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有一本大周科举全集 » 第60章:北上

第60章:北上

    腊月初三,萧华三人坐商船从龙浦镇出发,入长江北上。

    每年举子进京赶考,通常都是坐船走水路,过京杭大运河,北上进京,这要比陆路快上许多,还便宜许多。

    商船是商会里的,商会都会给这些举子提供近乎免费的船票,通常一人只要十文天宝铜钱。

    更关键的是,这十文铜钱,还包括早晚两顿简餐,而且伙食还不算差,没什么大荤,至少还是放油的。

    而十文钱放在当下的龙浦镇,连一碗牛肉面都买不起。

    就是这样赔本的生意,商会往往都是抢着做。

    而整个航程,至少要走半月到一个月,主要是看商船沿途装卸货的次数,这样长的时间里,这商船可以说完全贴钱送这些举子进京赶考。

    其实这些商船本是想一文钱不收,奈何这些举人们觉着这样吃相太难看,于是商会的商船也就象征性地收一点。

    也因此,这举子们往往对这本地商号多少有些好感。

    这就是举人们在当下社会的便利。

    萧华所乘做的商船,正是南直隶商会下隆庆昌商号的商船,听说是举子们进京赶考,老早准备了一艘新船,只装了些轻货,都是茶和绸布,不怎么占地方,而且行船要比装沉货的要快。

    商会把这些举子们都集中在这艘商船,船老大是商号隆庆昌的张管事。

    张管事人很和气,知道萧华三人是一起的同窗,于是特地让人将他们安排在一个舱室里。

    “太华,这商号不收咱们的钱,这是图个啥?而且好像还不止是我们,这船上至少住了十几位举人,与我们都是一样,皆不收钱。”

    高承影看着桌子上的饭食,吃了一半,停了下来,左右瞧了会,然后扫了一眼柳飞和铁枣,盯着罗胜和萧华。

    罗胜也有些好奇,他也没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虽然他知道自己中了举后,这地位是上升了些,还是没想到这些并不相识的商号竟然待他们如此客气。

    “你可知这隆庆昌是做什么的?”萧华不紧不慢地吃完口中的青菜,笑着问。

    “不是南北贩卖丝茶瓷器的么?”高承影又扒了一口饭。

    “哈哈哈,做这些行当的商号多了,又不是他们一家。”萧华放下筷子,低声道,“隆庆昌商号是贩盐起家的,这大头还是贩盐,这些丝茶什么的,不过是个副业。”

    “你以为他们干嘛讨好我等?还是对所有举子都是如此?”

    “为啥?我们连个官都不是还能帮他们什么?”高承影问。

    “现在不是,以后可说不准。就算今年不中,以后呢?只要能中进士,做了官,哪怕用不上,也是一份情面。若是用的上,以后上门求见,你是不是也要多少给些面子?”

    “你也看出来了,他们这是广撒网的。你没看出来的是,他们这是长期投资。就算不坐这条船,也有会其它的商船,反正都是这帮人的船,大部分南直隶的举子都是坐他们的船,这些人里面怎么可能没有能当上官的。”

    “再说了,这些费用看着不便宜,其实与他们来说,小钱而已,惠而不费,举手之劳而已。”

    “以后,你们若是真做了官,他们的情面可以给,不过别拿太多,这些人背景不简单。”

    萧华说完,这才又端起碗,继续吃起来。

    高承影嘿嘿笑起来,若是真能当官就好了。

    自从百年前,这举人当官就特别难,原因嘛也简单,就是举人太多,可供他们选择的官职太少,因此,许多没有门路的举人,可能一辈子也当不了官。

    就算能做官,都是偏远地方的,而且还是一下末流官职,几乎没有什么油水的。

    船行了许多日,但速度并不怎么快。

    近百年来,大运河淤堵越来越严重,许多水段河水特别浅,许多吃重的商船极容易搁浅,加上岸边没有指引,晚上行船极危险,因此许多商船都是白天行船,晚上停岸休息。

    再加上,这年关将近,这航道内的船只较多,每次过关卡都要等上半天,这样一来,行程速度自然不快,走了十多天,总算过淮河,进入山东地界。

    次日上午,萧华几人出船舱放风,平时老在船舱内待久了,这人有些憋的慌。

    来到甲板板上转一转,本想透一透气,只是太阳没能出来,起来大雾,前面看不太清,就连两岸都看不清,船工们放缓了船速。

    “小哥,这是到哪了?”高承影找了个在船头望哨的小伙子。

    “这是微山湖,滕县地界!”

    “滕县?”高承影挠了挠头,也不知道这滕县在哪,笑起来,感觉这问了也白问。

    “过江淮了,现在是山东地界了。”萧华多少了解地理位置。

    “哈哈,那过了山东可就是河北了!”罗胜这辈子也未出过了南直隶,因此对这北边了解也不多,不过这些行省还是了解一点。

    船行至中午,萧华三人在舱内用饭,这中饭得自己花钱,不过也并不贵,张管事也就收个成本价,甚至连成本价都不到。

    突然船舱外一阵骚动,大呼小叫声不断,舱内的一众人也赶紧出来看情况。

    “有贼,有贼!”

    “快停船!”

    船头此时也挤了不少人,乱作一团。

    此时,张管事刚站在船头,看了看情况,赶忙命令道:“不要停船,不要停船!打舵调头,打舵调头!”

    此时,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加上天有些阴沉,隐约看见前方是一处城楼。

    “怎么了?”萧华几人跑到船头,向周边问道。

    “你看那边,那旗,还有他们头上系着的红巾,看了么?是白莲教的,现在他们拦下了运河北上的通道。”一位船工指道。

    “他们有兵器,怕是要造反。”

    “马的,这群贼人三天两头造反!”

    “真晦气!”

    “请诸位老爷进舱里稍待!”

    张管事见众举人出船舱,怕有个闪失,赶忙来劝。

    许多举人哪肯进去,这商船调头,也就是说要折头南下,可这如何能行,于是一众举人反而不肯动,张管事也劝不住,只得让几个船工在旁边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