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浩瀚征途! » 第2章 23世纪的记者们

第2章 23世纪的记者们

    23世纪的人类已经彻底摆脱了繁重的劳动。

    体力劳动以及基层公共事务管理、商务策划等低级的脑力劳动,人类全部交给了人工智能。至于人类自身,则由AI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人们从事他们热爱且完全胜任的创造性工作。

    “喜欢搞艺术的就搞艺术,喜欢创作的就创作,喜欢为人民服务的就去参政,喜欢探索宇宙的就到宇航局工作……每个人各尽所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深耕,为全人类服务。”

    这是大同时代人类工作形式的真实写照。

    原本凭机器人的效率,已是可以包揽全部的人类劳动的。但是从情感上,有些特殊的岗位人们不能接受被机器人替代,尤其是那些要与人类本身对话的工作岗位。

    例如刑事审讯员的岗位,机器人就被绝对禁止涉足,因为人类无法接受自己被“低人一等”的机器人审讯。

    研究结果表明,处理那些要直面当事人的工作,真人出面沟通,处理效率和效果都比机器人处理要高70%以上。所以,除了刑事审讯员之外,销售、记者、公务员、教师等少数要直接面对群众的岗位,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真人。

    今天,赵无人家门口也来了四五十位真人记者。

    就如近代史上的东方警察出去执行任务都要带着辅警,到场的真人记者每个人至少都配带了一个机器人助理,这也是记者外出工作的标准搭配——真人记者负责采访,机器人助理则负责录像、撰稿和后期制作。

    可这些真人记者刚到现场,就被示威活动吸引了眼球,纷纷开了小差,从记者变成了看客。

    大约和平得太久了,连一场乌烟瘴气的示威活动都可以转移记者们的聚焦点。

    等注意到赵无人已在机器人护卫队的簇拥下乘坐飞行车离开现场,悔之晚矣。

    反应快一点的几个记者率先发出了用车需求,第一时间抢定了方圆3公里内仅有的几辆飞行车。

    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早在22世纪初,人类社会的生活物资就实现了按需分配——注意是按需求分配,而非按欲望分配。也就是你“需要”什么社会才分配给你什么,而不是“想要”什么给你什么。

    比如你生病了“需要”住院,公家会免费提供医疗给你治好,但你“想要”占有一座医院变成私人医院,不行。饿了,需要吃饭,那你直接去公共食堂,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吃饱了离开就可以,这就是“需要”。但你如果说“我不想公共食堂有其他人,我想包场霸占食堂单独吃一顿,我吃完以后剩下的食物全部倒掉,其他人是否挨饿我不管”,这样的欲望就肯定不会被满足了。

    又比如你想坐跑车去旅行,那你安排好假期,通过物联网呼叫,就会有一台自动驾驶的跑车按约定时间开到你面前,载着你去你指定的地方旅行,满足你的旅行需求。但旅行回来以后,你已经不需要用车了,却说“这车不能开走,要停在我家楼下,变成我个人的资产”,这个欲望又不可能满足了,因为这属于“想要”,而不是“需要”。

    当你不需要用车的时候,曾经服务于你的跑车就会自动驶离,驶过去给下一个预定的人使用。

    也就是说,社会的资产都属于全社会共有和共享的,任何人不能据为己有,只有需要用的时候才分配给你使用。

    当然这里说的是大件资产,有些个人的日常用品和易损耗生活品,例如个人的衣物、内衣、清洁和护理用品,肯定是分配给个人独自使用的。但也仅限个人领用,不用担心出现浪费,因为这时候早已没有货币和市场,这些用品没法拿去交易,个人占有剩余财产既不允许、也没有任何意义。

    而今记者们需要坐车,所以要先用大脑意识向物联网发出需求预约。可附近3公里范围内只有几辆空车,先到者先得。至于更远处的飞行车,由于远水救不了近渴,自然无人问津。

    眼看抢到车的记者每人一辆飞行车腾空远去,剩下的记者们捶胸顿足,懊恼连连。

    所谓“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没有约到车的记者也只好临时变身长跑运动员,纷纷开始了千米冲刺。

    他们不会飞,但机器人会,于是机器人助理扛着采访设备,飞在真人记者搭档们的头顶,为他们充当导航。

    好在市政府大楼距离赵无人的住处只有2公里,如今大部分人类的身体都经过基因改造和强化,在如此短距离内想必不会被飞行车甩得太远。

    于是,高空中有一人独坐一辆飞行车的记者,地上有骂骂咧咧地撒腿狂追的记者,离地面几米的低空还飞着几十个机器人助理。

    上中下三层都在全速冲锋,场面比海陆空三军立体登陆作战还要壮观,又比大型晚会性感女演员出场时的万人齐声起哄还要热闹。

    其中有位记者带着两个机器人助理,才跑出百米,忽然急中生智,招手把他的机器人助理从空中呼唤下来。他翻身骑到了机器人身上,并命令机器人继续飞行。

    他的另一个机器人助理一只手举着设备,一只手扶着记者后腰,像武侠小说里男主向女主输送真气一般,助推记者往前飞行。

    “天哪,快看,空中飞人!”

    “啊,我认识他,他不就是……刚来的那个实习记者!”

    “妈的,这都能想到,真是鬼才啊!”

    “我们也可以啊。”

    地面其他记者见状,先是目瞪口呆,很快也有样学样,但他们是地方媒体的记者,多数人只配了一个机器人助理。单个机器人背上真人以后飞行速度慢了一大截,且飞得摇摇欲坠,只能望人项背,与央视记者的距离越拉越远。

    “妈的,便宜他了,看来今天的头条是他的了!”

    “谁叫人家平台阔绰,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地方记者们只得放弃,回到地面,他们很快发现惊喜。因为从地面仰望天空的角度,可以看到央视记者那一人两机的飞行姿势极为有趣,于是纷纷驻足拍摄,作为今天新闻“加料”的意外收获。

    这支人机混合队伍就这样乱哄哄地追着赵无人,一路冲到了市政府大厅,闯进隆重的宇航员出征暨媒体采访现场。

    到了目的地,机器人助理立正待命。地方媒体的记者们都在整理跑乱的发型。

    得益于人体基因强化工程,他们跑起步来,速度虽不及机器人,却不会像古人跑完步那样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腿脚酸疼。不过在剧烈的奔跑中,记者们难免跑乱了发型,如今都在整理。

    把乱发从眼皮上拨开,记者们彼此的眼神相碰,都露出阿Q式的轻蔑和胜利之笑——轻蔑自是对别人的,胜利是留给自己的。

    当所有记者都在沉默中自嗨之时,有人却坚持要在沉默中爆发,不合时宜地笑出了声。

    “嘿嘿,哈哈!”

    得意的失声狂笑在现场响起,发声者用最高的姿态直接向外界宣告得胜,引得众人怒目而视。

    记者们循声望去,正是那个央视实习记者——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