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给朱元璋一个大嘴巴 » 第23章:为了后代子孙活的轻松点

第23章:为了后代子孙活的轻松点

    什么玩意儿?

    秦上一整个大吃惊,很是不明白老朱头和大哥朱标玩的这是哪一出。

    二桃杀三士?

    这也没两个桃,三个士。

    怎么杀?

    用皇位和太子位试探他这个秦王?

    还不如拿两个桃呢。

    虽然他不是孙猴子,对桃子没有多大的执念。

    但是桃子至少解渴。

    皇位。

    太子位。

    能干啥?

    看朱元璋,还有大哥朱标就知道了。

    全年无休。

    996还真的是福报。

    007才是常态。

    皇帝......狗都不当。

    太子......更是狗都不可能当。

    历史上的太子能有几个有好结果,顺利继位的。

    秦上有时候都在想,朱标之所以先一步朱元璋薨逝,会不会就是被太子之位诅咒的。

    “不想给我两块飞地当封地,就直说,说什么让我当皇帝,让我当太子,当我傻啊。”

    秦上起身来到朱标身边,搂着这个大哥,看向朱元璋,很是鄙夷。

    “大哥咱爹想害我,你跟咱爹在一块也学坏了,竟然睁眼说瞎话,说我有帝王之姿,可为太子,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老朱头,学好不容易,学坏还真是一出溜的事。”

    摇了摇头。

    直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记忆里仁慈宽厚的朱标都开始学会捧杀了。

    “嘿。”

    朱元璋被秦上气的一乐,抄起一本奏疏想扔向秦上,又见秦上跟大儿子朱标兄弟两并排搭肩站着,怕奏疏打在大儿子身上,索性就扔的偏了一些,力气小了一些。

    “你大哥怎么就跟咱学坏了,咱这皇位上是有刀子,还是有刺,坐不得,你就不想坐一坐感受一下。”

    虽然很满意这个二儿子对待皇位,太子之位的态度,但是朱元璋对秦上刚才说的话,很是不满意,非常的不满意。

    “二弟,你我兄弟,谁坐太子之位都可以。”

    太子朱标言语真诚,不像是在说谎。

    秦上伸手一把接住朱元璋扔过来的奏疏,没看一眼,扔给一旁的王公公,重新将奏疏放回朱元璋的桌案上,刚才扔过来的那一本奏疏,就是王公公捡起来放回去的。

    虽然他不知道大哥朱标为什么不想当太子,但是他莫名的有一些理解,在老朱头手下,连当官都是属于地狱难度,每天随时都要做好被砍头的准备,想来当太子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表示安慰。

    朱标见秦上如此,以为二弟要接他的太子之位,很是感动,终于能够让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了。

    没想到。

    秦上并没如他的愿。

    “大哥你就老老实实的在太子之位上待着,然后等咱家老朱头薨逝,接老朱头的皇位吧。”

    “咱们还是说说给我两块飞地当封地的事情成不成?”

    “讨论什么皇位,太子之位,多晦气。”

    “那玩意儿谁当谁傻,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的比牛多,有什么好当的,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不是被骂暴君,就是被骂昏君,总之就是昏庸无道,残暴不仁。”

    说着话。

    秦上吩咐一旁的王公公去把大明的疆域图拿来。

    “嘿。”

    朱元璋又又一次抄起桌案上的奏疏扔向秦上,今天已经被这二儿子气破防三次了。

    秦上看不上他的皇位。

    朱元璋多少有点恼怒在里面,戎马半辈子,给老朱家打下的这份基业,就算是老朱家的列祖列宗们都要说他一句光宗耀祖,给老朱家长脸。

    可到了二儿子这里,竟然不挂用。

    这到底是不是他儿子。

    朱元璋觉得很有必要今晚去坤宁宫问问妹子,当初在怀老二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意外。

    而朱标很想说。

    他就是那个傻子,坐在太子之位上,不得后退。

    但谁让他是大哥呢。

    就只能做好榜样,不能给弟弟们留下任何不好的典范。

    见王公公将大明疆域图拿来交给秦上。

    朱标上前跟秦上一起把大明疆域图展开,放在朱元璋跟前的桌案上。

    既然二弟想再要两块飞地当封地,总要看一下再说,这里又没有外人,父子三人,同意与否,即使说出来,也不需要担心外传。

    “二弟,你还要哪两块飞地作为封地,不如在西安附近给你增加两个府的封地,这样你也好管理,飞地大哥怕你鞭长莫及。”

    展开大明疆域图。

    太子朱标自始至终都以为秦上是觉得自己的封地太小,又怕父皇不同意,才会要求再要两块飞地作为封地。

    朱元璋也是如此认为。

    不然他也不至于会因为这事生秦上的气。

    全因他给秦上的秦王封地,已经是诸王中的上等封地,足够好了。

    虽不及南方封地的富庶,但秦王封西安可是十三朝古都,岂非是南方富庶之地可睥睨的。

    秦上如此得寸进尺。

    他怎能不生气。

    不过......

    朱元璋对于二儿子的得寸进尺,也只是生生气而已,并不会把秦上怎么样。

    因为他也很想知道二儿子还想要哪两块封地。

    “说吧。”

    “你大哥在这里,你还想要哪两块封地跟你大哥说,只要你大哥同意,咱就同意。”

    “反正咱这点家业,最后都是要交给你大哥的。”

    朱元璋如同想通了一般,拍了拍桌案上的大明疆域图。

    秦上并没同意朱标将新增加的两块封地放在他自己封地西安周围的提议,也没跟朱元璋搭话,而是低头看着桌案上的大明疆域图,沿着大明的海岸线寻找。

    直到他把两只手分别点在大明疆域图的海岸线上。

    “我要泉州府和松江府这两块沿海飞地当我的封地。”

    “这......”

    朱标看着秦上选的飞地,有点出乎意外。

    “二弟要不换两个府,大明沿海匪患猖獗,不是很安全,倒不如换成靠里面一些的府,离西安远一些也没什么。”

    “老二,你确定要沿海的这两个府的飞地并入你秦王封地?”

    朱元璋属实也没想到二儿子要两块飞地的封地,会是沿海两个府的飞地,他一直以为二儿子想要两块飞地并入秦王封地,是想从江南范围内挑选两个富庶的府,以增加秦王封地的赋税收入。

    大明不善海战,大明沿海的州府,可都是匪患猖獗。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更是下旨裁撤了好几个沿海市舶司。

    这两年朱元璋甚至升起了要彻底封禁海域,让沿海百姓内迁的念头。

    “是的。”

    “我要的就是泉州府和松江府这两府并入我的秦王封地。”

    秦上点点头,给了朱元璋和朱标一个肯定的回答。

    秦王封地没有出海口。

    所以他想给秦王封地找两个出海口。

    而跟朱元璋提换封地的事情,可能有点行不通,不然他很想将秦王封地从西安换到沿海地区,最次也要换到辽地。

    最终思来想去。

    秦上还是觉得给秦王封地多要两个沿海府的飞地的提议。

    朱元璋能够点头同意的概率会大得多。

    这个时期的辽地苦寒之地。

    即使他明知道辽地土地肥沃,抓一把能攥出油来,物产丰富,只要不到万不得已,他才不会选辽地当做封地。

    而秦王封地的西安。

    也有他想要的东西,黑金煤炭。

    辽地有铁矿。

    难选的很。

    还好的是,西安也不是很缺铁矿,足够他使用。

    等到西安境内的铁矿不够用的时候,还可以直取高原之地。

    “泉州,松江两府并入我秦王封地,我还要两府的市舶司权利,答应我,我就去西安就藩。”

    秦上跟朱元璋提出索要泉州,松江两府重开市舶司的权利。

    在这之前。

    泉州府的市舶司已经被朱元璋下旨裁撤,如果秦上没有重开市舶司的权利,那把泉州和松江两府要到手上也没什么用。

    “老二,你可知道咱洪武三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裁撤明州,泉州,广州三地的市舶司的旨意。”

    朱元璋对于秦上索要泉州,松江两府市舶司的权利,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直接否决。

    而是询问起秦上关于他下旨裁撤沿海市舶司的事情。

    “知道。”

    秦上不仅知道。

    还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会裁撤沿海市舶司,过两年还会因为一些原因,下旨海禁,直到内迁沿海百姓,彻底封禁沿海。

    “治理沿海匪患,依靠裁撤市舶司不是办法。”

    秦上表现出对朱元璋裁撤市舶司的旨意满不在乎的态度。

    “总不能因噎废食,沿海有匪患,我还不吃海鲜了。”

    语气一转。

    秦上接着讲道:“老祖宗都知道堵不如疏,与其裁撤市舶司对沿海匪患采取躲避的策略,倒不如设立市舶司,直面沿海匪患,想办法剿灭这些沿海匪患。”

    “想的倒轻巧。”

    朱元璋从桌案上找出一本奏疏甩给秦上。

    “这是你大哥刚刚批阅过的户部奏疏,户部跟咱哭国库没钱了,今年北方多地雪灾,百姓衣不裹体,急需户部拨一笔救灾银子,好让百姓度过这个冬天。”

    “明年北方的百姓还需要春耕,这又需要户部拨银子。”

    朱元璋从桌案上又翻出几本奏疏拍给秦上。

    “这处处都在跟咱要银子,咱是能变出银子来,还是能生出银子来,咱到是想有本事生出银子来,多生一些银子,好给他们。”

    “沿海匪患猖獗,踪迹不定,屡剿不灭,沿海百姓又不堪其扰,大明又不擅长海战,维持市舶司耗费钱财靡费,咱才不得不选择裁撤市舶司。”

    “咱还想内迁沿海百姓,在沿海地区形成足够的无人带,以绝沿海匪患的生存土壤,引沿海匪患上岸剿灭。”

    不知不觉。

    朱元璋将未来打算对沿海地区的决策说了出来。

    “父皇,内迁沿海百姓,是不是在斟酌一下。”

    太子朱标听到朱元璋有内迁沿海百姓的想法,哪怕这个想法还没有施行,他还是想劝阻一下。

    “沿海百姓大多靠海为生,如果内迁,这些沿海百姓短时间内将很难维持生计。”

    “咱也知道,可是不内迁沿海百姓,难道让咱不管这些百姓,他们可都是咱大明的百姓,咱不能不管。”

    朱元璋对朱标摆了摆手。

    “咱可以不在乎那些出海为匪的百姓,人各有命,饿着肚子,就要找食吃,咱不能拦着,咱也不敢拦着,那会拦出祸端,很可能会逼出来另一个朱元璋来。”

    “当年咱小时候肚子饿了,还把刘地主家的牛杀了喂肚子。”

    “咱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

    朱元璋目露凶光。

    “但是他们不能出海为匪之后,还要转回头来对付咱大明的百姓。”

    朱标沉默。

    秦上则冷不丁的说道:“其实我要泉州,松江两府的市舶司权利,还有两府沿海匪患问题,我可以自己解决,不需要户部出一两银子。”

    “可以。”

    朱元璋点头,不给秦上反悔的机会。

    只要泉州,松江两府的市舶司不需要朝廷花银子来维护,不需要朝廷出兵防备泉州,松江两府沿海的匪患,不会拖累大明朝廷的财政。

    朱元璋自然同意给秦上重开泉州,松江两府的市舶司权利。

    太子朱标也是如此。

    “二弟,大哥也同意将泉州,松江两府的市舶司交给你,顺便再让父皇将泉州府的泉州卫八千人划拨给你,已增加你这两府的沿海防备匪患的实力。”

    “可以,咱同意。”

    朱标提议把泉州卫交给秦上,朱元璋倒是不反对。

    既然都打算把泉州,松江两府并入秦王封地了,也就不差这么一个泉州卫,总不能让二儿子白手起家,重新在泉州,松江两府募兵建立防卫兵力。

    又不是当年他起家的时候。

    没办法,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的积攒家底。

    打下这么大的家业为什么?

    还不就是为了老朱家的后代子孙能够活的轻松一些。

    只要他愿意,可以直接给秦上足够的家底。

    “谢谢爹和大哥。”

    秦上很是感谢老朱头和大哥朱标。

    “等过完年,我就去西安就藩。”

    “赶紧滚去坤宁宫看看你娘,往宫里送东西,也不见人,你娘算是白疼你了。”

    朱元璋没好气的摆了摆手,让秦上赶紧滚蛋。

    老爷们:萌新求推荐票,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