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天降大明守海人 » 第二十五章 官升三级

第二十五章 官升三级

    朱翊钧对朝廷政务一直都有过问,但属实管的不多,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放手,但基本已经处于怠政的状态。

    因为他清楚,张居正死了之后,但还有申时行这个两朝元老带着内阁在前边替他看着,朝廷各部门虽然没有皇帝的监管,行政效率虽然低下,但总不至于停摆和瘫痪,勉强维系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正常运转。

    加上还有锦衣卫和东厂这些特务机构的辅助,他对朝廷的动态和民间

    的事情也都了如指掌。も

    对于国家一般事务,内阁但凡上了票拟,他基本都是看一眼,大多时候看都懒得看,太监读给他听。“

    听完“嗯“一声就代表没意见,一直伴随左右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田义就拿朱砂红笔勾了,加盖上玉玺再转交给内阁去落实。”

    他不上朝的前几年,一般的奏章还会看,还会听太监读,后来慢慢的看也不看,听都懒得听了。”

    他叮嘱太监们,除非是特别重要的事,一般的全部交给内阁去决策,呈上来一律批红,其他的他一概不管,

    而就是这一个关键环节的缺失,也直接决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地位达到了超然的高度,朝廷众人都称司礼监秉笔太监为“内相“。如

    代皇帝行使批红权,相当将于全天下所有的大小国事全都经由他手来决策,这就是在行使皇帝的权利。

    遇到像冯保这样难得的政治家型太监,实乃国之大幸。“

    但遇到像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王直、刘瑾之流祸国殃民的太监,那就真的是国之不幸。

    但我们的万历皇帝却真的属于那种幸运之人,手下几任秉笔太监各个样式

    都是能人,这也是他懒政怠政却依然逍遥自在的重要因素。

    眼下的秉笔太监是田义,他虽然手握大权、身居高位,但却并不仗势欺人,而且还乐善好施,在很多事情上他甚至看的比他的主子看的都清楚和长远,在事关国家全局的军国大事上,他常常冒死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并经常劝勉万历皇帝勤政爱民,虽然效果不大,但也算是华夏历史上太监群体中的一股清流了。

    唯独能引起朱翊钧感兴趣的事只有两件,一是“钱粮“,二是“军务“。“钱粮指的不是他注重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而是他尤其热爱敛财,在任期间疯狂的扩张自己的内库。

    军务指的是他尤其关注军事,平叛倭寇祸乱、抵抗北方异族入侵,包括两度出兵朝鲜平叛倭寇之乱,都是他在任期间的难得的闪光点和拿得出手的政绩。”

    “怎么之前每次都是兵败如山倒,今儿个怎么还出了个大捷?“朱翊钧有些疑惑。

    “核实过没有,不会是在欺瞒朕吧?“,

    “启奏陛下,奴才已经着锦衣卫调查过了,情况属实,那倭冠的尸体也都让锦衣卫现场验过了正身,属倭寇无疑“。田义其实也很奋。

    一早上他已经替皇上挡了几波要来劝谏皇上上朝亲理朝政的言官了,有几个不长眼的甚至都冲到了殿外,被怒气满满的朱翊钧命人给打了出去。

    这好不容易来了件让皇上高兴的事,其实他自己也有点不相信。特别是最近皇上意图从重处置戚继光,清算戚继光旧部的当口,突然来了大捷,着实容易让人怀疑。,

    所以他命人飞鸽传书福建锦衣卫亲自核查,情况确实属实。

    “陛下,内阁给的建议是对百户鲍师祥重赏,由正六品百户擢升千户,其实这点倒无争议“。

    “但老奴有一点想不通的事,之前兵部给事中张希皋那伙人一直吵吵着要严惩戚继光旧部的人,这次竟然也一致上奏要对这名百户子以嘉奖。“田义说道。

    “噢?还有这事?“朱翊钧也有些意外。,

    前段时间关于处置戚继光的事,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争议很大,尤其是对罢免戚继光官职之事,对朱翊钧指责的声音此起彼伏。“

    他最终还是相信了那些传言,其实他也知道戚继光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真的被张居正压的太久,压的怕了,他就是想跟朝臣们对着

    加上眼下边关基本太平,所以就遂了自己的心愿,也懒得听那些人斗

    嘴,直接撤了戚继光的官。”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最近传来的福建沿海的那些奏报,更多的都是这股倭寇袭击了这里,那股倭寇侵犯了那里,边军死伤惨重,百姓流离失所。

    让他对沿海的边军一直不满,总觉得这些大多属戚继光的旧部对他有怨言,消极怠工。”

    “传旨,首功之臣鲍师祥由百户升指挥金事“朱翊钧说道。

    “指挥金事?陛下,是不是有些不妥?正六品直接升正四品,是不是奖的有些重了?“田义有些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