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 » 第三十七章董卓身死

第三十七章董卓身死

    董卓出坞上车,前遮后拥,望长安来。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董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

    董卓问李肃道:“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为什么?”

    李肃道:“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董卓喜而信其言。

    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董卓问李肃道:“此为什么祥也?”

    李肃道:“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董卓又喜而不疑。

    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董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

    董卓道:“吾登九五,汝当总督天下兵马。”布拜谢,就帐前歇宿。

    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董卓问李肃道:“童谣主何吉凶?”

    李肃道:“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次日侵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董卓问李肃道:“此道人为什么意?”

    李肃道:“乃心恙之人也。”呼将士驱去。

    董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谒于道。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到北掖门,军兵尽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

    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惊问李肃道:“持剑是为什么意?”李肃不应,推车直入。

    王允大呼道:“反贼至此,武士为什么在?”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之。

    董卓衷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道:“吾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厉声出道:“有诏讨贼!”一戟直刺咽喉,李肃早割头在手。

    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道:“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将吏皆呼万岁。

    却说当下吕布大呼道:“助董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李肃应声愿往。

    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

    董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郿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

    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皇甫嵩命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但系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皆诛戮。董卓母亦被杀。董卓弟董旻、侄董璜皆斩首号令。

    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回报王允。王允乃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正饮宴间,忽人报道:“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

    王允怒道:“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

    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王允叱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为什么也?”

    蔡邕伏罪道:“蔡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董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众官惜蔡邕之才,皆力救之。

    太傅马日磾亦密对王允道:“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王允道:“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马日磾无言而退,私对众官道:“王允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

    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王允之杀之,亦为已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