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让明末不留遗憾 » 第32章 再别故土(2)

第32章 再别故土(2)

    “闯贼也不过如此,眼见不敌我大清王师,便弃城逃走。看他前些日的表现,本王还以为攻克潼关还要苦战一番呢。”多铎大声笑噱,清军原本计划在攻击潼关的时候和顺军血战一番,可是没想到,李自成的主力部队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撤离了潼关,次日天明,留守的大顺巫山伯马世耀率领所部七千兵马直接倒戈投降,清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潼关。

    清军中,有两个人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应该是陈德,一个是董学礼,这两个人最近的情绪都十分复杂。陈德自己当了叛徒,他的父亲却为大顺朝尽忠了,这让他也体验了陈永福体验过的那种尴尬。至于董学礼,那就更是纯属自作的了,他原本是明朝的花马池副将,在李自成平定陕西时投降,被委任为淮镇制将军,率部前往徐州。半路上得知山海关之战的消息,他便倒戈投降了清军,当时山东、河南一带的局面一片混乱,谁也搞不清董学礼究竟是战死了还是叛变了,所以也没人为难他留在宁夏的家人。然而董学礼贪功心切,他写了两封信,去劝降宁夏节度使陈之龙和宁夏制将军牛成虎,这两人都是明朝的降人,其中牛成虎原本也是农民军首领,绰号“一秤金”,投降朝廷之后官居临洮总兵,屡次参与征剿农民军,与李自成结怨很深,同时也是有名的逃跑将军,经常临阵脱逃坑队友。董学礼觉得,这哥们的人品和自己也差不多,应该很容易劝降。没想到,牛成虎接信之后立刻逮捕了董学礼的家眷,将他的独子、弟弟以及前来送信的叛将康元勋一同正法,绝了他董家的香火。陈之龙想要起兵反叛,也被牛成虎斩杀。董学礼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天一直灰头土脸的。

    根据陈德和董学礼对顺军将领们的了解,就连陈永福、左光先、郭升、牛成虎这样的明军降将都对李自成死心塌地,闯军的老兄弟们就更不用说了,清军入关到现在已经快八个月了,顺军中的明军降将和新归附的杂牌部队有不少叛变的,可是李自成在襄阳建政时的五营二十二将没有一个背叛他。襄阳时期的二十二个高级将领中,谢君友战死于和孙传庭的战斗,贺锦在平定青海时战死。其余二十人自清军入关以来已经有张鼐、谷可成、李友、任继荣、吴汝义、白鸠鹤、马重僖七人战死,剩下的十三个人中,刘宗敏、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李过、刘希尧、党守素、辛思忠、刘汝魁、刘体纯、田虎、张能这十二人还都在各条战线上奋战,偏偏马世耀投降了?多铎等人已经习惯了不断有人来投降了,并不觉得讶异,但是和马世耀共事过的陈德、董学礼等顺军叛将都觉得,马世耀不像个会背叛李自成的人。

    多铎虽然战胜了李自成,但是他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巨大,潼关之战的惨烈为入关以来之最。制约满洲八旗最重要的瓶颈就是人口,如果每一次战役都像这样有大量八旗兵死伤,清朝的立国之本可就要拼光了。所以接下来的战斗中,他必须得注意尽量让绿营和汉军去前面打头阵当炮灰。他十分热情地接纳了马世耀,设宴款待,赠银抚慰。与此同时,谁也没注意到,有一骑快马悄悄离开了潼关。

    李自成本人此时正在华山南麓的枇杷沟、二郎沟、碾子沟一带,听地名就知道这里是什么地形,这周围还有还有银洞沟、社沟、长沟、后沟、竹林沟、干沟、瓦窑沟、郑家沟、二道沟、五道沟……李自成当年被明军打得最惨的时候,曾经在这里躲藏过,外地人想在这片山沟里找人,那是难比登天。李自成刘希尧带着负伤的刘汝魁、刘体纯等人带着大队人马和伤员、辎重返回西安,他本人则和刘宗敏、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等人,带着三万军队潜伏在了潼关西南的山沟之中。

    李自成依然是他那副经典的打扮,身穿蓝箭衣,头戴白毡大帽,就算是做了皇帝,他也不改老革本色。仅有的一只右眼精光四射,虽然坐在草棚之中,却仍有领袖群雄的气象。

    李自成喝干碗中酒,用低沉的声音说:“潼关这地方,和我们闯军还真是有缘。崇祯十一年时,我们在这里被孙传庭打得差点全军覆没,我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和捷轩(刘宗敏的字)、李友他们在这一带东躲西藏,靠啃树皮才没饿死。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我又在这里看着孙传庭兵败身死。现在,潼关又成了我们大顺军和鞑子的决战之地。当年的兄弟有的已经不在,当年的对手有的成了兄弟。”

    当年在这里与李自成同甘共苦的谷可成、张鼐、李友都倒在了抗清的战场上,现在与李自成并肩作战的左光先、马科、高汝利却都曾经是孙传庭的部下,左光先和马科都是把李自成打得最惨的几个明军将领之一,双方几度血战,高汝利过去则是农民军首领,长期和李自成联合作战,在李自成低潮的时候投降了朝廷。人的命运就是这样诡异难测,敌人与朋友的变换随时有可能发生。

    左光先的腿伤还没好,但是他坚持留下参战。前不久甘肃的战报传来,西套蒙古数万人入寇,河西的大顺军抵挡不住,兰州制将军郑嘉栋、甘州制将军左勷战死,甘肃节度使周伯达被蒙古人擒杀,党守素率领甘肃地区的顺军退守兰州。左勷正是左光先的长子,左光先得知消息,愤激之下让自己的家丁抬着自己从西安赶到了潼关前线。左家祖居榆林,世代将门,左光先又战功显赫,打过农民军,也去过辽东前线,在陕西明军中人脉极广,纵然不能上阵,对李自成也有很大帮助。马科是西宁人,祖先是元朝的色目军户,他的部队同教同宗,凝聚力极强,俱是青海健儿,骁悍善骑射,这支曾经是闯军死敌之一的军队如今是大顺军中还未叛变的明朝降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但是与含恨而来的左光先不同,马科和高汝利见顺军作战不利,心中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刘宗敏说:“世耀已把潼关清军的部署情况送来了,约定亥时举火为号。”李自成看着眼前的诸将:“在座诸位都是陕西老乡,应该知道潼关对于陕西有多重要,若不夺回潼关,三秦之地将不复为大顺所有。今日便让多铎见识见识我们陕西儿郎的本领,只要一息尚存,谁也别想夺去我们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