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让明末不留遗憾 » 第134章 重回河南(6)

第134章 重回河南(6)

    崇祯十五年的七月,明末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团在河南开封西南四十里的朱仙镇集结,十八万大军如同乌云一般,声势何其浩大。然而这样一支军队却是外强中干,他们的主帅丁启睿是个不知兵的文人,参战部队从四面八方集结而来,将帅不和,缺粮缺饷,甚至杀马为食。面对同样浩浩荡荡的李自成、罗汝才联军,明军将领们互相推诿,谁也不肯出战,龟缩不前,明明是他们来解开封之围,和城里的陈永福部内外夹击李自成和罗汝才,结果反而被李自成和罗汝才包围了。

    偏偏这样一支大军里,还有一个以坑队友著称的左良玉。眼见情势不好,左良玉居然连夜抢夺友军的骡马,想突围逃走。没想到,他们一头撞进了李自成预先挖好的壕沟里面,拥挤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其他明军以为闯曹联军夜袭,顿时大乱,一下子就炸了营,自相惊扰,相互攻击,十几万士兵到处乱窜。丁启睿、杨文岳、左良玉等大官在亲兵的保护下拼死突出了重围,小兵就没这么走运了,他们在黑夜之中茫然无措,不知道周围的人是友是敌,只能拼了命地逃跑,可是四面八方都是闯曹联军挖出的壕沟,简直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等到天光大亮,有的壕沟甚至被明军的尸体填平了。十八万明军全军覆没,三停之中因自相残杀和踩踏死了一停,被俘一停,逃散了一停。当时参与此战的闯曹联军将领都对此瞠目结舌,我们还没打呢,他们怎么自己就完了?也正是从这。一战开始,所有闯军将领都坚信,李自成是天命所归,最终取明而代之的一定是闯军。

    丁启睿把崇祯皇帝给他的敕书、尚方剑、印绶全都丢了,不过他还算走运,崇祯皇帝虽然大怒,但只是罢了他的官,没要他的脑袋。后来弘光朝廷建立,他投靠了自己的同年马士英,出任河南总督,曾经杀害过大顺朝的官员,后来清军南下,他便投降了。

    但是与那些铁杆汉奸相比,丁启睿还是稍有一点底线,他回到了老家河南永城,清朝屡次召他出仕,他都托病不赴。也正因为如此,清廷一直视丁启睿为一个不稳定因素。

    “丁督师,这寓公做得可还舒服?”丁启睿看着面前的这个书生,觉得有些眼熟,一时却想不起来。书生说:“学生刘湘客,陕西富平人氏,先生巡抚陕西时,学生曾赴辕谒见。”

    丁启睿想起来了,当时似乎确实有这么个人来拜见自己,因为没带礼物,说了几句话就被他轰出去了,一时间场面十分尴尬。

    刘湘客取出袖中书信:“这是先生的旧识送来的,先生一看便知。”

    丁启睿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这一科的进士中有不少著名人物,陈子壮、何吾驺、梁廷栋、马士英、袁崇焕、孙传庭、戴东旻、杨文岳、顾锡畴、王楫、玄默、樊一蘅、黄鸣俊……这次给丁启睿写信的也是他的同年,原明朝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如今已是清朝的工部尚书。

    金之俊的为人,连丁启睿都有资格鄙视他。作为大明、大顺、大清的“三朝元老”,金之俊的名声极臭,尤其是去年,他极力赞同处决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明朝宗室,让他的恶名登峰造极,连同宗近亲都不肯同他来往。金之俊不仅自己叛变,还把房可壮、左懋泰等人也都拉下水,在劝降左懋第的时候,被左懋第严词斥责过。金之俊也向多尔衮保举过丁启睿,丁启睿对此敬谢不敏,不太想和他来往。天下大事还不知会怎么样呢,这种时候还是在家当老百姓更安全些。

    但是也不可否认,金之俊这个人很有能力,甚至做过一些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清朝也并非一个只知破坏的政权,他们能动员起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也有相应的经济建设作为后盾。金之俊在减免赋税、恢复漕运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战争暴露了他胆小懦弱、见风使舵的本性,其实他还算个不错的官。

    丁启睿看了金之俊的信,不由得嘴唇发干,手脚发颤,四肢冰凉,六神无主:“这是诬蔑啊!学生是安善良民,不过是因年老体衰,无力出仕而已,怎会与闯逆有勾结!”刘湘客叹了口气:“我送了不下十封信了,数丁先生的反应最废物。”

    丁启睿一时有些没转过弯来,刘湘客又取出一封信:“这封信也是出自先生的同年,姜曰广姜大人,数月之前,他已经入阁了。”

    姜曰广是江西人,而且立场一贯反清,他入的自然是武昌朝廷的阁。丁启睿约略看了一眼信的内容,又发起抖来,刚才是吓得发抖,这回是气得发抖,他指着刘湘客:“你们……你们……设计陷害我!这是逼上梁山!”

    刘湘客冷笑道:“你身为大明重臣,食君之禄,深受国恩,如今国难临头,你却留着这金钱鼠尾,躲在家中给东虏交税纳粮。单凭三年前你不战而降,杀了你也不为多,陷害你又怎样?东虏马上就要来封门抄家了,何去何从,你自己选吧。”

    半月之前,京城的刑部衙门抓住了一个姓王的道士,王道士在暗中联系汉官,策划反清。严刑拷打之下,王道士供出了不少人,其中排在榜首的就是丁启睿。丁启睿这回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明明在家小心避祸,什么都不敢干,居然莫名其妙地成了“反清英雄”。金之俊的信倒真是好意,听说丁启睿被牵扯进了“逆案”,急忙写信通知他,让他设法辩白。姜曰广的信则是欣闻丁启睿“毁家纾难,反清复明”,邀请丁启睿加入武昌朝廷,他愿意保举丁启睿。

    丁启睿很清楚,别说有“证据”了,就是没证据,清廷都时时想着要收拾自己,金之俊要他自证清白,真是太天真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现在“证据确凿”。但是要投靠武昌朝廷,他也有所顾虑,他的伯父是两广总督丁魁楚,被刘希尧处决了。自己的伯父该不该死,丁启睿比刘希尧更明白,但他还是担心,自己过去和闯军作对,现在投降过去会不会被秋后算账?

    刘湘客说:“当年左光先袭闯将于洮河,致军马星散,闯王身边仅剩数百人,险被擒捉,开封之役时,陈永福损闯王一目,然闯王待左光先、陈永福如何?丁大人当初说是围剿闯军,其实不过是被闯军围剿,有什么可担心的。”其实他这话也不那么有理,丁启睿也不是纯粹的废物,当年还是给农民军造成了一些打击的,而且左光先、陈永福本来就是能征惯战的英雄好汉,和闯军为敌不过是各为其主,投降之后当然能变成自己人,和他丁启睿大不相同。但是此时,丁启睿的脑子已经完全乱了,支吾了半天,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