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莲弓狐剑驭怒马 » 第21章 大家一起捉泥鳅

第21章 大家一起捉泥鳅

    夏先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抬头看看奚连生,就又接着往下说道:

    “当然啦,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一家之言嘛,我只管说说,你们听一听也就算了,可别太当真喽。你们要是较起真来一条一条地去抠,估摸着这名字可就起不成了。哈哈哈……”

    夏先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显得有些累了,他稍稍停顿了片刻,低下头来静静地沉思着。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又抬起头来看向奚连生夫妇和婴儿,好像想起了什么,语气轻快地对他们说:

    “哦!你们看,我差点忘记了,晌午呐就在我这儿吃饭。你们回去以后呢,照我说的把孩子生辰八字这些信息开列出来,明天再来跑一趟。孩子的名字嘛,容我仔细考虑考虑。”

    奚连生夫妇当然不会留下来在书院里吃饭,他们遵照夏先生的安排,回到家后将婴儿的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基本信息详细列出。

    第二天一早,奚连生又着急慌忙地把它送呈到莲溪书院。

    夏先生收到后并未打开观看,他将纸张往书案上一放,提起毛笔用正楷在上面写道:“姓奚,名岩松,字松涛。”

    又同样用正楷另外书写了一副对联附上:

    岩者山石之上石山之下峭壁挺起青松志

    松乎木公则左公木则右立根原在破岩中

    外加一个横批:

    观岩听松

    奚连生手捧字纸和对联,欣喜非常,如获至宝,再三拜谢后辞别夏先生,一路哼着小曲乐颠颠地跑跳着回到家中。

    他将写有名字的纸张交给妻子如花掖进孩子襁褓里,抱起孩子一遍遍地轻声呼叫着:“岩松、岩松,奚-岩-松……”

    他又请人将对联裱糊完毕后规规矩矩地悬挂在堂屋正墙上,久久立于对联前面,反复观看,认真揣摩,深入思考,顿时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对夏先生油然而生出崇拜、敬仰、羡慕和感激之情。

    那奚岩松从小就不让人省心,刚生下来就满口乳牙,一头浓密的黑发,齿如编贝,发似墨染,三岁时方才张开口咿呀学语,五岁时始能迈开腿蹒跚学步。

    奚岩松长至七岁时,便常常趁人不备跳进莲溪中洗澡,游弋于莲株之间,玩耍于荷叶之下,击水于莲花之旁。

    每次从水中走上来,他都要摘下一朵莲花带回家,恭恭敬敬地送给娘亲甄如花。他说,娘亲名如其人,人如其名,真的就是一朵永远漂亮的莲花花。

    人们看他这样喜欢莲溪、莲花,就都叫他作“莲花少年”。

    “莲花少年”奚岩松八岁这年初冬时分,莲溪里的莲花开败,荷叶飘零,正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之时,而水下的莲藕刚刚收获完毕。

    天刚蒙蒙亮,地主林步银就背着手和管家林福围着书院周围的东莲溪到处转悠,他们走走停停,指指点点,说说笑笑。

    这一片莲溪原来是归属于莲溪书院的,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地主林步银的了。

    莲溪里沉积的淤泥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莲藕和鱼类的生长都很有利,但是时间一长,溪底就会淤积很多枯枝败叶等杂乱污秽之物。

    这些东西会腐败变质,孳生有害细菌,释放有害气体,减少水中氧气含量,从而殃及莲藕和鱼类。

    一般来说,每隔两到三年就要为莲溪放水,清理淤泥,恢复莲溪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来年莲藕种植和鱼类放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看来,今年又要为莲溪清理淤泥了。

    经过两天两夜的捕鱼、放水和五天五夜的晾晒,这处莲溪底部的淤泥表面已经收缩、固化,渐渐地变得稍微硬实起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轻微的龟裂现象。

    这时正是人工清理淤泥的绝佳时机,也是村里的穷人家和小孩子们渴盼许久的狂欢盛会。

    林步银的雇工人手一把大铁锹纷纷跳进莲溪里面,挑起淤泥用力地向岸边狠狠撇去,松软的淤泥块儿被远远地抛甩在岸边结结实实的土地上,泥巴顿时四散溅开,炸开了花。

    就在泥巴花开花落花满天之际,那些原本就藏身于溪底淤泥之中的大小泥鳅便跌落进人们的视线里,被一只只羸弱无力的手飞快地或掐或抓或捧着放进随身携带的容器里。

    捉泥鳅活动是林奚村多年来的传统习俗,这一天莲溪主人开放整个莲溪,由他雇人清淤挖泥。但凡是林奚村人,不分男女老幼,无论贫贱富有,都可以在岸边捡拾泥鳅,也可以跳进莲溪底部挖开淤泥来捉泥鳅。

    为了维护捉泥鳅活动的官方权威,显示出这项活动的正规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林步银还特意拟定了《关于林奚村捉泥鳅活动的规定》,到处张贴在村子里:

    ①凡在林奚村居住或做工的人,均可自愿参与捉泥鳅活动;

    ②谁捉谁有,多捉多有,不捉没有;

    ③不得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巧取豪夺;

    ④不得跑马圈地,画地为王,先占先得;

    ⑤不得私自雇人或强迫他人为自己捉泥鳅;

    ⑥不得买卖或胁迫他人买卖所捉泥鳅;

    ⑦违反上述规定者将没收所得,并取消当年度捉泥鳅资格,情节严重者(如③④⑤⑥)上报官府备案,定将严惩不贷;

    ⑧本规定未尽事宜,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不得不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林奚村独具特色的捉泥鳅活动,可以说是一道绝无仅有的亮丽风景线,成了地主豪绅对穷苦人绝无仅有的表达善意、显示怜悯的平台,也是穷苦人家难得一遇的收获时机和狂欢盛宴。

    “莲花少年”奚岩松这一年刚满八岁,他和父母一起参加了这一场热闹无比的活动。

    他们在岸边捡拾了一些泥鳅,但是岸边捡拾的人太多,污泥又溅得厉害,澎得浑身上下都是斑斑泥点,块块污痕。

    奚岩松想到自己夏天每天都要跳进莲溪里面洗澡、游泳,还没有真真切切地感受过光着脚丫子踩在溪底泥土上的滋味。

    他趁父母不注意竟然独自一人跑进莲溪里面,要在莲溪里面痛痛快快地捉泥鳅。

    奚岩松看中溪底的一块地儿,他用小手挖开泥巴仔细地寻找着泥鳅,不大一会儿就捉到有七八条。

    他高兴极了,更加卖力地挖起泥巴来,挖着挖着,忽然感觉手指一颤,像是碰到了什么硬东西。

    他急忙四顾张望,见别人并未注意,就赶紧放下系在腰间小鱼篓,双手下去将泥里的硬物取出,拿在手里看时,却是一块看脊瓦。

    他并不认得此物,有些失望,一把将看脊瓦掼在脚下,气呼呼地骂道:“啥破玩意儿!”

    奚岩松正要再换个地儿挖开泥巴捉泥鳅,耳边忽然传来“吱吱”的叫声。

    他倾耳细听,却怎么也听不到了。他刚要抬脚走开,隐约又传来“吱吱”的叫声,这次听得清楚些,但是仍旧分辨不清方位。

    奚岩松灵机一动,慢慢蹲下身去,然后假装挪动脚步,果然“吱吱”的声音就又响起来。

    这一回奚岩松不再犹豫,果断地伸出右手用力插进看脊瓦下面的泥巴里,一把就把他揪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