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梨云阁 » 第五十四章 出发蘇州(二)

第五十四章 出发蘇州(二)

    长安永宁门外十里处的一列队伍中间拥护着的马车突然停下,苏敦胤着一袭月白色的竹节云纹深衣掀开马车的帘子,苏邕为他整理了杭绸做成的披风,随着他一起往凉亭方向走去。

    众人随着苏敦胤行走的方向望去,居然看到了永安王妃王徽洛,意外极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心虚和不安,深怕至蘇州的行程又起波澜。王璋吩咐苏邕苏泽将马车靠边停放好之后,便带着众人去给王妃请安去了。

    王徽洛远远朝王璋点了头,示意他们不必行大礼,便自顾转身佯装生气的等着苏敦胤到自己跟前来。

    “母妃安好~”苏敦胤无奈地看向自己倾国倾城的母亲,日光正好,照在王徽洛肤如凝脂的脸庞上,增添了这苏国第一美人的温婉之感,然后此刻却隐有薄怒。

    苏邕跟在苏敦胤的身后,随着他行礼后便自顾退到了凉亭外,让两位主子说话。

    看着清丽无比又不失娇媚的母亲,苏敦胤软下心来,他继续说:“这里风大,母妃快回去吧,孩儿不久便归,回来后就随着您一起住永安王府可好?”

    王徽洛哪里是真生气了?况且看着自己如此出色的孩儿闻言软语的样子也早将质问之词扔到九霄云外去了。她抬手吩咐自己的婢女将她提前为苏敦胤准备好的随身物品放至苏敦胤的马车上,转身招手唤来远处的王璋:“璋儿,你跟姑母说说,你们此行欲去往何处?是不是清儿仍是不想要这门亲事?”

    王璋一脸为难的神色却默默笑着,这看在王徽洛眼里便是默认了。这下她着急了,苏敦胤的命格可是寿昌山上的了悟大师算过了,而今苏敦胤已至舞象之年,需与命定之凰命格之人成亲方可平顺。拥有凰命命格之人虽然不知辜国辜月溪一人,然她却是最贴合了悟大师所描述之人。因窥探天机,了悟大师在报完苏国皇上苏慕烨的恩情之后便身体每况愈下,直至隐居于桃林山谷再不问世事了。这些事情是苏敦胤所不知的。王徽洛知晓自己孩儿的性子,知道此行他定有自己的考量,然终究还是不放心,于是她提步走向自己的马车,边挪动莲步边对苏敦胤说:“母妃离开故地太久了,想回去看看,你们陪母妃到蘇州去转转吧。”

    王徽洛淡淡地一句话说出,不知会掀起那么大的波澜,只见所有人都随着苏敦胤跪了下来,苏敦胤用他那酷似王妃的脸庞仪态卓然地说:“母妃,王爷无召不得出京,您若随孩儿远行,皇祖父可答应?父王一人留在王府,他会责怪孩儿的。”

    “王妃请三思。”

    “我请示过皇上了,皇上让我管着你们主子,都起身吧,苏邕扶你们主子起来。”苏邕一脸生无可恋。当家祖母随同他们出行,他们身旁还有禁卫军统领、大内太监。这行事不便呀,有些势力可不能暴露,还有消息的保密性

    当苏邕还在思考着目前尴尬的局面以及应对之策,王璋已在他们注意力被王妃转移之时悄悄安排好了一切,而王徽洛在看到王璋的小动作之后嘴角扬起一丝笑容,她继续转身说出令大家惊呆的话语:“对了,皇上说既然清儿微服出行了,就替他到江南织造走走吧,很快要对官员进行考评了。”

    王璋用扇骨轻轻拍了自己的额头一下,直到现在他才真的觉得这趟蘇州之行已完全变为公干了。不过,对于他们而言并不算什么事儿不过顺手罢了,还可由此遮挡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

    苏敦胤走向王徽洛的马车,检查车架和马匹,未曾发现危险之后,便放下心来,犹豫地说:“母妃,您出来父王知道吗?”

    “”这下子轮到这永安王府的当家主母尴尬了,她用微笑掩饰着说:“我已留书与他说了。”

    苏敦胤想象着自己父王生气的样子,估计又在书房扔那些名贵的器具了,还一边扔一边骂他那种,他才不舍得骂母妃呢!

    王徽洛倾城一笑,她说:“清儿,母妃想去琅琊山看你外祖母了。”

    一句话堵住了所有苏敦胤想说的话。琅琊山里的王家最是无争,为了自己的父王和自己母妃已经失去了很多,不过是想去一次江南,况且还是关心自己的缘故,又如何能不答应了。

    “母妃旅途辛苦,孩儿重新规划路线。”

    “好~”王徽洛发自内心的开心,担心自己的孩儿是真,想回祖宅去看看又何尝是假的了?

    此时太阳已高悬,初秋的阳光于正午时分照射着郊外,尽管绿树成荫众人仍感受到了热气。苏敦胤吩咐队伍开拔,他和王璋一辆马车当先开道,中间是辜国一行人的玄铁马车,接着便是永安王妃的马车了。苏敦胤不放心,让苏国禁卫军统领甄齐、大内第二高手薛遥礼跟在母妃马车后面。还有

    “王妃请留步,小王爷请留步!”

    永安王府大总管苏林带着王府的十个侍卫急匆匆赶至,尽管匆忙还是换了常服。对于他的声音众人都是熟悉的。知道这是永安王派来的了。然而这次苏敦胤没有让大家停下,二是吩咐众人继续前行。

    远远的,苏林未曾看到马车停下,只听到苏敦胤隔空传来附着内力的声音:“跟在母后身后,保护好她。”

    于是永安王府众人急急赶至,还未及歇息便无缝衔接继续赶路了。

    当长安城郊外的官道上,一行人经过卷起一路尘埃。广济渠上的潼关码头已停靠了一艘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