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蚂蚁工坊 » 第十六章 衣锦还乡

第十六章 衣锦还乡

    离开警督局,陈帆准备先去找姜鸿云把车给他送回去。

    一路上陈帆也在想着今天的行动,他已经把河道公园发生的事给蓝色和九号论坛各汇报了一份,并没有获得什么有用的消息。

    他其实也没想清楚,阿佛伯人今天的目的是什么?

    若不是治安队的巡查警员发现了何桂枝,恐怖行动恐怕直到河道公园的枪声响起开始才会被地联发现。

    那个进化者会按计划换上警员的衣服进入核电站,核电站显然跟他早有联系给他放出空子。

    可他的目的呢?

    他的目的显然不是潜入核电站,否则何必策划恐怖袭击引人注目,那如果他的目的是恐怖袭击,为什么选在那里?为什么要往核电站跑?有没有可能他本来就是核电站的人?

    那么这次恐怖袭击的目的就更耐人寻味了。

    再者,假设他的行动上面是默许的,但治安部队显然不知道,不然不会通知他们;而既然默许,又为什么会让他们去阻止?还是这根本就是某些人的一次博弈?

    信息太少,陈帆一时也想不通,只能将这些暂时抛在脑后。

    回到姜鸿云公司的员工宿舍,陈帆把车停到停车场,跟他打通讯说了一声。

    他没有午休时间,这会儿刚吃完饭要回去继续上班。

    按照原计划,他晚上还要参加蓝色外围成员的学习讲座,但姜鸿云却说他要请一次假——他的女朋友来了。

    “才发生异变的事,她现在还敢到处跑?”陈帆疑惑道。

    “潜昌治安还没江城好,我留意着那边的新闻,闹出的乱子更多,她爸妈说让她过来避避风头,她们家在这边也有认识的亲戚……”

    “那好吧,我帮你说一声。”

    陈帆叹了口气,“我也不说什么了,进化的事你清楚,自己多注意点,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联系。”

    “行,你也注意安全,现在到处太危险,凡事急不来,有需要就找我。我虽然说……但给你打打后勤还是没问题,技术上的事多少能帮上些忙。”

    “嗯,有时间把你女朋友带出来吃个饭呗。”

    “没问题啊,我早想介绍你跟她认识了。”姜鸿云笑道。

    挂了通讯,陈帆有些无奈,他其实一直对姜鸿云的女朋友颇有微词。

    那个女孩子是江城下辖县城一个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跟姜鸿云网上认识情投意合,见面后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谈了三年多仍然如胶似漆,一放假就到江城来找姜鸿云,姜鸿云一有时间也会去潜昌看她。

    陈帆和姜鸿云一起长大,知道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人,内心有着同样的想法和志向,不甘于平凡庸碌无望的一生。

    但自从谈了个女朋友,他整个人都变了。

    他开始尽可能规避冒险、规避意外、规避越轨的事情,开始希望生活能平平淡淡顺顺利利,最好什么都不要发生,就这样结婚生子恩爱白头,他开始回到规则之内。

    校招进了一个不错的公司,加班把人当驴使他也没有怨言。

    不都是这样的吗?赶紧挣钱买车,买或者租一个小房子,把小唯接到江城来。

    理想一遍遍地缩小,缩小到和现实一样大。

    陈帆虽然遗憾,但也只能尊重他的意愿和想法,并祝福他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随后陈帆回家了一趟。

    家属院的房子是特别行动组组员的福利待遇之一,也是为了避免家人作为进化者的软肋,被那些反动组织盯上。

    陈帆准备今天就让父亲搬进去,毕竟他入职特别行动组后,家里有了一个签署长期工作合同的劳动力,陈鹏的低保工位也会随之取消。

    陈鹏这段时间一直沉浸在陈帆考上税务局的兴奋中,天天吆五喝六喝酒打牌。

    这会得知陈帆被招进了警督局,享受一级警员待遇,比税务局的工作还好,更是喜不自胜,乐得见牙不见眼。

    从陈帆打通讯回来告诉陈鹏,到他回到工厂宿舍,只过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但当陈帆踏入小区大门时,却发现整个小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往日熟悉不熟悉的婆婆婶婶们都聚到了一起,开始准备他们家搬迁的宴席。

    这是宿舍小区不成文的规定,谁家有机会能搬出这里,是一定要在小区摆席的,给其他人沾沾喜气,也是他们死寂生活里的一丝希望。

    上一次摆席还是在姜鸿云签上长期合同,给他父母在老家租了个小房子之后的事,也已经过去快有一年了。

    看到陈帆回来,一群人顿时围了上来。

    “我早就说我们这儿就数小帆最有出息……”

    “鹏哥养了个好儿子啊,总算熬出头了,我家那个还是个苕的……”

    “兰姐可怜,没这个福气享福,她要是知道小帆现在这样,这么多年受的苦也值了……”

    “有时间要带老陈常回这里看看啊……”

    “我们小帆以后可是个大忙人,见一面少一面咯……”

    陈帆一一答应一一致谢。

    这里的人穷得什么都没有了,对彼此能拿出来的倒也只剩下一点真心,再加上都是吃低保的混子岗位,没什么竞争,感情大多还算纯粹。

    当初他母亲去世,父亲又是个酒鬼,这些人多多少少帮衬了一点,一个鸡蛋一块糖一声问候,都是迷茫时候的慰藉。

    后来陈帆考上江城大学,更是成了全小区人的骄傲,恨不得被他们当成文曲星下凡。

    所有人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沾到点陈帆的福气,他但凡回家一趟,就会有邻居拉着孩子来向他请教问题,他也都耐心解答。

    这个时代公立学校只剩下机器人老师,他们的父母又大多没文化,更没钱找真人私教,在他这里,大概是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唯一能接触到真正“教育”的时候。

    好不容易走到自家楼下,隔着老远,陈帆就看到陈鹏满面春风地站在楼道门口,脸上还泛着微醺的红,几个相熟的叔叔伯伯也站在一旁。

    走到近前,浓郁的廉价烟酒味扑面而来。

    “好好好,好小子,真给你老子长脸!”

    陈鹏兴奋地揽过陈帆,口袋里掏了半天,掏出了包六块钱的红金龙,又塞了回去,从另一个口袋掏了包1916,难得豪气地一人发了一根。

    那些叔叔伯伯顿时也七嘴八舌地殷勤恭维起来。

    陈帆考上税务局他们只是羡慕,作为一辈子工资都够不上交税的社会底层人士,税务局显得太过遥远,但入职警督局可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人脉啊!

    陈帆回应着他们拙劣的攀谈,等到把人都送走,回到家里关上房门,不禁对陈鹏埋怨道:

    “不是说了叫你不要到处声张,我这个工作不能对外透露太多,他们以后要有事找我,你说我帮还是不帮?”

    “你老子我又不是心里没数,我只说你被警督局领导看重,有了警督局的编制,这有什么不能说的?”陈鹏一脸无所谓。

    “来来来,陪我喝两口,咱们爷俩一醉方休!”

    陈帆无奈:“没那么多时间,我一会儿还有其他的事,张姨赵姨她们在下面都快准备好了,你赶紧把东西收拾一下就走了。”

    陈鹏难掩失望,嘴里念叨着“好容易回来一趟都不陪老子喝喝酒……”之类的话。

    陈帆也不理他,径直走到厨房。

    说是厨房其实有些可笑,只是阳台隔出一半,一片不到一平米的地方。

    一个摆在地上的灶,黑色的油渍触目惊心;一个从厕所接出来的水管,固定在墙上自己装了个开关;几只塑料盆塑料桶,上面的图案已经起皮掉色看不出本来样貌;还有一台回收的二手冰箱,打开门里面的灯都是时好时坏。

    处处透露着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破败与寒酸。

    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用这些简易的工具,那个瘦弱的女人把他喂到了15岁,从没让他饿过一顿肚子。

    陈帆一一扫视过这些东西,在母亲去世后一直没有换过——陈鹏很少自己烧饭,不是吃食堂就是外面随便炒个饭。

    上大学以后走出这个小区,他其实已经越来越少地想起母亲,他有学业有事业,很多时候都是在刀尖上跳舞,没有那么多时间让自己沉湎于过去,在范舟幻境里的那一面,恍若隔世。

    一切都在往前走,可有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昨天。

    在今天以后,他和父亲也许也不会再回来了,这个家,会有和他们一样的家庭住进来,延续着这个时代底层工人家庭的宿命。

    陈帆来到那个老旧的冰箱面前,上面摆着的,是装着母亲骨灰的坛子,已经积了一层薄灰。

    这个时代像他们这种阶级的人,死后没有墓碑也没有墓地,烧成一捧小小的灰,装在罐子里就是归宿。

    家里实在太小,陈帆原本一直将她摆在桌子上,后来他去上学,陈鹏嫌晦气,就挪到厨房了,也只有偶尔陈帆回家的时候,会拿起来擦一擦灰。

    陈帆将坛子认真地擦干净,每个角落都不放过。

    上面贴着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是在她账号上找到的最漂亮的一张,陈帆熟悉又陌生——在他的印象里,好像见到妈妈的第一面,她就已经变老了。

    他以前很小的时候就想过,将来有一天会带父母住到一个更大的房子,拥有自己的家,可惜现在他有了这样的能力,她却看不到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

    他只能带着那些并不会随时间而消散的期望和爱一路走下去,作为她生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