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星球塑形师 » 第三十二章 未知的幽灵飞船

第三十二章 未知的幽灵飞船

    虚拟屏幕之上,漆黑的星图又一点亮起。

    而这一个恒星系并非是先前的一号科研船所发现。

    而是驶向另一个方向的二号科研船发现的。

    以母星系的恒星为基准点,以启明星新年所处的轨道为探测点。

    三维空间展示而去,天羽星系的相对位置在母星系的(20,40,30)的方向,大概在母星系的右上方。

    而新发现的星系,月云星系,相对位置则是在母星系的左下方。

    驶入月云星系,外围并没有任何的行星存在,甚至于陨星也没有存在多少,这就很是怪异。

    继续深入,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科研船的前方。

    如果从外表来看,就像一块陨石一般。

    但在探测之后,科研船上的合成人赫然发现,这并非是一块陨石。

    而是一艘巨大的飞船!

    只是因为年代久远,上面所积累的星际尘埃太多。

    因此外表看起来像一块陨石一般。

    “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征兆啊。”

    看着屏幕中所传来的信息,洛渊不禁有些担忧。

    太近了,这个星系距离母星系太近了。

    仅仅只有十几光年而已,超空间跃迁一下就可以杀到母星系。

    如果这附近有个文明,对于星火联盟而言,并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虽然洛渊欢迎对方与自己结盟,加入星火联盟。

    但不代表对方会接受这份好意。

    “是不太妙啊,不过,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也许通过探测这艘年久失修的飞船,可以知晓当今寰宇中的形势。”

    红后自然也是接收到科研船所传来的信息。

    与洛渊的担忧不同,她还是比较乐观的。

    也许这正是他们了解这片寰宇的契机。

    更何况,根据年代的探测,这艘飞船都是几万年前的老古董了。

    如果那个文明还存在,那么没有太多的办法抵抗。

    几万年前就进入星际时代的文明,经过几万年的发展,可以想象有多么恐怖。

    绝对不是此刻他们可以应对的。

    科研船仍在探测,很快飞船的详细数据便出现在洛渊的眼中。

    【未知飞船:长三十公里,宽十公里,五公里。

    所用动力,冷核聚变反应堆。

    最大速度,光速百分之十五。

    其中有一百万台冷冻仓,现已全部失效。

    综合评价:这大概是一艘设计并不完美的逃生飞船。

    因为动力设计缺陷而在此停滞,最终耗光能源,连同冷冻舱中的一百万条生命,彻底埋葬于此】

    “至死,他们都没有见到新的世界。”

    查阅完眼中所示的资料,洛渊不禁同情地说道。

    “嗯,挺值得同情的,不过,也挺可惜的,还以为是什么高级文明的飞船。

    到头来只是一艘逃难船。”

    虽然同情,但红后还是感到十分可惜。

    如果是高级文明的飞船,也许就载有星图,就不用像现在这般,一个恒星系,一个恒星系探索了。

    扫视完内部,科研船的舱门缓缓打开,从中走出五六个合成人。

    他们将负责深入飞船内部检测,找到什么原因让他们逃离母星。

    激光闪过,一处缺口出现。

    用灵能清理好入口的碎屑,深入其中,一处宽阔的空间出现在洛渊眼前的屏幕之中。

    宽阔空间中,密密麻麻尽是冷冻舱。

    从结构设计来看,足以看出完工前的匆忙。

    仿佛这个庞然大物并不是在这个文明的计划之中,而是匆匆完工一般,仿佛是遇到了什么突然的灾难一般。

    继续往里入,在科研船的引导下,不过多时,便来到了驾驶舱。

    驾驶舱很大,宛若一座大厦。

    其中每个生灵,脸上都有着一种祥和。

    也许他们已经尽全力,但也是无法修复这艘飞船的动力系统。

    但他们已经无愧于心,做到这里,已经他们最大的本事。

    寻得一台计算机,其中一个合成人,手指瞬间变为一条电缆。

    连入其中,虽年久,但还保存有不少的信息。

    仿佛这些计算机都是经过特殊处理一般,只为能够将这些信息保存长远。

    一条条破译的信息传到洛渊的眼中,经过红后处理之后,洛渊也算明白,他们的母星到底发生的什么。

    也明白了为何这个恒星系外围近乎没有任何的天体。

    这群生灵,自称为格斯塔人,其母星就是在这个恒星系中。

    与人类历史一般,他们经过了农耕时代,进入到了工业时代,随后原子时代,信息时代。

    在信息时代前一百年中,无数的理论被发现,因此他们也称作那个时代为“大发现的时代”。

    原子能,信息学,晶体管,原子能……

    都是那百年中所发现的。

    但有个理论,却被忽视了。

    那即为中微子。

    一种质量近乎为零,但穿透力极强的粒子。

    就如同光线透过玻璃一般轻易地穿过行星,轻易探测到行星的全部。

    其实科研船上的探测光线就是基于中微子原理所研发的。

    拥有了这项技术,就意味着格斯塔人拥有了一种新的宇宙探测方式。

    将理论转化为成果,自然要验证其正确性。

    因此他们将目光转移到了恒星之上。

    恒星的结构很好理解,他们相信自己已经熟练掌握恒星的结构,接下来就是用恒星来验证这项成果之时。

    恒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核聚变,在日心的巨大压力和温度之下,氢聚变成氦。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还顺便制造了一批副产品,那就是中微子。

    而现在,他们的检测站就可以接收这些中微子,进入推出恒星内部的结构,进而与理论结构相对比。

    很快,恒星所散发的一小股粒子流,吹拂过行星的表面。

    其中一小股,便被他们顺利捕捉。

    在给这些中微子计数之后,科学家就能对太阳的内核作出详细研究。、

    在此之前,没有一个格斯塔人认为,他们有朝一日,会完成这么伟大的壮举。

    收集成功了,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那就是实际模型与理论模型不一致。

    而这很致命的,要么是理论模型错了,那么就是实际模型错了。

    如果实际模型错了,就意味着中微子理论的错误。

    如果理论模型错了,就意味着许多已经建立的理论即将土崩瓦解。

    每个结果都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