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绝不退位 » 第二章 众生百态(一)

第二章 众生百态(一)

    洛阳城,戌时。闻喜裴氏家主裴文的书房内。一个模样40岁的中年人,正在向裴文说道:“钦天监已选好时日,下月初七未时,适宜举行禅位大典;大皇子在那日,将正式登基称帝。按古礼,在此之前当三辞三让。礼部将会有人进宫,帮助那位写禅位诏书。”说话的是裴文的三弟裴越。

    裴文问道:“各家都通知了吧,不要出什么纰漏”。

    裴越道:“兄长放心,各家都已知晓,也都表示将鼎力支持大皇子登基。”

    “宫内的那位,现在是什么情形?”裴文问道,那位指的定然是赵岩。从裴文不称呼赵岩为天子来看,在裴文的心中,也觉得赵岩配不上帝位。

    裴越笑道:“据身边的太监通报,赵岩最近坐立不安,好像也预感到会发生什么。看样子他还不至于太过愚蠢。”

    裴文沉默一会,然后说道:“周王还是有点急切,先帝才刚刚驾崩,周王就这么急着登基,天下人会怎么想呢,赵岩毕竟是先帝钦立的太子;赵岩年幼,毫无威信,大皇子总览朝政,安抚天下,等过个几年,天下人已习惯以后,再让赵岩禅位给周王,这样更为稳妥。”

    裴越不以为然道:“赵岩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还是庶子,其母是宫女。而周王是嫡长子,自古帝位皆是立嫡立长,况周王也未有失德之处。”

    等裴越离开后,裴文一个人坐在书房内,一声叹息。裴文清楚,赵卓是不可能让赵岩活着的;赵岩退位后,如赵岩还活着,很可能被有心人所利用,威胁到赵卓的皇位。裴文不是个心狠手辣之人,但他是裴家的家主,大皇子的母亲裴静,就是如今的太后,是他的二妹;从家族利益出发,支持赵卓是最好的选择。但裴文也算识人无数,心中隐隐有点不好的感觉,让他不能确定支持赵卓一定是正确的,赵卓平时对自己很是尊重,对裴家子弟也多有照顾,但总不种不真实的感觉,但愿是自己想多了。

    郑氏,裴氏,杨氏等世家,之所以支持赵卓,一个是因为扶持赵卓符合他们的利益,赵卓母家是裴氏,娶的正妻出自郑家嫡系,赵卓也从未表现出对世家有什么不满,裴家和郑家没理由不支持赵卓。另一个原因是各世家认可赵卓的才能,赵卓多次带兵出征,平息叛乱;世家享有这个天下最好的教育,其中不乏目光深远者,他们逐渐发现这个世道越来越乱了,河北,江南时有乱贼起事,镇压了一次又一次,却总是杀不完。他们希望赵卓可以平息各地动乱,重回安宁。这并非是他们对大魏有多忠心,也不是因为他们关心平民,而是认为乱世中变数太多。

    千年以来,王朝几经更替,世家依然屹立不倒。但是每逢乱世,也不是所有世家之人都一定安然无恙的,万一遇到个没脑子只知杀人的屠夫,也是挺麻烦的。可以的话,他们还是希望那些平民可以老老实实的为他们耕地种田,不要作乱。

    ..................................

    周王府,赵卓正在练剑,府里下人送来了钦天监选的登基日期。赵卓放下剑,平静的说道:“知道了,让刘先生来书房见我。”

    下人退下后,赵卓擦了下脸上的汗水,嘴角有一丝玩味的笑容,呢喃道:“下月初七未时....”

    很快,一个模样三十左右,穿着朴素的文士,走进了赵卓的书房,拱手道“见过王爷。”

    赵卓道:“先生无需多礼,请坐。”刘谨喻坐下后,赵卓说道:“钦天监选的日子是下月初七未时。三辞三让后,应该会在乾元殿外举行禅位大典,孤也会在那日正式登基称帝。”

    刘谨喻想了会,说道:“在下认为三辞三让完全没必要,古代的三辞三让都是禅位给异姓,王爷本就是嫡长子,实无必要搞这些。况夜长梦多,如今赵岩年幼势弱,王爷就是明天逼他退位,或许有一些迂腐之人会嚼舌头,但时间会改变一切。只要王爷继位后励精图治,剿灭乱匪,打造盛世,不管是今人还是后人都会推崇王爷是圣明天子。”

    赵卓笑道:“孤不急,本王已经等了近二十多年,不在乎这几天,赵岩是先帝立的太子,三辞三让也能堵住一些流言蜚语。先生认为孤现在当做什么?”

    见赵卓没同意自己的建议,刘谨喻也没再坚持,他也觉得周王登基已成定局,没人能改变什么。

    刘谨喻道:“在下认为当前有三件事要做,一,要时刻知道宫里的那位是什么情形,虽年幼,但登基至今无人拜见,应该也会明白些什么,当下,宫里绝对不能出事;二,王爷要想清楚,世家需要的是什么,又能给世家什么,这次各大世家对王爷登基都无异议,但如果王爷登基后,不能给他们更多的利益,难保世家不会有异心。”顿了顿,又讽刺道“当然,本来也不存在什么忠心。三,王爷要想方设法握有更多的军权,当今天下,除了哪些叛乱之人,世家手中不仅有军权,更不乏能征善战之人,比方独孤家的独孤凌。王爷如想完成日后的伟业,手中要握有更多的军队,这第三件事不能急,要世家交出军队,要细心谋划,方能成事。”

    赵卓道:“先生所言甚是,宫里的情形,每天都有人报道。赵岩有去拜见母后,母后未见他;他前几日还想要出宫,被宫门卫士所拦。”

    刘谨喻疑惑道:“他要出宫做什么?”

    赵卓道:“先生无需多虑,应该是因为登基后无人拜见,有些急切,想要出宫见见大臣。”

    刘谨喻和赵卓都没有考虑过赵岩想要逃跑的情况,一是不觉得赵岩有逃跑的勇气,二是赵岩毕竟年少,从小生活在宫中,不知宫外什么样子。如逃出宫去,连吃饭都是问题。

    赵卓忽然冷笑道:“至于世家想要什么?除了权势,所要无非是土地和奴仆。洛阳城外,甚至整个天下,世家的土地和奴仆还少吗?但在他们看来还远远不够,他们希望我登基后,给他们更多的利益。但现在天下不稳,乱民越杀越多,荆襄,汉中的大山中,更有不计其数的乱民。因为这些乱民,让世家的土地荒芜了不少。他们觉得赵岩无法替他们稳定局势,需要有一个亲近世家又有些本事的人,所以扶持我登基。你说的对,所谓的忠心这个本来就不存在,一切都为了利益。孤也从不指望他们的忠心。”

    赵卓的声音越发的冷:“他们从不会思考是谁让这天下变得这么乱,只会关心自己的利益。什么千年的世家,只是一群贪婪自私之人而已..........。”

    刘谨喻轻咳两声,打断了赵卓的话,“我知王爷素来厌恶世家,但当前王爷还未坐上那个位置。天下人都知目前的大魏天子是赵岩,现在王爷要做的是先稳稳的坐上那个位置,成为真正的万人之上。要对付世家,不能操之过急啊,就比方裴氏,独孤氏,他们手上握有军权,其他世家也有不少的家丁,现这世道,哪个世家家中没有上千件铠甲以防不测。若发现王爷对他们真正的态度,则会生变啊,要慎之又慎。要知道,太后可不是只有王爷一个儿子啊,且先帝的其他皇子也多出身世家;小不忍则乱大谋。”

    听到刘谨喻的话,赵卓沉默了会,说道:“先生放心,忍了这么久,不急于这一刻。孤要让先帝在天之灵仔细看看,谁才配的上这大魏天子。”

    两人聊了1个时辰后,刘谨喻离开了书房。有的话,他未对赵卓言明,他知道赵卓也明白。他并不赞成赵卓现在登基,因现在天下局势动荡,赵卓如能稳定局势,再登基称帝,能更名正言顺;且现在仓促登基,势必要给予世家更多的利益。但有的事情,刘谨喻也不明白,赵卓为什么这么痛恨世家,理由赵卓从未告诉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