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有一本大周科举全集 » 第2章:这里有坑

第2章:这里有坑

    “别再教了,哥哥我早就会了,只是早上起的匆忙,弄反了而已!”

    他觉着用汤匙喝汤不爽利,于是单手端起来,准备仰头干了它,抬头见小表妹正专注地望着他的碗,一副天真烂漫的可爱扑面而来,他不忍喝了。

    “小玉也喝点吧,我也喝不完。”在萧华的记忆中,他平素都会喊她小表妹,但现在不太习惯。

    秦碧玉皱了皱鼻子,吃吃一笑:“就是煮给三表哥喝的,不知味道如何?”

    萧华闻言,知道这是她煮的,于是仰头三口两口搞定,拿出了上班起晚一口喝完八宝粥的本事,将碗底掀给她看,“香!”

    碧玉见他喝的急,忙伸拦道:“慢着些,也没个吃相!若是被姐姐看见了,说不得训你!”

    萧华也不在意:“这几日怎不见二表姐回来?”

    “前段时间,贡院乡试放了榜,一帮文士才子想要弄个集会庆祝,每年都这样,不闹到九月底,那些人是不肯停的。殷姐姐请请了姐姐去应酬。”

    “应酬?接客?”他的记忆里,只知秦红玉身在的青楼叫群芳馆,但了解并不算多。

    他心中有些别扭,但只得面对现实。

    小表妹立马嘟起嘴,握着粉拳,在他肩头锤了两下,见他假装吃痛,这才停下来:“你怎如此胡说?姐姐以前只应过一位贵人,现在姐姐可是清倌人!只去弹琴助兴,并不做别的。”

    “哦,那就好。哦哦,别打,我不是那个意思。那二表姐啥时候会回来?”他胸前又挨了一套降龙粉粉拳,再次假装疼痛,蒙混过关。

    现在细想,单独一个青楼女子,想要挣这份家业财产,这位贵人的来头肯定不小!

    “我也说不准。”

    秦碧玉对外面的事知道一些,但也不多,平时姐姐不说,她也不会多问,平素她只待在家里陪着三表哥。

    说是陪着,其实是奉姐姐的话,看着他,省得他跑出去与街上不三不四的人瞎混。

    她胳膊支在榻上,手指按在脸蛋上,歪头想了想,转而惊呼道:

    “对了,姐姐说,上回劫你的贼人已经查到了,都是北边逃来的乱民,不过人已经逃了。府衙那边也不愿派人去追,尽是拖着!”

    她说完满脸愤恨,很为他抱不平。

    这事萧华有印象,几个说着北方口音的汉子,现在想想怕是有预谋的。

    不过,他刚来到这个世界,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报仇暂时就算了,心道,“不能浪,等我发育!后面再教对面做人!”

    “这种事,就算抓到又如何?都是些没有活路的,早把生死不当回事!唉,世道乱了,根本没得治。”

    凭着二表姐的关系,家里总能弄来一些朝廷每月派发的京报,他闲得无聊的时候也会看这个打发时间。

    近年来大周西北边,特别是渭河左近的土地连年发生旱灾,水道干涸,庄稼颗粒无收,而官府不但不减免赋税,赈灾济民,反而继续强收赋税,强派徭役。

    这还不算,为了应付与东辽的连年战争,甚至还不断加派辽晌。

    百姓根本无力负担,索性弃地逃亡,要么逃入山里落草为寇,要么逃到南方卖身为奴。

    上次自己被袭,乃是他去农庄里查账时,回来的半路上遇到几个流窜的乱民,被劫了道。

    幸好遇到好心壮士相助,吓退了贼人,不然小命能不能保住还不一定呢。

    这些乱民,大多是无牵无挂的青壮,寻不到好的活路,又为当地人所不容,尽做些违法乱纪的事。

    国之将亡,百姓先苦。

    而他根本操不了这个心,将这事放在一边,想着家里的情况。

    印象中秦家本就是商人出身,靠着头脑精明,勤劳能干,积累不小家财,想来这秦红玉也是有遗传的,哪怕身入风尘,依旧不忘经商。

    现在秦红玉手中就有一处茶铺,一处布庄,还有一处农庄。

    农庄由家仆王时独自打理,而两家门铺由秦红玉带着萧华一起打理。

    只是他有些想不明白,这乐籍也能经商?

    按理说,一入风尘,便算是入了贱籍,就不能再从事正经生意,她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他不耻下问,秦碧玉直接笑他这都不懂。

    “大周律规定的事多了,民间又有几个遵循的。多的是法子绕过去!”

    说白了,世道变了,蔑视律法的人多了,根本管不过来,也不去管,甚至官老爷们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别人了。

    他思来想去,觉着秦红玉能有如此家产,这身后的贵人定是来头不小,于是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借一借力,吃一吃软饭。

    至于是不是有些不要脸!

    说真的,他真没想过,他能爬到项目经理的位置上,时刻铭记上一任项目经理的人生总结,“要脸就别干项目!”

    “小玉,你可知二表姐身后的贵人是?”

    秦红玉虽是风尘女子,一般人却不敢惹她,想来这背后定是有贵人的,以前他也略有耳闻,并不完全了解内情。

    “哼,就不告诉你!还敢叫我小玉,当心姐姐训你。”

    她说完,收起汤碗,就要走人,她与姐姐近乎同名,姐姐小时也被长辈称作小玉。

    萧华连哄带骗,总算得到答案,原来是承天府城里住着的寿宁侯,早过花甲之年。

    就这把年纪还出来浪?

    难怪曾听说他早两年就病了!

    寿宁侯虽贵为侯爷,但是吧,乃是已故皇太后的胞弟,是个外戚侯爷。

    在周朝,这外戚爵位最不值钱,都不能世袭,就是一个富贵爵位,仅此一代而已。

    周太祖听取历朝历代的教训,对外戚约束极严,其中一条就是外戚不得任五品以上的官职,更不得为将。

    因此但凡想读书做官的家族,都不会与皇室联姻。

    最重要的是,当今皇帝并不是皇太后生的,乃是皇太妃所生,因此皇太后一死,这寿宁侯家不仅朝中无人,还皇宫无人,于是便告老归乡,移居金陵府。

    因此寿宁侯家也只想当个富家翁,经营起经济,秦红玉卖身所在的群芳馆,正是寿宁侯家的产业。

    不过,一般人也不敢去得罪这位闲散侯爷,二般人也不会轻易去惹他,毕竟身份在那,代表的是皇室体面。

    如此一想,难怪二姐姐能如此自由,他算是明白了。

    萧华见别的也问不出什么,只得等秦红玉回来再做商讨考科举的事。

    只是他在仔细研究了《周朝科举全书》后,竟然才发现,这里有坑!

    说是全书,却只收录了全国两京十六行省的乡试、会试和殿试的试题,以及前三名的答卷。

    至于那些全国各府州县的童生县试、府试,以及考秀才的院试考题一概全无。

    也就是说,他至少得凭自己的本事考上秀才,才能谈乡试的事!

    哪怕他知道这乡试和会试才是天下最难考,也是录取率最低的两场考试,但考秀才好像也没那么简单吧?

    特别是整个江南地区的院试,可是全国最难的的地区!

    那些有些考一辈子依旧过不了院试的,到老也只是个童生。

    而他现在字都认不全,更不用说四书五经了!

    老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但他发现这牢窗挂的太高,就是项目经理也爬不上去!

    他闲在家无所事事,心中却是万分着急,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

    决定先行动起来,家中文房四宝俱全,书籍文册亦有不少,但多是一些琴棋书画的书册和诗词话本之类的。

    还有一些《三字经》、《千字文》的识文断句的启蒙书籍,与一些诸如《算学启蒙》、《盘珠算法》的计账经商之类的书册,甚至还有各个商铺农庄的账册。

    唯独没有四书五经!

    随意翻看账册,想起每年他都要跟着秦红玉学学习珠算和计账,偶尔还得去商铺里查账。

    只是他脑子有些笨,学的特别慢,珠算账册水平有些差强人意,就连小表妹都比他强上百倍,二表姐曾骂他,“就是门前栓头驴,学这久也该会了!”

    因他不如驴,挨过不少打,不是打手心,而是打屁股。

    奇耻大辱!

    突然他灵光一闪,要不要经商呢?

    毕竟秦红玉多少有些财力和背景,以自己的能力想来经商是容易的,做个富家翁也不难。

    思考了会,他果断摇了摇头。

    这年头,没有官方背景的人经商,只能做个小商贩,根本别想做大,否则定会让那些士绅和官老爷给合伙吞了。

    经商的大到一定程度,就连皇帝也会来吃了你,据说周太祖当年就抄了江南首富沈家,直接解决了国库空虚的问题。

    而这寿宁侯年纪太大了,再加上身体又病了,说不定哪天嗝屁了,这个背景靠不住。

    印象中秦家之所以家破人亡,跟那些士绅官老爷脱不了干系。

    这年头真正的大商家,都是长子读书科举做官,次子经营商路家业,这样才能长盛不衰。

    因此,他若是有个功名在身,成为地方士绅中的一员,他萧家也能富甲一方不是。

    至于革士绅的命,他暂时没想过,也没那本事!

    俗话说的好,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作为项目经理没有理想没底线没有原则,只想搞钱!

    过去的他是笨了些,但现在他已经觉醒了!

    这日。

    书房的罗汉床上(榻,上面有桌子),他凭着原主的记忆,与小表妹下起围棋,他总是执黑子先行,但此时黑子已经时日无多,救不活了,索性随意往棋盘里填了一颗子。

    “小表妹,我有意上进,读书科举,光宗耀祖,想去学院读书,就是不知道这束脩贵不贵?”

    小表妹盯着棋盘,十分认真可爱,两只双螺摇呀摇,嘻嘻一笑:“三表哥,你输了!”

    她开心地数起黑白子来,数完后,捧到他的面前,跟他显摆:“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