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武宗大帝 » 第六章 虞台岭之败

第六章 虞台岭之败

    子时过半,白玉率众将已经在山坡上列好战阵只等一声令下便可以冲下山坡与鞑靼决一死战。

    由于实在太渴,本来该做的战前动员也没有做,大家都静静的矗立在山头,等待着进攻的命令,也等待着迎接他们最后的时刻。

    但在白玉正准备下令冲锋时,身边的亲兵却突然拉住他

    “副总兵,你听”

    轰隆...轰隆隆...

    “雷声,是雷声”此时一个士兵兴奋的大叫起来

    “是雷声,哈哈哈,天不亡我,天不亡我!”白玉听到是雷声,先是一愣,随即内心狂喜,激动的仰天大笑。

    伴随着轰隆隆雷声,瓢泼的大雨倾泻在了这片干涸的土地上,营中的士兵们心里也重新燃起了对生的希望,张开双臂站在雨里,贪婪的迎接着这上天的恩赐,仿佛是要让雨水浇透身体的每一寸皮肤。

    天降大雨,白玉等人丝毫不敢懈怠。他知道,此次鞑靼入侵应该只是为了人口、财物和粮食,并不是大规模入侵,只要时间拖的越久,对他们则是越有力。所以他吩咐士兵立即解散回到营中,拿出营中所有的容器装满水,准备与鞑靼继续对峙。

    与此同时,这突如其来的暴雨越下越大,最后竟如同瓢泼一样,北方的山地原本就比较干旱,平时植被也比较少,土地的储水能力远不如南方,山坡上不少地方已经被大雨冲垮。

    和在山坡上欢呼雀跃的明军相比,山下的鞑靼王子可就郁闷多了。

    “原本明军已被围困数日,最多再有不出一天时间,他就能轻而易举的拿下白玉这一路人马,但天公不作美,来了一场大雨,解决了山上明军饮水的问题。难道要继续围困下去么?万一明军援军赶来,那他就是腹背受敌。”

    正在鞑靼小王子这进退两难之际,一个小兵跑进营账

    “王子,不好了,我们的粮草辎重被洪水冲跑了。”

    听到小兵的汇报,鞑靼小王子立即站起身来朝小兵大声质问道

    “什么?被洪水冲泡了?”

    说完话也顾不得小兵,便直接出了军账朝堆积辎重的地方赶去。

    到了近前一看,他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的军队大部分在围困明军,于是便把辎重粮草便放在了山下的峡谷内,这几日的大雨导致山洪暴发,然后粮草便成了洪水路上的拦路石。

    眼见大军辎重被毁,小王子骑在马上气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但又无可奈何。最终只能无奈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山上的明军岗哨自然第一时间发现了鞑靼的动静,经过仔细确认,确定鞑靼已经开始撤军,便飞快的朝着白玉的军账跑去。

    在得知鞑靼撤兵后,众将一致要求出兵追击,但均被白玉拦了下来。

    原因很简单,他们被围困了七天七夜,断水断粮,现在早已是人困马乏,反观鞑靼,这几日在山下养精蓄锐,战斗力没有丝毫消耗。众将也只得作罢。

    至此,朱厚照登基以来与鞑靼的第一次军事冲突便落下帷幕。

    此次虞台岭之战,明军共出动骑兵、步兵加上各堡原本的守军共计近四万人,经过两次激战,明军损失战马约一千匹,冲敌炮、连珠炮等各类火炮损失近两百门、各类火枪损失约两百条,骑兵损失约三千人、步兵损失约五千人,游击参将张雄、穆荣战死。

    鞑靼方面,出动骑兵近三万人,损失战马约两千匹,损失骑兵约一千两百人,所带来的的粮草辎重均被洪水冲毁。

    大明兵部

    在接到边关奏报后,刘大夏丝毫不敢耽搁,随即将奏报转呈内阁。

    内阁几位阁臣看完奏报后,也陷入了沉默。毕竟新帝刚刚登基,边关便遭此大败,实在是有些打脸。

    最终还是首辅刘健站出来说“这次虞台岭之战,不管过程如何,但好在鞑靼没有突破宣府防线进入关内。至于此战怎么处理,我们还是先禀报皇上再由皇上定夺吧。”

    其他两人见首辅刘健的态度也明白,如果是平时,这种伤亡如此惨重的战役必将会被定性为败仗,然后处理一大批前线的领军将军

    乾清宫内,朱厚照看完奏报闭着眼睛良久不语

    “八千人啊,八千条鲜活的生命一战就没了。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大明历史上一次不起眼的小型边关冲突,谁曾想损失居然这么大。”想到这里,拿着奏折的手不由得越来越使劲,直至手掌捏的有些发白。

    站在殿上的刘健等人见到皇帝脸色铁青,也不敢吱声,只能静静的站着等待皇帝的训话。

    过了好一阵子,朱厚照才缓缓的睁开眼睛,看着几位阁臣说到

    “这一战,我们是惨胜啊。”

    首辅刘健听到朱厚照说是惨胜,眉毛轻轻一挑,便明白了皇帝的心意。

    新皇登基,如果就遭此大败,必将有损皇威,但如果打了胜仗,即便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之后刘健等人就虞台岭之战的过程详细的给朱厚照讲了一遍,朱厚照虽然也没有过多言语,只说自己知道了,便让刘健几人退下了。

    当晚,朱厚照在龙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脑子里总是不断回想白天的战报。毕竟作为一个现代人来讲,八千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况且这些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为了自己死去的,从心理上讲确实一时难以接受。

    虞台岭之战实际上大明实际上是大败,鞑靼仅仅用一千多人的代价几乎就瘫痪了总兵力近四万人的宣府防线,如果不是天公作美的话,整个宣府守军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但同时,朱厚照也觉得大明并没有彻底失败,整场战役中,宣府两路人马均被围困,但没有一个士兵投降。特别是白玉一部,被围困在虞台岭七天七夜,期间更是断水断粮,很难想象他们是以一种什么的精神和信念坚持下来的。他在这场战役中看到了明军从将领到士兵面对入侵毫不畏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帝国带向兴盛,而不是灭亡。

    第二天早朝,大臣们基本上都已经知道虞台岭战败的事情,朱厚照也不废话,便开门见山的说到

    “诸位想必都已经知道虞台岭之战的结果了吧。说说吧,你们都是什么看法。”

    “臣督查院右御史高崇熙有本奏”一个身着红袍,身形有些消瘦的老头随即出列陈奏

    “臣弹劾宣府总官兵张俊面对鞑靼扣边指挥调度不力致使宣大防线全线被动,险些造成宣大防线失守。另臣弹劾宣府副总官兵白玉,在于鞑靼对阵中临阵怯战、只顾逃跑,致使边军伤亡惨重,最后还龟缩于虞台岭不肯出战,险些全军覆没,最终导致虞台岭战败。臣以为,当革去张俊、白玉等人军职,捉拿回京问罪,以儆效尤。”

    “臣附议”“臣附议”等高崇熙陈奏完以后,又有几名大臣随即出列表示附议。

    “臣有本奏”兵部尚书刘大夏见有人弹劾张俊、白玉等人此时也站了出来。

    “臣以为,此次鞑靼入侵,张俊、白玉等人被鞑靼破关而入,有罪。但两人在关隘被破时,仍牵制住鞑靼军队,致使此次鞑靼南侵无功而返,有功。所以臣认为,张俊、白玉等人功过相抵,无罪。至于此次失败,下旨训诫便可,不用追求其责任。”

    这倒不是刘大夏和张俊或者白玉关系有多好,只是如果张俊白玉等人被认为是指挥失误才造成的虞台岭之败,那兵部作为也会受到牵连。毕竟从宣府受到鞑靼入侵的消息就不断在向兵部传递消息,宣府军队调动部署也是经过兵部审核的。

    听完刘大夏的话,督查院御史便接着反驳刘大夏的话,认为战败了,就一定要得到处罚,兵部则是为张俊、白玉等人作无罪辩护。

    看见兵部和督查院越说越激动,都快吵起来了,朱厚照则突然看向内阁首辅刘健。

    “内阁这边你们是怎么看的”听见皇帝问内阁的话,兵部和督查院也立即停止争吵,不约而同的看向一直站在原地动也不动的内阁首辅刘健。

    刘健则是听到皇帝的问话后不慌不忙的站出来对着朱厚照说到

    “启奏陛下,臣以为,此次虞台岭之战我军虽然未能取得大胜,但也成功阻止鞑靼南下,实为惨胜。原因有二,其一,此次鞑靼南侵目的是为掠夺人口、财物、粮食,虞台岭一战我军成功阻止鞑靼南下,最终鞑靼空手而归,其为一胜。其二,整场战役中张俊、白玉二将带领边关将士奋勇杀敌、死战不退,即便白玉等人被围于虞台岭七天七夜,水粮断绝,但依然坚守阵地,最终斩首鞑靼一千两百级,同时也导致鞑靼粮草被毁,被迫撤回草原。虽然此次鞑靼南侵,我军确实伤亡多于鞑靼,但若鞑靼不退,待我援军赶到,我军必胜鞑靼,所以鞑靼是被我军逼退回草原。此为二胜”

    刘健话音刚落,李东阳、谢迁两人立即站出来附和到“臣附议”

    群臣眼看内阁都如此一致认为是明军惨胜,自然是明白其中道理,虽然督查院几个御史仍是愤愤不平,但为了顾全新帝颜面,并且此次鞑靼确实没有打进关内,也就不再追究。

    看着群臣基本认可了内阁的意见,此时朱厚照才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御案前面说到

    “此次宣府边军上下一心阻敌于长城之外,虽然损失惨重,但面对鞑靼铁蹄,死战不退,其中白玉部被困虞台岭七天七夜,仍无一人投降,最终逼退鞑靼。这一仗打出了我大明边军的气节,也打出了边军的血性,虽惨胜,但精神可嘉。所以朕觉得应当嘉奖,诸位以为如何啊。”

    “陛下圣明”内阁几个人率先表态支持皇帝,其余人也只有跟着附和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