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混迹在琉璃厂的日子 » 第二十七章 万事俱备,只欠汝土

第二十七章 万事俱备,只欠汝土

    “彝贵,你快来看!”

    北京城郊居上坊,坊主吴德章一脸兴奋的拎着个包裹,很是激动的冲进房间,把东西放在四方桌上,随即快速回身关上了房门。

    “德章兄,什么事情这么急啊。”尚珍阁的周彝贵从里间走了出来,手里还捧着本书。

    吴德章脸上的激动之意遮掩不住,他没有回答老友的话,反而卖了关子,只伸手指了指桌上放着的那个包裹。

    “猜猜看,这是什么?”

    周彝贵见状心里微微一动:“那东西做出来了?”

    他随手把手丢到一旁,径直去开那包裹,许是因为过于激动的原因,本来很容易打开的包裹差点儿让他给系成一个死结来!

    “瞧你这激动的样子,哪里还像是尚珍阁大名鼎鼎的周掌柜,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小伙计一样。”吴德章调侃了老友一句,顺手把那包裹给解开了。

    天青无纹水仙盆,确切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天青无纹水仙盆赫然出现在眼前!

    “怎么样?”虽说这东西是吴德章亲手制作出来的,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些自得,忍不住冲着老友炫耀着。

    “也就是你了!也就是你了!”周彝贵自打看到这盆子开始,那两排门牙笑得就没有合上过。

    “要是说在这北京城谁还能造出件儿宋汝窑的仿器来,除了你吴德章,绝对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周彝贵连连赞道。

    “这釉色上的既匀且亮,天青色竟是浑然天成,透彻如玉,且整个盘子没有一处开裂,你这手艺就算是放在大宋官窑上,那也是独一无二存在!”

    “你可先别急着夸,咱把原物件儿拿来比比才好判断。”吴德章虽说同周彝贵一般激动,但毕竟这东西是他造出来,被好友一通乱夸之后,激动的心颤抖的手都跟着慢慢平复了下来……

    吴德章走到里屋,把炕上的东西搬开,开始小心翼翼拆砖,不一会儿掏出一个洞来,双手从洞里捧了一个木箱出来。

    凡古玩一行的,家中有几个暗格地窖之类的地方实属平常。

    这行虽有“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一说,但因为一次打眼导致倾家荡产乃至家破人亡的案例更多。

    所以,甭论您店面大小,总得有那么一两件儿压箱子底儿的东西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像尚珍阁的老掌柜梁有德,要不是因为店里一副王石谷的轻烟图,加上额外的几件儿东西,想要顺利脱身,还顺道儿帮徒弟徒孙们一把——

    姥姥!

    因和周彝贵相交多年,加之吴德章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周子贵算是他半个儿子,居上坊的暗格自然就不用瞒着周彝贵。

    二人当即互相搭着手儿,把那真正的天青无纹水仙盆从炕底下的暗格里掏了出来。

    两样东西摆放在一起,二人细细观察一番,这才分辨出其中的差异出来……

    “且不说还没有经过造旧,没看到的时候尚且察觉不到,这真假玩意儿摆在一块儿,行里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出来。”吴德章有些遗憾的叹气道。

    周彝贵没有说话,事实已经很明显了,吴德章新仿出的这件儿天青无纹水仙盆颜色略略深了一些,与其说是天青色,倒不如说是海蓝色更准确些……

    “德章兄,你也别太着急,我看这差距主要就出在原料上面,咱老哥俩儿能做的已经到了极致了,接下来就看那小哥俩儿能不能顺利的把货真价实的汝窑土给带回来了!”周彝贵开口劝道。

    “是啊。”吴德章叹了口气,“接下来只能看他们的了,看样子你还得在我这里躲上一阵子了。”

    周彝贵之所以出现在这居上坊,就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禄大人那边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

    那索巴几乎每天都会到尚珍阁闹腾一番,不仅如此,几乎整个四九城的黑白道上的都跟着出面了。

    一天到晚,不是小混混找茬,就是乞丐上门,还有就是巡警雷打不动的例行检查……

    尚珍阁这半个月来,别说是买主儿了,就算是流浪狗也不敢在门前趴上一会儿!

    被逼无奈的周彝贵只好暂且把店铺交给师弟田守长处理,自己则悄咪咪的躲在老友吴德章这里,等着韩子奇那边的消息。

    只是,吴德章毕竟和自己有所交集,何况自己儿子周子贵还是这里的学徒,恐怕要不了多久,这个地方迟早都会被对方发现……

    在师傅周彝贵这般陷入麻烦的时候,韩子奇和周子贵二人也不见得比他们好过多少。

    自龙门石窟辞别佟奉全后,二人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汝州,只不过这一路行来,小哥俩差点儿把小命儿给丢喽。

    一者,二人为了省些力气,便租了一辆马车,准备一口气直接赶往汝州,谁知道刚走一半儿便被龙门石窟附近的土匪给截了道儿。

    好在二人扮演的就是穷学生的样子,除了衣服和身上的现大洋被扒了一通之外,倒也没受到过多刁难。

    其实,所谓的土匪无非就是附近的村民罢了,他们只图财不害命,且喜欢盯着落单的游客下手,韩子奇他们只是倒霉而已。

    之后,二人身上没了现钱,之后先回到洛阳,找了钱庄把身上的银票兑换出一些现大洋出来,又混入一个商队当中前往汝州。

    谁知道,商队才走了一半儿,便遇上了直系军阀的部队,又被对方讹诈勒索了一番,商队老大想不开上了吊,整个队伍也随之一拍两散。

    连续倒霉之后,二人费尽心思总算在洛阳附近找到个靠谱点儿的向导。

    这人本就是汝州人士,本身是个石匠,靠凿石头为生。被同乡骗到龙门石窟,替那些洋人偷凿佛像赚钱。

    他虽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头老百姓,大字儿不识几个,但家中老母生前最是信佛,这偷凿佛像可是断子绝孙的买卖,死后要进阿鼻地狱的!

    进入龙门石窟的头一天,他就被吓得手脚不能动唤,被同伙儿们派到一旁放风。

    即便如此,他连放风也没敢做,连夜从龙门石窟跑了出来,正好在洛阳城门口儿碰到同样倒霉的韩子奇二人。

    对方是汝州人士,对洛阳前往汝州的大小道路都比较熟悉,于是乎韩子奇便请了他做向导,三人买了一头黄牛,晃晃悠悠的朝汝州行了过去……

    至于这头黄牛,自然便是这带路汉子所要的报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