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汉之百姓天下 » 第十九章 襄平会议1

第十九章 襄平会议1

    经过二十多天的路程,一行人终于到达襄平,此时已经进入六月了。

    贾诩和荀彧等人先一步到达襄平,按照刘英要求,王府不要修建,把朝廷拨下来的钱用于修建学校。

    第二天,刘英组织大家过来开会,看到甘宁,连忙问道:“兴霸,大海航行还习惯?”

    “殿下,现在我们只能沿着海岸线航行,上次殿下告诉我,要造一些新式船只,不知何时?”

    刘英哈哈一笑,“接下来首先要选地址,兴霸还得去一趟交州,要造新式船,需要大量的铁力木才行。”

    甘宁想都没想,说道:“殿下放心,甘宁一定找到铁力木并带回来。”

    刘英点点头。

    这次参加会议的人很多,除了戏忠、张辽、高顺因为组织移民暂时无法到来,其余人都到齐了。

    看到马钧,刘英问道:“德衡,最近练习如何?”

    “殿下,现在只要说话前,轻轻呼吸一下就能正常说话了。”马钧立马行礼

    “那就好,接下来就需要你做大事的时候了。”

    “文若,你先介绍一下辽东的情况?”刘英说道

    “喏”

    荀彧站了起来,说道:“殿下,各位同僚,辽东郡下辖18个县,治所就在我们目前处的位置襄平。

    整个辽东人口大约29万多,这是十年前的数据,不过,去年黄巾之乱时,大量人口进入辽东,这两天我们通过走访了解,目前整个辽东大约50万人,襄平人口最多,整个襄平县大约10万人口,襄平程大约6万人。

    襄平以西是鲜卑,不过,辽东和鲜卑之间有大山作为天然屏障,西南的乌桓长期劫掠辽西,辽西有公孙瓒将军镇守,基本威胁不到辽东。

    辽东目前最大威胁是高句丽,高句丽原本属于大汉,王莽篡汉时,大汉内乱,高句丽乘机独立,到了光武帝,逐渐形成真正的独立,原本辽东三郡,在高句丽餐食下,逐渐只剩下辽东郡。

    辽东目前有郡兵4000人,各县有县兵200-500人不等。

    辽东郡都尉叫陈齐,在辽东是贪赃枉法,部队士兵怨声载道,我们刚进入辽东时,此人想军事对抗,文和和我们商议,直接将其拿下,等候殿下发落。”

    刘英满意的点点头,“你们做得很好,按照律法定案,此事交由元浩负责”。

    田丰一脸懵逼的回答道:“喏”。

    “大家有疑问,我不妨直说,到辽东时,父皇已经同意我在辽东可以全面进行革新。

    我想问一下大家,为何遇明君而兴,遇昏君而亡。”

    所有人都不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太敏感了,就是蔡邕也不敢说。

    刘英嘿嘿一笑,说道:“你们顾虑我懂。

    我在此宣布两条:

    1、辽东属地从今以后取消跪拜之礼,只跪自己长辈,不跪任何人。

    2、辽东属地,无论何人不能因言论定罪。(出卖民族的人除外)”

    听完蔡邕就想反对。

    刘英直接说道:“这两条不是商量,而是从今以后写入辽东法律。

    我知道大家此刻不是很理解,我希望我们的脊梁是不屈的,面对欺压、面对外族侵略时都能保证我们的脊梁不弯曲。”

    此时所有人都是敬佩的看向刘英,特别是田丰,他没想到刘英胸襟如此宽广。

    田丰第一个站起来,接着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喏”。

    “很好,接着刚才的话题说,之所以有明君和昏君,除了个人能力外,更主要就是法律不健全,个人权力过重。

    我常常在思考,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说句实话,我有不少想法,但是需要实践才行,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初步的设想是,把辽东所有事物划分成:军事、政务、监察。

    军事独立成立总司令部,下设参谋部、后期部、装备部、情报司、地方物装部等。

    政务成立政务院统一管理,和尚书台类似,不过,部门更加繁多,部门根据需要进行设立。

    监察我准备做一些调整,目前主要设置三个部门,一个是法院,是专门负责定刑的,他根据警察局提供的证据进行量刑。

    另一个是警察局,警察局只负责抓捕和收集证据,而没有审判权。

    还有一个就是检查院,这个部门是专门对官员进行监察的部门。

    ……”

    刘英初步说了说,只见整个屋子里面的人鸦雀无声。

    谁都能看出这带来的好处,不过荀彧说道:“殿下,官员有人监察,那么执法的人谁来监察呢?”

    刘英鼓掌说道:“文若问得好,我的想法是,单独设立一个部门,监察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要受到监察,这样就形成交替监察。”

    几人越想越有道理,看来这条路可以试一下。

    田丰带头鼓掌,接着所有人站起来鼓掌。

    鼓掌的习惯还是刘英带给大家的。

    刘英示意大家停下来,继续说道:“目前,我们可用之人不多,我准备向天下求才,不论出身,只论品德和学识,三个月后在襄平举行一场考试。”

    在场之人听到考试有点不能理解,贾诩说道:“敢问殿下,何为考试?”

    “文和,例如,我们总共出20道题,根据题目难易定分,总分100分,考试80分为良好,90分为优秀,60分为及格……。

    通过这种方式选出我们需要的人,这就是考试。”

    其他人都是摩拳擦掌,唯有荀彧露出一抹忧虑。

    “文若不必忧虑,我自有计较。”

    “接下来先布置工作,我一直给大家强调,枪杆子里出政权,那么军队是我们立身之本。

    我已经更改了军制,班、排、连、营、团、师、军……,这是我们接下来的编制。

    一个班20人,含正副班长各一名。

    一个排三个班,含正副排长各一名,总计62人。

    一个连三个班,含正副连长各一名,政治主任一名,教员一名,总计188人。

    一个营三个连,含正副营长各一名,政治主任一名,医师一人,警卫五人总计593人。

    ……以此类推。

    目前我计划先组建10个营,此前十名连长全部晋升为营长。

    贾诩任参谋部参谋长,沮授任后勤部部长,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喏”所有人异口同声的答道。

    “田丰担任法院大法官。

    荀彧担任政务院院长。

    戏忠担任王府秘书长。”

    大家虽然对这些官职有些陌生,但是很快就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了,所谓秘书长,说穿了就是刘英助手。

    “喏”

    “另外,我计划增设教育部,由政务院管辖,教育部部长由王府太傅蔡邕先生担任。”

    蔡邕立即说道:“喏”。

    “设立卫生部,由华佗和张机分别担任正副院长,每个月会有专项研究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