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宣德朝 » 第一百一十九章 爆竹声中辞旧岁

第一百一十九章 爆竹声中辞旧岁

    朱高煦抱着汉王妃韦氏潇洒的回府了,只留下朱棣一个人在生闷气。

    虽说在朱高炽的劝解下,朱棣没有惩罚于朱高煦但还是下大了禁足朱高煦三个月的命令。

    而朱瞻基看了朱棣接下来的操作,便开始怀疑朱棣借着朱高煦此次的“冲动”达成了一项人尽皆知的政治目的。

    朱棣在朱高煦禁足的的时候,立马将陶宪淳这个学部侍郎加了南阁大学士衔。滕定二次升官,成为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而赵王朱高燧本人,也领了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职位。

    原锦衣卫都指挥使亦失哈,成为了东缉事厂第一任厂督。

    东厂,在朱棣的大力支持下仅仅用了一个月便建立了。

    而朱高煦最后的心腹阳武侯薛禄,也被朱棣调去了漠南大营负责统领草原诸部军事。

    剩下的如同同庆侯火真、金乡侯王通等早就保持中立的汉王系人马,也被朱棣调离了北京安排在地方当都指挥使了。

    朱高煦的政治使命已经达成,朱高燧这杆新“平衡木”正式上线。

    而朱高炽这个皇太子,因为朱棣与文官集团的交易而被保住了。但是朱高炽也被朱棣下令不许过问新政事务,东宫对外事宜由朱瞻基这个皇太孙全权代理。

    忙忙碌碌的两个多月,在年关之前朱棣终于是可以松口气了。

    “也还好,这些乱事能在永乐二十年之前完成已经是超出了朕的预期了。”

    接下来朱棣要开启新政的第三轮,工商业发展计划与高产作物的推广。不能用太多的精力耗在朝堂的政治斗争当中,这也是朱棣如此激进的与文官集团达成交易的主要原因。

    是的,下东洋船队在经过大半年左右的航行后终于是传回了消息。

    在永乐十九年三月出海,于永乐十九年五月在日本国建立航海基地派遣了八支先遣船队进入太平洋地区航行探险。

    永乐十九年十月,主力船队出海。

    永乐十九年十一月,第一支先遣船队在经过六个月的航行后成功从阿拉斯加地区返航回来。

    最关键的是,第一支先遣船队与当地的因纽特人交易带回了一袋子土豆、玉米、红薯的种子。

    永乐十九年十二月,剩下的七支先遣船队纷纷返航带回了更为详细的航海图。

    并且先遣船队带回来一个消息,主力舰队已经找准了方向在下西洋舰队司令官王景弘派遣的十艘破浪帆船的引到下登陆了夏威夷群岛。

    当然了,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都是朱瞻基根据航海图看出的来。

    现在这两个地方,被朱棣命名为殷地半岛和珍珠群岛。

    至于说殷地半岛名字的来源,那就要归功于朱瞻基那营销号一般的《殷商东渡记》了。

    反正谣言已经传出去了,不在乎谣言更进一步。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不是以为哪里是印度所以说管他们叫印第安人。

    在大航海时代,不传些谣言还真不一定能激发国民的航海兴趣呢。

    朱棣敏锐的察觉到此番远航的政治红利,立马全国刊印了一千万份邸报。宣扬了下东洋船队的发现,详细介绍了因纽特人与殷商王朝的联系(朱瞻基主笔)与那片大陆的富饶。

    顺便提了下新带回来的农作物,附上皇帝陛下在皇家庄园当中种植亩产八百斤的消息。

    当然也有人提出疑问,大冬天怎么能种粮食呢?

    朱棣对此解释道,这些农作物其实是在夏天就送回来了。朱棣为了亲自认证这些农作物的有效性,特意瞒了大家一段时间。

    而朱棣之所以敢赌上他皇帝的信誉,还是因为下东洋船队的汇报。

    这第一支先遣队在永乐十九年七月就顺着洋流到了阿拉斯加地区,在盛夏的北美洲探险了一个月。见识了北部的印第安人往土地里随便丢了些种子,便收获了亩产六百斤的粮食。

    “盖大明帝国本土以东凡一万五千海里,有一南北两万里、东西一万里之大陆。

    此大陆名曰新中华大陆,上有山川河岳、大漠草原。牲畜繁衍,作物生息。

    自攸侯喜之殷商遗民,我中华苗裔已生于此两千年也。

    新中华大陆之上,有土著百万余人。其称殷商遗民为因纽特人,驱之以北方寒原之地以狩猎为生。而土著者,霸万里之土地却不知珍惜。

    丰美之草原,不知放牧牛羊而任荒废也。

    富饶之平原,不知耕种而渔猎也。

    其渔猎者,亦不知捕网、弓弩之利器。而以蛮力飞镖周游于森林之中,遇猎物则捕之。不遇猎物,则采集果蔬而食之。

    万里之海疆,不知舟楫远航之道亦不知捕鱼于海中。”

    “妈了个巴子的,听说那片大陆有水草丰美的草原呢。若是让咱们去了,还不得利用好了多养些牛羊?”

    “是啊,难怪此番陛下要征募咱们蒙古人去下东洋舰队。原来是因为要考察那片大陆上草原的事情,看来陛下也对那些土著人的浪费而感到不满了。”

    也先跟回来述职的火真在鞑官酒馆里一边喝酒一边看邸报,而火真此番回来除了述职以外更是要向朱瞻基示好。

    “同庆侯啊,你找本将军来干什么本将军心中有数。

    记不记得当年就是在这个酒馆,你为汉王殿下拉拢本将军的场景了?

    那个时候啊,本将军着了你的道让太孙殿下数年都没有信任我呢。”

    “嘿嘿,也先将军何必在乎那点子细枝末节的小事呢?

    当时咱俩也是各为其主,为了完成任务在下也是不得不去算计也先将军你啊。

    可现在形式不一样了,在下已经决定投靠于太孙殿下了。今后咱们共事一主,岂有记旧仇的道理呢?

    如果也先将军还不能放下,那咱们就按照蒙古人的传统来解决问题。在下赔给你一只耳朵,权当是在下认罪了!”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同庆侯都在中原生活这么长时间了,还提草原上的习俗作甚?

    既然咱们都是汉化的蒙古人,那就按照汉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事情。

    这不正好要过年了么,本将军要给太孙殿下准备贺礼。同庆侯若是有想法,不如本将军把这个机会给你可好?”

    “那当然是最好了,不知也先将军你想要些什么?”

    “听闻同庆侯在郊外有一处占地十余里的小庄园,里面有十几匹上好的草原马与西域马?”

    “都送给也先将军你了!当然还包括庄园!”

    “成交!”

    “嘿嘿,也先将军果真是爽利人。

    其实在下也不求太多,在下这把年纪了只想着调回来致仕颐养天年。

    也先将军能够成全在下,在下感激不尽!”

    “都是蒙古汉子说这些屁话作甚?同庆侯你就是别忘了马上便是除夕,太孙殿下的礼物可要准备好。到时候本将军给你引荐,不过能不能说服太孙殿下收了你的礼物本将军就不管了。

    对了,太孙殿下最近喜欢精美的黄金玉石雕刻品。”

    也先说完便起身离开,不管身后的同庆侯火真那真诚的感谢之声。

    “那是锦衣卫?不对,好像是那劳什子的东厂!”

    也先一出门,就看见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闪了过去。

    “怎么东厂的人身后,还有几个人呢?

    那不是太孙殿下的护卫团么,他们怎么监视起东厂来了?”

    也先一眼就认出了赵然与邓云二人,毕竟也一起打过仗自然是很熟悉对方的。

    实际上不是护卫团在监视东厂,而是护卫团与北京的地下黑市的泼皮老大做交易买情报之时被东厂给盯上了。

    赵然发觉之后立马来了个反跟踪,甩掉东厂的人之后便跟着他们身后好瞧瞧这些人都是什么路数。

    其实这种状况在各地基本没有,只有在北京城内才爆发了数场锦衣卫与护卫团大战东厂的事件。

    外地的护卫团,大多都是“编外人员”。是派驻各地的护卫团成员以私人名义招募的合同工,并不在“体制内”。

    这帮没有“编”的家伙,根本不敢管东厂人员的行动。

    而外地的锦衣卫,也对这些从中央来的“巡查组”不敢不敬。

    而京城的护卫团,都是正儿八经的“编内”人员。京城的锦衣卫尤其是是锦衣内卫,更是鼻孔朝天根本不搭理东厂。

    妈了个巴子的,老子是老北京正靖难旗人士。当年跟着上位靖难流过血,你东厂算老几?

    于是乎在锦衣卫指挥同知迟超与护卫团副统领赵然的指示之下,锦衣卫与护卫团对东厂人员在京城内外展开了一场场的反跟踪与打黑棍的行动。

    也先见状便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他立马跑去东宫面见了朱瞻基。

    “太孙殿下!李典正何在?快快叫李典正下令约束护卫团,要不然陛下的雷霆之怒就要降临了!”

    朱瞻基看着也先一脸惊慌的样子,不禁笑道“也先你为何如此的失态?这大过年的不在家陪着你母亲苏世子妃与伯颜帖木儿那小子,反倒是来孤这里作甚?”

    “太孙殿下且听末将一言,末将为太孙殿下陈以利弊!”

    也先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了朱瞻基,还叫嚷着让李蕙玉赶紧去约束护卫团之成员们。

    “怎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大父他老人家设置东厂,分明就是要打压锦衣卫的势力。想必过了年,锦衣卫就要进行裁员了。护卫团此时掺和进去,不是往大父的枪口上撞吗?”

    朱棣在这个节骨眼上设置东厂,绝对不是为了制衡锦衣卫。

    朱棣是要彻底把锦衣卫的权力收回来,再平分给东厂与锦衣卫以达成双方各自力量均衡的场面。

    这看似还是在搞平衡,但内在却是一次政治洗牌。

    锦衣卫当中有一些人跟文官集团走的近,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少锦衣卫既不是军户出身,也不是功臣之后。那些平民出身的锦衣卫虽说有忠于朱棣的理由,但也避免不了与文官集团相互之间的勾结。

    朱棣就是要借机重组锦衣卫,剔除那些不忠于他的人将这些人的权力移交给东厂。

    锦衣卫负责对外情报,东厂负责对内锄奸。

    到时候两个特务机关的纯洁性得到了保证,业务水平也不会受到影响。

    “速速叫人持孤的令牌,责令赵然约束护卫团成员。”

    李蕙玉跟孙丽柔去陪着太子妃张氏准备过年的年货去了,朱瞻基无奈之下只能亲自出手了。

    “就也先你去吧,再传令下去所有参与此等事件的人员全都按照条例惩处之!”

    “是!”

    而就在朱瞻基处理了护卫团人员之后,朱棣也出手了。

    朱棣一口气斩杀、拘押锦衣卫成员数百人,并且责骂了赵王朱高燧令其整顿锦衣卫各级官员。

    朱高燧这个年过的很忙,为了朱棣第三轮改革之前的最后一步棋朱高燧几天几夜的没合眼。

    直到年关当日,朱高燧才盯着俩大黑圆圈去面见了朱棣。

    朱棣看了朱高燧的奏报之后感觉很满意,告诉朱高燧先过年等年后就实施锦衣卫改组计划。

    至此,朱棣权力道路上的最后一块绊脚石也被踢开了。

    自朱棣登基以来,终于在永乐二十年的年关前成为了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皇帝。

    现在的大明帝国,综合了两汉、明清、民国所有的国家机器集权政策。

    又辅以下东西二洋计划,与高产农作物。

    这也让朱棣的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了起来,一个雄心勃勃且富有韬略的集权皇帝将会干些什么大家也都猜到了一二。

    新政,最激烈的新政。

    征伐,最疯狂的拓土。

    变革,最崭新的篇章。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一个朝阳帝国,一个激荡的时代。

    朱棣,就站在这时代浪潮的风口浪尖上。

    永乐二十年的新年,注定是不平凡的新年。

    永乐二十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朱瞻基看着大明帝国的全图,身边的那些附庸国全都标上了备注。

    这些国家,将是大明帝国新政道路上第一波垫脚石。

    朱瞻基能想象到,当朱棣要求他们开放国内市场的圣旨下达之时那些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能给大明帝国当狗,真是臣的荣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