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风雨即来 » 第一百六十一章 路见不平

第一百六十一章 路见不平

    王明和李彬一切谈妥,双方都很开心。

    李彬对王明的印象也大有改观,觉得王明这小子才十七岁,怎么感觉和自己聊起天来一点都没有代沟?完全没有年少轻狂的样子。李彬想着自己都四十好几的人,像王明这么大的时候还在老爹的庇佑下做纨绔子弟到处逛青楼呢?

    李彬的这个官位是世袭的。老爹之前就是百户,死得也早。李彬刚当上百户不久就遇到梁朝的卫国之战。那一次大战给李彬有很深刻的印象,让自己成长了不少。好在大梁割地赔款解决后来的纷争,自己才有机会升到现在的千户兼江宁守备之职。

    一起切谈妥,剩下的就是王明拿银票去李彬的军营去挑选军械和物资。

    王明有一些不满足,顺便问了一句:“李大人,你这边有铁甲吗?扎甲、锁子甲也行!最不济的棉甲也行。”

    一般高阶将领会披两种护甲,一种是扎甲,另外一种是锁子甲。扎甲是我们常见用方形铁片绳索串连的铠甲,锁子甲则是用鳞形的铁甲穿连的铠甲,棉甲穿的基本都是骨干士兵位置,也有骑兵穿着棉甲,棉甲重量轻便,棉布包铁,美观适用。扎甲最为沉重,防御最好,刀枪不破,弓箭射来更是无伤大雅,毛毛雨一般。

    通常武将是内衬穿锁子甲,外穿扎甲,穿起来非常不便,只不过防护更高。西方流行板甲和锁子甲搭配,有的人喜欢把锁子甲穿在内衬,在外套板甲。

    对于王明来说,铁甲很贵,一副铁甲至少要二十多两银子,就普通的棉甲也不低,至少也要十多两银子。

    李彬看着王明心里咂舌:“我槽,这年轻人!竟然惦记老子的铠甲了?王明有点得寸进尺了吧?”

    王明见李彬一脸犹豫,找个台阶说道:“李大人这边有闲置的铁甲可以匀一些给我,如果没有就算了,卑职也只是问问!”

    李彬心想:这些年没有战事,仓库里的铁甲是有一些的,棉甲有两百多副,铁甲就五十多副。自己也不富余,万一遇到战事,自己兄弟们要穿铁甲保命怎么办?

    这王明出手还是很阔错的,李彬现在看到王明就像看到财神爷。李彬在江宁那么多年,有谁找自己买过军械?这生意从没有做过,仓库里的军械都在吃灰,能用为何不卖?

    李彬思考了一阵说道:“铁甲和皮甲有一些,只是我自己也不多。铁甲可以给你匀十副,皮甲给你匀三十副吧!”

    王明心想:能买到铁甲最好啊!自己打制要何年何月了?这自己的骑哨和军官以后都可以披甲作战了。铁甲虽然机动性会有一定影响,但是能大大地降低将士的死亡率。李彬能放那么多出来真是很给面子了。

    “好,谢谢李大人,这铁甲和皮甲什么价?”王明试探道。

    “我说不好,这样!你带人去仓库拿装备的时候去挑,觉得合适就按照我给你的数,我们再谈!”

    李彬把端来两份菜肴吃地一干二净,一瓶高粱醇也喝了一半,双脸如猪肝一般通红。看样子是喝了不少酒,说完之后,连续打了两个饱嗝,醉意十足。

    王明见李彬这样说也不好多说,心想就这样吧,到时候去仓库拿兵器的时候再来挑选铁甲吧。

    李彬起身之后有些摇晃,王明赶紧搀扶住,让肥胖的李彬走稳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两百斤砸在地上可是不好惹,王明单薄的身板显然是扶不起来的。

    还在三楼等的张升总是不见李彬和王明上来,岳涛陪同张升已经喝了两壶茶了。两人之间也熟络起来,得知岳涛受了伤,张升对岳涛关心一番。

    等到王明差人过来说李彬大人喝多了,要回府衙休息。张升就心里不痛快了,心里暗骂道:“怀远这个小子刚才不是吃饱喝足了吗,怎么又喝上了?”

    当张升下楼看到王明搀扶的一脸红润的李彬走得摇摇晃晃,口口声声称兄道弟十分和睦。张升表情显得十分惊讶,刚才饭前李彬还对王明是各种看不上,这一顿酒喝了就成了兄弟?这哪跟哪?李彬的年纪做王明老爹都没有什么问题了,看着这样一对活宝。张升无奈摇头感慨,男人就没有一顿酒解决不了的问题!

    王明等人看着张升和李淼上了轿子,轿夫抬着轿子摇摇晃晃地走出了综合体大院的大门。

    岳涛看着王明说道:“老爷,你没喝多少吧?”

    王明一脸笑道:“没事,今天开心!”

    “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老爷就给我们说说呗!”岳涛受到王明的情绪影响也笑了起来。

    “我找李大人买了一些火铳和铁甲!”王明对岳涛也不藏着掖着。

    “真的啊!”听到这个消息,岳涛情不自禁地高兴起来。

    岳涛知道,之前从府衙拿回来的火铳都要更换枪管了,更换枪管就意味着要换火铳。

    这个时代的火铳枪管耐久性很差,后时代的坦克炮管的生命周期也只有六秒,否则就要炸膛。后时代的高科技也解决不了枪管的耐久度,打个几百发子弹也要换枪管,衰减度也会下降。

    岳涛知道兄弟们可以用的制式兵器太少,新兵时期自己的操练的长矛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未来要发展,不可能单一地去发展长枪兵,老爷说的要大批量装备火铳的,但现在为止也只得到了府衙的五十杆老掉牙的火铳。

    岳涛知道自己手里的乡兵拥有火铳意味着什么!前几天王明用火铳给他和几个护院深深地上了一课。几个实力不输自己的黑衣人,在瞬间被秒杀。自己打了多少回合才杀掉两人,而王明就是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竟然能通过火铳秒杀五人,是自己的两倍还多。

    按照王明的规划,未来这支乡兵的战斗实力肯定超越梁国任何军队,岳涛完全不敢想象。

    腊月二十八,定远县境内,官道。

    一辆牛车缓慢地在荒凉的官道上缓缓而行,路面凹凸不平,刚下过雨显得路面积水颇多。梁超心里想着过了定远县离江宁就不远了,大约还有三百里地,正月初三赶到江宁是没有问题的。

    官道上有一些稀疏的人群来往,这个世道治安还算不错,青天白日很多人都是单独而行,要是乱世真不敢想。路上有不少的人一路向南,梁超就遇到了一位从琅琊到杭州赶考的书生。

    这个书生姓杨,单名一个秋字。是一个穷酸书生,年纪大约快三十了,比梁超的年纪还大,清瘦蜡黄的皮肤显现病态。书生是急公好义之人,一生正气,让梁超颇为欣赏,因此而结伴同行。

    之所以结伴同行,这事要从三个时辰前说起。梁超原本计划在定远县吃了早饭就赶路的。酒楼里虽有饭菜,但是收费比外面小馆的费用要高一些。为了省钱,梁超把妻儿老小放置在酒楼里好好歇息,自己去外面买一些包子和白面馍馍在路上吃,顺带去把早点一起买回来。在去的路上就遇到了这个叫杨秋的书生。

    杨秋当时只身一人在县城里准备出城南下,结果城里遇上纨绔子弟带着四个家奴调戏一个姿色颇为俊俏的良家女子。杨秋是读书之人肯定不能忍,光天化日之下这样的事情谁看了都会义愤填膺。

    只是这杨秋的反应过激了一些,不由分说上去就和对方讲道理,呵斥纨绔子弟这种不良的行为属于伤风败俗。当然了,纨绔子弟见有人坏了自己的好事,怎么可以放过这个给自己找麻烦的人?

    梁超买了一堆馍馍正好路过这里,看着一群路人对着这个书生指指点点。觉得这个书生今天有麻烦了,一个外乡人还敢惹本地的恶霸,这个纨绔子弟是县丞的儿子,是城里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惯了。

    书生见有人要过来围殴自己,肯定本能地撤退。书生一撤退不免撞了梁超一个满怀,书生还没来得及道歉,就被几个恶狠狠地家丁给围住。当然,梁超也被围在中间。

    梁超心里一阵吐槽:“我招谁惹谁了?这样的狗血的事情也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个魁梧的家奴恶狠狠地就挥着沙包大的拳头,不分青红皂白地朝梁超砸了过来。梁超出于武者本能的出腿一个侧踢,魁梧凶悍的家丁就倒飞出好几米,跪趴在地上半天不语。

    围观的吃瓜群众顿时感觉来了一个大瓜,这熟悉的剧情反转,让周围的吃瓜群众来的兴致!以前都是看到恶少欺负别人,这熟悉恶少的人都是敢怒不敢言。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个书上敢骂,一个外乡汉子敢打!这戏码好看了!

    其余三个家奴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着为首的家奴被打飞了好几米。不管了,少爷的面子不能丢!三个家丁一起向着梁超发难,梁超不用一个回合,这些看似凶恶的家奴顿时被打趴下了。

    恶少看着自己的四个家奴一瞬间被打倒在地,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纨绔恶少顿时没有了嚣张的资本,这是他之前没有经历过的,顿时手足无措,脸色惨白地站在原地瑟瑟发抖。吃瓜群众见了恶少的惨样非常解气,纷纷为梁超的义举表示赞赏叫好。

    书生很感谢这出手相救的义士,连忙拱手作揖答谢!刚才被调戏的良家女子无颜见人,匆匆地头也不回地就逃走了。

    梁超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那恶少对着梁超一阵谩骂,让梁超和这个书生有种不要走,有本事就在这里等着!叫骂完了之后,带着四个家奴很怂且狼狈地逃窜了,想必是去叫更多人来让梁超和这个书生好看。

    吃瓜群众其中的一个老汉忙跑过来说道:“两位外乡义士,这县丞儿子不是好惹的,奉劝两位义士快些出城,以免恶少找人为难两位义士!”

    梁超觉得有理,本来就是路过住店的,吃完早饭就要离开这个县城,谁知道惹上了地头蛇,在别人的地方有理也说不清。

    书生也是路过此地,欲往杭州方向前行,两人相交甚欢,于是与梁超前行。

    梁超到酒楼结了账,然后把妻儿老小接进了牛车里。书生见梁超出来跑路还带着一家老小,真是长了见识!

    两个人志同道合,也不多说,出了酒楼就赶着牛车往县城的南门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