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一生为荻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折

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折

    六月,宴都下了一个月的雨。绵绵不绝,丝丝成线,常对山空思不见人,对窗读信不见月。

    明明说好了归期,我的心始终难以平静。

    目眺千山,千山望不尽;碧溪悠悠,春花秋月几度。

    有时在屋前呆坐,一整日忽过;有时进城入茶楼,喧嚣嘈杂乱耳。

    花草无色,食饭无味,辗转无梦,宴都城始终一派祥和。

    凭风不解语,青山不会意,日日翘首以盼,日日左右难眠。

    林庭之,我明明应该很开心,为什么我会觉得这般难过呢?

    “姑娘,您又去衙门捐款了吗?”

    一道温言问候,让我回过神来。

    七月,前线又添伤亡,战线愈长,出现了物资不足,朝廷召集商户集款集物,又在衙门设箱,供平民捐款。

    我看了眼茶摊小二,喝了一口粗茶,便放下了纱帷,起身离去。

    秋风渐起,道有金黄落叶。时至九月,听闻两军已疲,仅剩下最后一块争夺之地,而那人始终没有归来。

    我有感觉,这个秋天,他是不会回来了。

    “来喝!游大官人今日雅兴,可否作词吟唱一首呢?”

    道间,闻醉酒之语,我不由停步。

    抬头处,楼阁间,一散发的中年男子斜靠,面上酣醉,遥对杯中酒,醉笑道:“劝君莫惜金樽酒,少年正值读书时;劝君莫做卖酒户,薄利多劳反避识。劝君莫嫁痴书生,自古书生皆薄幸;劝君莫待塞上客,独守空闺月月盈。劝君莫思明日事,今朝买醉扁舟子;劝君莫把功名考,趁需年华多谋金。……”

    声渐隐,只闻得酒杯掷地之声,楼上酣笑,座中人已醉。

    我恍了恍神,忆起了一件久远的事。前年宴都城中鸿语姑娘留下病根不能有孕的消息,是我传出去的。这个秘密,我谁也不会说。

    我收回了目光,继续走着。

    此刻,耳畔别无他响,我终于忆起了那回信中的只言片语:

    庭之:来信即复。归期渐近,我心愈急,不知何故。日夜喜盼君平安归来,日常饮食,从一而旧,虚位以待,又茶饭不思,容颜憔悴。值此临期,本不愿劳你多思,奈何思切情重,心热如别。

    往日数次劝君莫思我,而今方知我心不受。望尽千山,千山不在眼。每每忆及城门一别,辗转难眠,君音远矣。时对月凝思,恨异族凶残,以至见月而空怨不顾。夏秋日长,须臾不愿多等。林庭之、庭之、松玉、玉哥哥、阿玉,我想你了!时眼前恍惚,恐病矣。此病不绝命,惟愿君谨记归期。待君归来日,此病则无药而全消。

    思绪涌来,我暗自摇了摇头,自责满心。我怎么能写出这样一番让他牵肠挂肚的话呢?

    翌日,我刚欲出门,想去城中听听有无新近的消息,便在旁边遇到了一位熟人。

    “姑娘好。”

    季大人,我已许久未见。此刻,我心中一阵恍惚,隐隐有些不安,“不知大人到访是……”

    他面上淡然一笑,“庭之日前来信道谢,这封信是夹在其中的。特意为姑娘送来。”

    我颤抖着手接下了信,“他,可好?”

    面前人摇了摇头,“信中并无旁述。大军接连收复失地,致使月牙族西窜,想来已在清理战场,不日将会回返宴都,姑娘不必忧心。

    “此信夹在战报之中,庭之许用了些关系,又因我职位之便,才寄于我处。姑娘且安心以待。”

    闻言,我松了口气,“多谢。”

    “姑娘可有回信需要我寄去?”

    “有。”

    我点了点头,忙进了屋,环顾四处,提笔茫然,终是无话。

    最终,只一味“当归”。

    季大人接信只看了我一眼,便阔步而去。

    人影远去,我忙拆开了书信。信中,只一“安”字。

    见字心折,顾不及他,我忙跑向城门而去。

    人群簇拥之中,嘈嘈切切,站立旁听,始有悲声传来。

    “诶,听说了吗?五日前月牙族背水一战,包围我军一小队,怎料我军早已在外埋伏,全歼敌军呢。”

    “是啊!我军人才辈出,听闻此战之所以得胜,还是靠了那支小队中的一参兵。听闻他往日就杀敌英勇,屡建战功,此次主动请缨作饵,带队夜闯敌军腹地,烧其粮草,才得以获胜呢。”

    “如此良将猛士,真是天助。不知其下落如何?”

    “听闻那支小队百人,只逃出了两三人,其余尽殒身于大火之中。不过遍野焦尸,具体恐怕也难以确认。”

    “诶,你们还听说了吗?平南候听闻消息,昨日连夜上书请命寻到那支小队呢。”

    “哦?这其中不知有何渊源?”

    “据说,那位世子爷当年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参兵去了呢。皇上听闻,已下令不惜代价寻人呢。”

    “许是骇人听闻,那位世子爷许不在那支队伍中呢……”

    切切话语不断,我看了眼手中的书信,只觉心底一片冰冷。

    五日,五日前发生了什么呢?我记得那日我什么也没干,无心他事,只在厨房做饭时误伤了手。

    我不由看了看手掌上的一点疤痕,心中思绪纷飞。

    季大人为何要给我送信呢?因为速度更快吗?平南候为何要上书请命呢?因为心忧不容一点闪失吗?

    如果他们口中之人就是他,如果他真的出了事……我记起来了!

    那日回信,我确实写了那样一封叫人牵肠挂肚的书信,可终觉不妥,又揉碎重写了一封。

    庭之:得见信中臆想之景,当真令我捧腹好笑。尚有半年光景可待,君何须心急若此?我就在此,还恐娶不到乎?闲暇念君,忆起往日所写书信,字字还原复写,封存如初,已有数叠,只待来日交与君手。

    来信拜读再三,始觉心热。想来日,君战袍赫赫,手持长缨骑马而归,耀耀若灼华之日,必令我倾倒……

    我不断回忆着那封信的内容,只觉头痛欲裂。

    我又看了眼那个“安”字,笔笔有力,乱我心扉。

    朔风渐起,这一秋终究过去,而本该归来的人,始终没有音信。

    当归,当归,说是夏末,秋末亦未归。

    日日凭信慰思,只觉音容笑貌俱远,心折难鸣。

    林庭之,你再不回来,我就要忘记你了。

    ……

    昨夜,梦里下了一场雪,翌日推门而出,当真是落雪满山。

    我被这雪搅弄了心境,大步进了城。

    今日的宴都城冷清了几分,不过仍旧热闹如初。

    城东的告示墙边,此刻,挤满了人,我努力踮着脚,留意着过目的每一个名字。

    “诶,听说了吗?广南侯府的那位世子爷找到了呢。”

    只耳畔一语,便叫我再无力气。

    “听说那位世子爷改名换姓,五年前就偷偷参了军,这些年一直在边塞戍边御敌,与士兵同食同寝,只字未提身份,两年前大战爆发,世子数次奋勇杀敌、身受重伤,后来才被一副将认出呢。”

    “这么说那位主动请缨的参兵,就是世子咯?”

    “可不是,听闻人找到时周身皮肤烧毁严重,手中紧攥着一柄长剑,苏醒后,所言不过半刻,就断了气呢。侯爷听后病倒在床。如今大军已在返程途中,只怕不久就会抵达宴都了。”

    “唉,林世子当年战败,如今又以身殉国,一生荣辱全系敌寇,真是可悲可叹呐。不知世子临终之时说了什么?……”

    悲音入耳,我心悲痛不能自抑,只觉通体冰寒,有些站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