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大晋雄主李存孝 » 第三十四章 士族的阴谋

第三十四章 士族的阴谋

    中年元年,三月。

    狄道飞虎营校场,

    此刻所有将士们都在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演武场内的比斗,今天的主角可不得了。

    李存孝对战华雄!

    两兄弟此刻端在于坐骑之上,华雄手持一把百斤重的镔铁大刀!

    这是今年寻蒲明特意为他良身打造的,刀身呈亮黑色,一看便是削铁如泥的利器!之前那四十来斤的三尖刀让他只觉轻若无物,在义弟的建议下换上了如今这把战刀。战力提升了不止三成,即便是马腾也再难敌他十合!

    华雄将自身的状态调至巅峰,眼中战意十足!

    “小心了,二弟!”

    只见他一声虎吼,策马奔向百步外的李存孝。李存孝原地蓄力,目送着那黑色刀光迎面劈来。右臂带着虬龙般的青筋猛然暴起,单手举槊,向上一磕!

    “当啷!”

    面对华雄全力一击,两兵相接,只听一声巨响,震得在场将士们耳膜作痛。二人的恐怖怪力肆意在校场上挥霍着,场内众人早已看呆,除了兵器相交时,不时爆发的巨响,众人甚至都忘了喝彩......

    “两位将军快停手吧!出大事了!”

    远处穿来一声熟悉的呼喊,制止了二人的比试。李存孝收起禹王神槊,下马看向来人,正是马腾。

    “寿成兄何事如此火急火燎的,慢慢说。”

    “将军可还记得上月冀州爆发的太平军起义?”

    华雄听后不以为然,在一旁插话道,

    “不就是一群农民起义吗,朝廷不是早就派官兵镇压去了?”

    “要只是如此,我今日就不会打断尔等的比试了。

    如今全国七州之地都发生了战事,打的官府是落荒而逃!

    那张角三兄弟自封天公、地公、人公将军,召集了足足百万之众!

    如今天子命何进领大将军之职,由于官军不足。

    天子下诏各地自发募兵,抵抗叛军。

    大半个天下都已乱成一锅粥了!”

    马腾道出的消息,让飞虎营众人激动不已,又有仗要打了?

    “尔等继续训练,待我去寻太守大人了解清楚先。”

    如今凉州并无战事,以西凉军在凉州的实力,足以解决一切叛乱。

    李存孝一声令下,告别了众人。

    赶到太守府求见李儒。听说李存孝来访,李儒当即派人将他领进书房,此时董卓、牛辅等人都在房中议事...

    “看来存孝也听说了中原的情况,怎么?坐不住了吗?”

    李儒轻声笑道,脸色并无一丝紧张。

    而李存孝如今已二十二岁了,及了弱冠礼,被李父表字,存孝。甚至前年就已为人父,王异为他诞下一子,取名

    ——李信!

    “存孝快入座吧,文优你继续说。”

    董卓急不可耐的催促李儒继续分析,李存孝赶忙入座,很好奇自己错过了些什么。

    “据我所知,这张角三兄弟都是平民出生,不过是做过几年道士。

    那些所谓的符水也均是障眼法罢了。

    短短一个月时间却能将战火燃至七州之地,若无人推波助澜,怎能做到?”

    众人赞同的点点头,董卓继续发问,

    “贤婿!可我听说的是各地百姓,乃是在其起事之后纷纷响应的。

    何人能推动七州的民愤?还不是朝廷昏庸,强征赋税导致的!”

    听到董卓的疑问,李儒也不卖关子,

    “主公!百姓何其淳朴?就如前几年天子推出的卖官鬻爵,

    这些事对百姓来说其实并无太大影响,可为何还是激情了民愤?

    能掌握舆论之人唯士族耳!张角能做到如今的规模,若无士族推动,绝无可能!”

    听到李儒的话,众人先是一惊,仔细想想却也不无道理。

    “文优!世家大族多在朝中为官,此举岂不是自断一臂?”

    牛辅懵了,他实在想不到士族有何理由去干这种事...

    “袁家在冀州盘踞多年,此次太平起义的爆发点,便在冀州!

    即便州郡失守、吏士逃亡,你可曾听闻袁家有何巨大损失?有哪个袁家子弟阵亡?

    世家大族多在朝中为官是不错,可天子连同宦官多年来的党禁。

    士大夫手中的权利,早已被宦官和外戚瓜分的所剩无几,

    天子如今下诏各地自发募兵,想必不久之后,便会有朝臣上奏,解除党禁!”

    这番言论,当真是细思极恐!董卓听后,大汗淋漓。

    对士族的恐惧又加深了几分......

    “兄长!可这些事并未涉及到凉州之地,与我等何干?”

    从进门后便一言不发的李存孝开口问道。

    “主公!做好准备吧,想必不久后朝廷必会召集我等,参战平乱!”

    李儒笑而不答,只是向董卓拱手请示。

    “贤婿之意是...朝廷即便放任士族掌兵平乱,他们也会阳奉阴违?”

    董卓有点明白李儒的意思了...

    “正是!太平道起义不过是无畏的挣扎,即便有百万众,

    若是朝廷召集各处边疆将士参与平乱,镇压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那些掌兵的士族,定会借此机会壮大兵权!

    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镇压叛乱,绝无可能!

    一旦天子发现这个问题,必定会解除指挥者的兵权,改换边疆势力为统帅!”

    李儒向来料事如神,今日之言如此笃定,众人深信不疑。

    “既如此,我等便开始备战吧。这几年不断的屯田,我军粮草充足,随时可以进发!”

    董卓当即下令。

    ...

    ...

    中平元年,四月。

    雒阳承德殿内,天子刘宏端坐龙椅之上。

    皇甫嵩抛弃了边疆武人对士大夫的成见。主动上谏,请求天子解除党禁。

    刘宏听后并未同意,他深知若是放任这些党人自立,便是取祸之道。

    可如今黄巾军势大,光凭何进的本事,并无可能平息战乱。

    就在天子两难之时,中常侍中走出一人。

    “陛下!奴婢以为,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他叫吕强,虽为宦官,却并不属张让之流,曾多次谏言诛杀张让等人,被天子所不喜。

    他是忠臣,可为人太过耿直,很多需要宦官干的脏活他都不屑为之,这也导致了张让受宠,而天子知其忠却不得用...

    此言可谓杀人诛心,天子若不同意,士大夫若是与黄巾勾结,则大汉必亡!

    若是想保住大汉,必须解除党禁!

    霸道如刘宏,此刻也不得不好好考虑这个问题。他有想过大肆屠戮士大夫,再用边疆武者,重兵镇压黄巾起义。然此举太过冒险,只得作罢!

    最终刘宏妥协,经四府(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举荐之下,任命皇甫嵩、朱儁、卢植三人,分别为左、右、北军中郎将,分剿黄巾军!

    ...

    随后的事情也正如李儒所料,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朱儁,在与波才的黄巾军首战中大败而归。

    与其呼应的皇甫嵩只得无奈退守长社,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本来一切都在黄巾军和士大夫的掌控之内,但他们却算漏了皇甫嵩!

    身为边疆武人的皇甫嵩,何时受过这等气?当夜想出一计,效仿田单火牛阵破燕之法,命精锐潜出城外,纵火烧之。城墙之上举火为号,遥相呼应!

    黄巾军军纪散漫,顿时惊慌失措,只得后撤。正巧遇上赶来支援的骑都尉曹操,双方里应外合,黄巾军大败!朱儁见状,只得下令追击。三方合兵一处,连夜收复了三郡之地!

    而此时亲率北军五校的卢植,则是带领五万精兵一路杀到冀州,将张角的十五万大军打的节节败退。张角无奈,只能退守广宗,据城死守。此举正合卢植之意,当即命令全军整备,建筑拦挡、挖掘壕沟,制造云梯,此举一拖便是两个月之久!

    ...

    中平元年,六月。

    雒阳皇宫内,张让今日特来求见天子。

    “陛下!这卢植身为当世大儒,在士人中一呼百应。若任其发展恐于我等不利啊!”

    “哼!这卢子干出征两月有余,朕不仅派给了他最精锐的北军五校,

    还将宗员任其副手,到如今除了小胜几场,广宗、巨鹿却仍在叛军手中。

    再这样拖下去,国库告急。恐怕叛军还未剿灭,我这大汉便已名存实亡了!”

    刘宏紧紧皱眉,士大夫们可以慢慢打,他的大汉国库可拖不起大军巨大的开销。想让那群士大夫自己掏钱掏粮,那是绝无可能的...

    “陛下!不如奴婢找个理由,把他调回来!

    奴婢听闻,西凉军近几年兵强马壮。

    只要陛下允以高位,让他们自己出粮为大汉讨贼,两全其美!”

    张让能深受刘宏宠幸,与他擅长干这类脏活有很大关系。

    言天子所不能言,是他最大的作用!

    “可!让父你去安排吧。”

    刘宏欣然应允。随后张让唤来小黄门左丰,许他以天子名义到卢植军中视察,只要能定卢植的罪,过程不问!

    ...

    数日后,左丰带队抵达冀州。

    卢植听到消息,并无表示。手下五校之一的鲍鸿坐不住了,当即向卢植谏言,

    “将军!这左丰此时来探营,定是来者不善!

    宦官贪财,不如以钱银赠之,以交其心。

    若是不允,恐陛下听信谗言啊!”

    “哼!我等出生世家,满门忠烈!怎能下交宦官之流,他若胆敢发难,便将他赶出去!”

    卢植听后大怒!他乃当世大儒,素有贤明。

    若是被世人得知其贿赂宦官,必是一生的污点,这对卢植来说,比死还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