轻取敌将首级!

    待孩儿有朝一日,掌兵为将。定会将所学之兵法,扬名于沙场之上!”

    听到李存孝的回答,李赫默然不语,他知道自家次子的本事。但为人父母者,见子嗣涉险,又有谁能稳坐家中?

    “好!此事就此作罢!

    但今后若遇此等险境,多想想你娘!

    你若有个三长两短,她岂能不以泪洗面?”

    想到母亲的眼泪,李存孝气势瞬间弱了大半,只得点头称是...

    “当真是虎父无犬子!素来听闻显忠兄长子儒,有留侯之才!

    不曾想,家中次子也有昔日冠军侯之风!

    一门双雄,王某羡慕至极!”

    听到王璨的夸赞,李赫转怒为喜,连连自谦。李存孝见王璨解围,连声道谢。

    一番寒暄后,王璨命下人送来酒菜。李存孝只得作陪,又是两个时辰后,才跟随李赫回到家中。只可惜,无缘相见那诵读的女子,李存孝深感遗憾...

    “今日之事怕是包不住了,快去给你娘解释清楚。”

    李赫指示次子去向赵氏请罪,李存孝赶忙点头称是。回到内院,将今日之事悉数告知兄长和母亲,李儒倒无甚多表示,他深知安弟的本事,只是令其一切小心。

    李母出生扶风赵家,也非常人可比。可一想到儿子一人独斗数百贼寇的画面,眼泪便哗哗的淌了出来。两兄弟一脸难色,每当这时候,便是嫂嫂董欣前来救场。

    “娘!安弟的本事大家都知道,怎会被贼寇所伤?

    我父亲当初,束发之年从颍川回归西凉,一人独斗数百胡羌。

    作为武将,这些都是必经之事,娘亲莫再哭了。”

    董欣在一旁轻声劝解,李存孝偷偷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嫂嫂在历史上声明不显。却让李存孝佩服不已,每当李母哭闹时,总能被嫂嫂轻易化解,当真是一物降一物!

    见到李母停止了啜泣,李存孝连忙磕头认错。李儒也在一旁轻言安慰,见到长子在身前保证,李母终是放下心来...

    “安弟,此事做的不错!有今日之名声,相信不久后便能传至董公之耳!

    如此,倒也省了为兄的引荐,相信有此番功劳傍身,董公定不会亏待于你!”

    安慰完母亲,两兄弟来到里屋商议起来。

    “兄长!如今连首阳都有贼寇流窜,这凉州之地怕是祸事将起了...”

    “安弟所言极是,如今朝廷赋税不断提高。

    我西凉苦寒之地,光生存便已不易。此等情况,那些胡羌又怎能安分?

    我料其不出一年,必反!”

    李儒点头称是,这些事他早有考量。过几日去太守府见董卓,便会建议其分兵治理西凉之地,以防羌乱!

    李存孝知道历史上羌族有过不少次叛乱,最出名的当属韩遂和边章之乱,只可惜上一世的他并未熟读史书,更不知道具体是何年爆发,但自家兄长光凭流寇之事便能断言一年内羌族必乱,如此才智令他敬佩不已...

    接下来的日子,李存孝每日仍是勤学苦练,并未受平寇之事的影响。而得知此事的世家大族们,纷纷前来李家拜访。都知道李儒在西凉的分量,此前苦无理由结交,如今趁着李存孝平寇之事,李家门前,往来宾客络绎不绝。

    李赫也趁着此次机会,结交了不少首阳士族,其中有不少想与李家联姻之人,都在李儒的劝说下推辞了。

    作为寒门出生的李儒,对此事甚为敏感,如今大局未定,怎可贸然联姻?

    李家近日来,跑的最勤的要数王家嫡子——王琳了,自从上次李存孝应允后,王琳几乎每日都会跑来学习骑射,君子六艺,包含礼、乐、射、御、书、数。其他的王琳倒还可以,唯独射艺极差!

    在李存孝的言传身教下,这些日子王琳倒是黑了不少。不过射术确实进步不少,至少如今三十步内,他可以做到十中七。比起刚来时的三十步内悉数脱靶,已是进步神速了!

    而每日观摩李存孝的训练,也成了王琳最大的享受。一个时辰徒步来回三趟首阳山、两步跃上首阳城墙、力举千斤礅。这任何一项都令王琳感慨“此非人力所能及也!”

    王琳曾邀请过王家最强的护卫,来此观摩。技痒之下,命令护卫也试试跑一趟首阳山。结果两个时辰后,护卫才刚刚抵达山顶,人更是累的大口喘气...

    自此以后,王琳便再也不作任何有关李存孝训练的尝试,老老实实的练箭。

    时间一天天过着,李存孝也知道自己离入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缺的就是一个董卓召见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