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混迹在琉璃厂的日子 » 第三十八章 范大夫

第三十八章 范大夫

    “掌柜的,那老叫花子被尚珍阁的小韩掌柜和长贵儿给抬进去了。”

    拆完板儿,打开店门后的成顺回到贾方轩,朝着坐在椅子上嗑瓜子儿的余旺财说道。

    “你看清楚了?”余旺财闻言顿时来了兴趣,把手里的瓜子儿丢在桌子上,直起身子问道。

    “看的真儿真儿的,是小韩掌柜带头抬进去的。”成顺回道。

    “看到没,还TM是太年轻,做事儿不考虑后果,以为随便救个人就真能成佛了,我呸!”余旺财不屑的吐着瓜子壳。

    “谁说不是呢!”成顺若有所思的点头应道,“死在店门口就够隔应人的了,他们还敢抬店里去,也不嫌晦气。”

    “你过去看看,人到底死没死,他们报官了没,要是没报官你就替他们报喽。”余旺财突然站起来很是感兴趣的吩咐道,“注意点儿,报官的时候千万别说那老叫花子在咱们店门口儿呆过!”

    成顺面色为难的瞅了自己掌柜的一眼,缺德的他见过,这么缺德的眼前这位在琉璃厂还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

    “掌柜的,要去您去,这么缺德的事儿,我可干不成。”成顺嘟囔着回了一句。

    “你TM,你到底还想不想干了,不想干马上给老子滚!”余旺财怒目圆睁。

    成顺拗他不过,只得悻悻的退了出去……

    长贵端了一老海碗又甜又咸的温水过来,韩子奇见到又好气又好笑,让他把水转到一茶碗里,这才端起茶碗把水凑到那老叫花子的嘴唇边。

    那老叫花子虽是饿得已经晕过去了,但求生的本能还在,嘴唇刚碰到水,就无意识的咂摸起来。

    一小碗糖盐水灌了有七八分钟,等韩子奇耐着性子灌完后,那老叫花子眼皮动了两下,居然直接醒了过来!

    “这位小爷,是您救的我?”老叫花子嗓音沙哑颤巍巍的开口问道。

    “老先生,不敢当您如此称呼,您觉着怎么样了?”韩子奇见那叫花子已经醒了过来,也便不由得松了口气。

    “您这是救了我一命呐!”老叫花子挣扎着便要起来。

    韩子奇伸手把他按住,随即道:“我看出来了,您这是饿的。我让师兄先去给您弄碗黏糊糊的小米粥喝着,先把胃将养一下,您这饿急了的,不能暴饮暴食。”

    当田守长领着一位洋大夫火急火燎的赶到的时候,刚一进门,就看到那老叫花子一头蒙在桌子上,“稀里呼噜”的吞着一碗热粥。

    “不成,不成,你不能吃这么挤(急)”那洋大夫刚一进门,看到正在狼吞虎咽的老乞丐,顾不得其他直接上前阻止道。

    待那洋大夫走到老乞丐身前,看清对方只是抱着一碗小米粥在吃,这才微微松了口气。

    “整的不错,他这个状态可不敢胡吃海塞。”那洋大夫虽说带些口音,但也是一股子的京腔味儿,看来在北京城呆的时间不短了。

    “子奇,这位是范大夫,北京协和医院的主治医生,以前给皇上瞧过病的,我也是赶巧儿了,半路上刚好碰到范大夫出门吃早餐,就直接把人给请来了。”田守长介绍道。

    “范大夫,您好!”韩子奇朝对方招呼道,“麻烦您给瞧瞧,这位老人家身体状况怎么样?”

    “当然。”范大夫说着拿出了听诊器。

    “我看他身体没什么大的毛病,就是饿晕了,现在吃了些东西,已经缓过来了。”范大夫拿着听诊器在老叫花子心口听了一会儿道,“你们刚才都给他吃了些什么?”

    范大夫有些惊讶,眼前着老叫花子虽然刚刚苏醒,但心跳已然有了力度,单纯喝点儿小米粥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范医生,他苏醒之前我给灌了一碗白砂糖加盐和的温水。”韩子奇开口回道。

    “你干的很好!”范大夫满意的点了点头,“还有现在只给他吃小米粥,也很好,他得养上两三天才能吃那些油腻的东西,你学过西医吗,怎么会这样子处理。”

    “闲来无事,看过几本书。”韩子奇谦虚道。

    “那可以麻烦你来诊所做我的助理吗?”范大夫略带希冀的问道,“我现在的助理是个美国人,他不懂中文,每次带他出去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范大夫,您不是协和医院的主治医师吗,怎么还自己开了个诊所?”韩子奇闻言好奇的打听道。

    “NO,我只是协和医院的挂牌医生,偶尔过去做个手术而已,诊所才是我的主业,协和医院不救治穷人,我不喜欢。”范大夫摇了摇头回答道。

    一番交流下来,韩子奇才明白范大夫具体在北京做着什么。

    范大夫,德国名字叫做弗里德里希,因他刚来北京时介绍自己时不少人听的绕口,渐渐接触多的北京人就只取了他名字的首音,称他为范(弗)先生,后来叫的人多了,他自己也就习惯了。

    民国时期,来中国的大多数外国人,往往是奔着侵略的目的来的,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之后,各国侵略者蜂拥而至,无一不把中国当成他们的盘中的一块香甜可口的蛋糕。

    他们或在中国建立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甚至成本几乎为零的劳动力,来为自己创造利润。

    或在中国开设矿场,直接威胁当地政府,把煤矿、铁矿等自然资源毫不客气的直接掠夺。

    或在中国开设商场,直接倾销纺织品、火柴、煤油、白面乃至于针头线脑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用品。

    有些甚至直接开始大烟馆、赌坊、银行等,直接进行经济上的财富掠夺……

    当然,也有一批人抱着一丝改造中国的少的可怜的善意而来,当然他们的目的也只不过是通过改造思想的方式,来完成自己对中国人的改造亦或者统治。

    这些人以基督教徒或者天主教徒居多,不管你信上帝、耶稣、天主亦或者圣母玛利亚,国内统一将其称之为新教。

    这些洋人来国内传教,往往以开设教堂、医院甚至于福利院、女子学校等非营利性机构为主。

    他们并不局限于在大城市开设这些,就连目前无人问津的乡镇村落,也常会出现他们的影子。

    饱受战火、侵略、军阀、天灾等各类灾难祸祸的老百姓们哪里见识过这些东西,不要钱免费吃饭、免费看病、免费读书认字……

    对他们而言,信仰什么耶稣、天主之类的新教,确实比自己求神拜佛管用的多。中国人向来是实用主义,既然成为新教徒可以得到好处,那么他们对此自不会有太多抵触……

    说实话,基督教等能在今后的中国有着那么广泛的人群基数,实在是民国前后这段时间里他们在国内打的底子太深了……

    范大夫来北京就是为了传教,他是北京基督教会崇文门教堂的牧师,每周必做礼拜,逢人便传教义。

    虽然如此,他所开的诊所也确实帮助了不少北京底层的穷苦大众摆脱了疾病的困扰,也因此发展了不少的教徒。

    “范大夫,很感激您能邀请我做助理,可我现在经营着一家书店,确实不太方便到您那边儿去。”听罢范大夫的介绍,韩子奇很是可惜的婉拒道。

    “你?”范大夫很是吃惊,“你这个年纪居然就有了自己的书店?”

    “那是当然。”一旁的田守长插话道,“范大夫,您可别小看我这个师侄,他就是通州那边最大的台湖书店的掌柜的!”

    “台湖书店我听过。”范大夫点头道,“上回我还让一个朋友帮我从台湖书店买了一本歌德的书,德文版的,我在荣宝斋都没找到!”

    “范大夫,以后需要什么书直接找我就行,台湖书店虽小,但里面却包罗万象,只要您需要的,我都能想办法弄到。”韩子奇笑着朝对方道。

    不管怎么说,这个范大夫算是个正派的洋人,加上他在北京城的洋人里身份不低,医生、律师之类的在国外都是极有背景的人物,那所谓的禄大人不过一个文物贩子,单凭身份想必是比不上范大夫的。

    跟范大夫搞好关系,这也让韩子奇能在北京城多上一张护身符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范大夫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没能让韩子奇成为他的助理,但有了台湖书店,他今后需要什么书籍资料就会省出许多事儿来,也不必动不动就从欧洲或者美国往这边邮寄,他很多朋友也需要这么一个书店。

    韩子奇陪着田守长送走了范大夫,这才来得及去理会早就喝完粥的那个老叫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