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让明末不留遗憾 » 第167章 帝汶(3)

第167章 帝汶(3)

    假如明朝国内是天下大乱的情况,肯定没人会理会葡萄牙人的这个方案,实际上,两年前澳门当局就有大规模殖民东帝汶的计划,只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内的战乱,澳门的安全也很危险,所以并没有执行。现在,葡萄牙人觉得是时候了。广东、广西、湖南等地被武昌朝廷接管之后,一直处于和平的状态,人口稳步增长,经济也渐渐繁荣起来,新的广东当局的政策也比原来要开放许多,而且对于荷兰人劫掠中国船只的行为非常不满,葡萄牙人认为广东当局会愿意配合他们这个计划。刘希尧还在浙江,此时由蔺养成负责与葡萄牙人接洽,蔺养成表示,虽然广东人口下南洋谋生的很多,但是如果官府直接把人口交给葡萄牙人,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如果葡萄牙人要明朝官府出面组织大规模移民,那么在当地必须建立明朝的官府才可以。

    蔺养成对于发生在马尼拉的两次屠杀华人事件有了解,在他看来,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也差不多,长得像,说话也像,那么办的事情没准也像。假如把广东的人口送到了帝汶去,受到了葡萄牙人的欺压甚至杀戮,那将来可是会被老百姓戳脊梁骨骂十八辈祖宗的,朝廷也一定要追究他的责任。因此,他坚持一定要有明朝的官员和驻军。而且刘希尧又从浙江送来了一批明军和他们的家属,其中有很多军纪不佳,安置他们也是个大问题。如果能把这些人送去帝汶,倒是少了个大麻烦。葡萄牙人觉得这个条件可以接受,澳门本来就没多少兵力,而且现在最能打的那批人都去河南参加抗清战争了,有一支明朝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帝汶岛,能有效地抵挡荷兰人的攻击。帝汶对葡萄牙人的最主要意义还是香料贸易,此外就是可以恶心一下荷兰人,让明朝军队驻扎在那里,想必可以让荷兰人更难受。故而作为交换,澳葡当局提出,所有在帝汶经营贸易的商人都必须加入中葡双方共同管理的商业协会,统一制定价格,缴纳税款。蔺养成对此完全不懂,随口便答应了,这是农民军出身的豪帅的共同特点,对钱没什么概念,而且认为在钱的问题上抠抠搜搜不是好汉行为。

    蔺养成把他的计划上报朝廷,正好碰上了牛金星“钓鱼”,于是两下一拍即合,帝汶成了发配这些对农民军采取敌视态度的明朝官员的地方,一同被送去的还有在河南俘虏的一批人员,这些人都是在清军占领期间为清军效力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盘剥压榨百姓的行为,但是又没有血债,不够处决的标准,也一股脑打发到万里之外去了。派驻当地的驻军,经刘希尧的推荐,确定为刘孔炤部。明朝现在的勋贵基本上都是农民军出身或者在武昌朝廷建立之后册封的武将,原有的世袭勋贵只剩下了两个人,一个是黔国公沐天波,一个是诚意伯刘孔炤。刘孔炤在明朝官场的人员很差,军纪也不好,到了广东之后依然痼习不改,滋扰百姓。但是他毕竟为抗清战斗过,坚持不投降,还算对得起他刘基子孙的身份,就这么干掉他也不合适。所以朝廷决定,保留他诚意伯的爵位,授予制将军之职,率领他的部下及家眷,以及其他一些零散收编的散兵游勇,前往帝汶垦荒。刘孔炤当然是不满意的,但是以他手下那帮乌合之众的战斗力,别说不敢违抗武昌朝廷,就连蔺养成他也惹不起。蔺养成警告刘孔炤,别以为到了帝汶就可以当土皇帝为所欲为了,广东方面每年都会派人跟着商船过去。还有一点蔺养成没有告诉刘孔炤,他打算一步步把刘孔炤的部下们调回来,帝汶生活艰苦,刘孔炤的部下肯定有很多想离开,每年调走一批,刘孔炤很快就没有什么嫡系部队了。至于帝汶的防务,蔺养成并不担心,去帝汶的主力并不是这些发配的人,而是那些自愿的移民。广东的穷人实在太多了,新的朝廷能减少对他们的压迫,可是总不能凭空变出土地、粮食让他们安身。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珠江三角洲,随着人口的增殖,越来越多的农民后代得不到土地,下南洋谋生是普遍的选择。这次由官府组织下南洋,跟着军队一起去,开垦的土地可以归垦荒者所有,自然应者如云。还有疍民,虽然已经不属于贱籍,可以自由从事所有职业,但是除了打鱼、捕蛙、采珠、贩盐甚至打劫之外,他们也不会别的。疍民生长水上,本来就是冒险精神比较强的群体,帝汶产海参、玳瑁、珍珠,很多穷困的疍民愿意去搏一搏,一些有点本钱的小商人也参与进来。葡萄牙人曾经在帝汶东部的马努法伊地区的河流中发现过一点砂金,于是便以此作为一个宣传点,在广州府各县拼命宣扬,牛皮从几粒砂金一直吹到遍地都是金子。所以,移民的招募非常顺利,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丁壮,只要发给武器,组织训练,他们很快就会成为很有战斗力的力量,挺过了初期的艰难时期,站稳脚跟之后,就算没有刘孔炤的军队,移民们也能自卫。

    至于帝汶到底有没有黄金,珍珠有多难采,开垦土地的难度有多大,当地的土著人是什么态度,一路上会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论是葡萄牙人还是广东官府其实都知之甚少。第一批移民的死亡率会非常高,有的死于海难,有的死于疾病,有的死于冲突,他们最早登陆的欧库西地区很快就会堆满坟丘,只有那些既强壮又幸运的人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和那些单枪匹马搭乘商船去下南洋谋生的人相比,这些人又是幸运的。蔺养成提供了足够的粮食和生产工具,他们不会像最早殖民北美的英国人那样大批被饿死。当地有葡萄牙人的简单组织和一个小小的华商行会,移民队伍到达之后,会成立各种中葡共管的机构,虽然这些机构本质上来说也是剥削他们的,但毕竟是打算和平、长期地剥削,华人不必担心像在马尼拉那样遭到屠杀。

    在这个年代,作为一个穷人活着本身就是个高危行业。蔺养成的移民计划,在后世看来简直荒唐,这个外行听了葡萄牙人的忽悠,在没有足够的卫生和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直接把人跨海送到几千里外的热带林莽之中,和派人去送死也没多少区别。可是如果不迈出这一步呢?广东的土地是有限的,生产力如果不发生飞跃,能产出的粮食当然也是有限的。现在广东倒还有一些垦荒的余地,水利、作物、耕作技术都有改进的余地,但是这些红利早晚有一天会用完。广东,乃至于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迟早会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那时又该怎么办?再来一场明末农民战争这样惨烈的大战?所以刘希尧、蔺养成这种挨过饿、做过流民的人,对于占领更多土地有常人难以想象的热情。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刘希尧、蔺养成也逐渐变成了和他们痛恨的爱新觉罗诸王类似的人,他们把一群在自己的国土上尚且杀人放火的**送到了帝汶人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