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我的文身有点玄 » 第十七章 师徒缘分

第十七章 师徒缘分

    没几天下来,张志来的生辰八字,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和习惯都被张宝山夫妇告诉了至明和尚。

    这几天时间里,村里那些患病的村民都陆续康复,尤其是张志来,因为至明和尚住在他家,由他亲自诵经和调理,张志来第二天晚上就完全康复,已经能下地找小伙伴去玩了。

    一村的人被至明和尚这种神乎其技的表现折服,纷纷改口叫他大师,尤其是张宝山夫妇,对至明大师简直是奉若神明,到了第四天的上午,至明和尚向张宝山夫妇提出一个请求。

    至明和尚说他今年已经59岁,自幼被遗弃在南海市的“玉林禅寺”大门之前,被自己的师父忘空大师收养,从小就遁入空门,从二十岁起便云游天下,修习佛法,直到现在还未收徒。

    这次经过村子,遇见人面白菇作祟,便出手相助,期间更是发现张志来生来有慧根,与佛有缘,因此想动了收徒的心思,想将他收做弟子。

    张志来是张家的独苗,张宝山夫妇当然不肯自己的孩子去当和尚,断了张家的香火。

    但是至明大师刚刚救了村里乡亲,张志来的性命也是至明所救,张宝山夫妇朴实,受了人家天大的救命之恩,总该报答,一时间两头犯难。

    至明和尚似乎早就想到这点,他说他与张志来之间的因果已生,这辈子必然会有牵挂,但是他这一脉讲究机缘,也没有太过严苛的律法,张志来不用剃度,只以俗家弟子的身份拜他为师即可,以后也不用守佛教的清规戒律,即可吃荤腥,也可娶妻生子,不妨碍张家继留香火。

    那至明大师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宝山夫妇自然也再无理由拒绝。其实看过至明大师的表现,他们想着自家孩子若也能学到这般本事,那今后自然生活不愁,只是碍于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现在既然没有这个限制,那自然是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自此,张志来便拜了至明和尚为师,至明按辈分,授其法名明心。

    由于张志来才10岁,还在上学,为了不耽误他学习,至明就暂时住在了张家。张志来每天放学回家,至明便教他佛法,打坐练气。

    张志来那时候年纪小,记性好,佛教经文读上两遍就能背出来,最让他受不了的就是打坐练气,小孩心性,猴子屁股,哪里耐得住这种寂寞。但是至明在这点上非常严格,让他每天必须打坐练气持续练满一个小时,如果耐不下性子,有一丁点乱动,至明手里那用桃木做的戒尺就会敲在他的小脑袋上。

    一开始,张志来盘腿一会儿就两腿发麻,一个小时过后,那两条腿简直就不是自己的,根本起不来身,那时候至明就会给他按摩,帮他放松筋骨,激活阻滞的血脉,那个酸爽,简直比死还难受。

    但张志来还是坚持了下来,随着年龄增长,他已经能够枯坐半天也不会脚麻,而且至明教的练气吐纳之法也颇为高明,几年练下来,张志来从来不会生病,不惧寒暑。

    当然,这是水磨功夫,一开始的时候,张志来哪里有这个毅力,他能坚持下来,完全是因为至明在给他放松的时候,会讲一些他几十年云游时遇见的奇闻异事给他听。那些事情全都是奇诡无比,寻常人一辈子都遇不上的事情。

    张志来一下子就被那些故事吸引了,每天听师父讲故事——这成为他童年最开心的时刻。

    等张志来12岁时,除了每天要做的功课外,至明也开始教他习武。至明对他说,他们这一脉,讲究的就是云游天下,增长阅历,入世修行,见得多了,看得多了,再来印证佛理,才能得悟至理。

    张志来还小,哪懂这些,但是学武这事情,他的劲头儿可是足足的。

    虽然是在农村,但是现代化也没有落下,张志来最喜欢看的电影就是功夫片,成龙、李连杰、甄子丹、托尼·贾这些动作明星他都是如数家珍,再者男孩子这个岁数,哪个不对功夫痴迷的。

    因此,练武这个事情,他是一点都不抗拒,即使再苦再累,他也能咬牙坚持。至明也是莞尔,心想这孩子,如果能把练武的三分劲头放在参悟佛法上就好了。

    就这样,冬去春来,至明和尚在张志来家足足住了8年,在张志来18岁即将高考前,至明告诉他,他离开玉林禅寺已经十载,他师父忘空大师也已年满九十,他要回寺看望师父。

    至明和张志来一家相处8年,都已有了深厚的感情,他这一说要走,张志来一家都舍不得。但是至明去意已决,而且是回寺给张志来的师公祝寿,这自然不能阻止。

    至明也是洒脱之人,第二天他便背着行囊出了村。临走之时,至明将玉林禅寺的具体地址写给了张志来,嘱咐他道:“明心,你我师徒一场,我已将我所知尽数传授与你。我走后,每天练气打坐、习武诵经的功课不可落下。这里还有为师写的一本手记,里面记录了为师一辈子云游所经历的事情,这里的事儿,我基本都给你讲过,这册子,留给你做个念想。”

    张志来此时已是18岁的小伙,师父这不像是回家,更像是交代后事,一时间不由悲从心来,眼泪水儿哗得便涌了出来。

    至明见到,哈哈大笑,替他抹去泪水,笑道:“傻孩子,为师只是回寺而已,你马上要高考了,这事儿不能耽误。你我师徒缘分未尽,等你读完大学,进了社会,再来玉林禅寺寻我。”

    听闻这话,张志来才算放心。至明再和张宝山夫妇道了别,便启程返寺。

    至明和尚这一走后,张志来还真有点不适应。

    之前每天的这些功课,都是至明陪在一边,现在少了一个人,张志来总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心浮气躁,每当此事,他就拿出师父留下的手记,读上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