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月山河 » 第三章 给你挑一对手如何?

第三章 给你挑一对手如何?

    朱济熺起身,重新跪倒在地,热泪盈眶。

    此刻,朱济熺需要消除朱元璋对自己父子的猜疑。

    “孙儿知道,皇爷爷因孙儿不愿离京而生父王的气,生孙儿的气。

    孙儿知错,孙儿决定明日就前往太原,久侍父王身边。

    世代镇守太原,永固边防。

    孙儿自小在宫中长大,多得皇爷爷与皇祖母宠溺。

    皇祖母早崩,孙儿未来的急尽孝,故才想待在皇爷爷身边,多尽孝心。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孙儿身为皇家血脉,眼光应该长远一些,与父王一起守好大明边塞,

    才是对皇爷爷最大的孝心。”

    “孩子,起来,咱知道你这份孝心。”

    “是咱误会你了,眼下年关将至,过完年你再去太原,咱这就给你父王下旨,

    让他别崔你离京。”

    朱元璋动情,单手扶起朱济熺。

    大明以孝治天下,朱元璋最看重的是忠孝之士。

    朱元璋对于那些荒诞,骄横的儿孙,

    从不吝惜苛责之言。

    鲁王朱檀,因荒诞不经,于洪武二十二年薨,朱元璋送谥号为荒。

    可见朱元璋对儿孙之严格。

    “传旨。”

    书记官躬身聆听。

    “世子聪慧孝顺,父甚不舍,欲留置京师,年关过了,自会归国,尔毋催促。”

    朱元璋穷苦出身,所下圣旨也是如此简单明了。

    朱济熺心中大石落地,终于打消了老爷子的猜疑。

    奉天殿外,

    朱允炆低声问道:“进去多久了?”

    “约莫有两刻钟。”

    黄狗儿看了一眼横在阶下的日晷回道。

    “说了什么?”

    “只有书记官在内,陛下让奴婢在殿外候着。”

    “进去通禀一声。”

    黄狗儿一楞,应道:“太孙稍后。”

    朱允炆是名正言顺的下一任大明皇位的继承者,

    见朱元璋何须通禀。

    但朱允炆常年在东宫伴读黄子澄,齐泰的教授下,

    深知为人臣,就要守规矩。

    礼法大于一切。

    可朱允炆哪知朱元璋最不喜欢他的一点就是太过于守规矩。

    “皇上,太孙来了。”

    “哦,咱大孙来了!”

    朱元璋苍老的面孔略有欣慰。

    朱允炆这位太孙,虽有瑕疵,但还算满意。

    朱济熺听到心里不是滋味。

    心道:看来在老爷子心里,嫡重,长更重,自己才是嫡孙中最为年长的,

    老爷子却称呼朱允炆为大孙。

    看来,嫡长子朱标一脉在老爷子在心中的地位,无人可撼动。

    自己想活下去,就必须在朱允炆上位前,拥有一定的实力。

    那时,不管四叔朱棣和朱允炆如何对打,自己都有活着的资本。

    朱允炆进殿,拱手行礼。

    抬首看到朱济熺与朱元璋同榻而坐,稍稍一愣。

    嫉妒之心油然而生。

    自大哥朱雄英薨后,自己常伴皇爷爷身边十一年之久,

    何时同榻而坐。

    “皇爷爷!”

    朱允炆身体板正,行礼。

    朱济熺起身迈步,“臣朱济熺见过太孙。”

    “晋世子也在。”

    朱允炆转身向朱元璋开口道:“皇爷爷,孙儿想替永平侯一族求情。”

    朱元璋慈祥的笑容瞬间褪去。

    “这是为何,允炆?”

    朱允炆见朱济熺眼眶湿润,猜测朱济熺刚刚是在哭着向朱元璋求情。

    颖国公父子于早朝已死,永平侯一家只是收监,还未行邢。

    “皇爷爷,永平侯虽有违法,但他毕竟是三叔的岳丈,济熺哥的外公,是皇亲。

    济熺哥自小在宫中长大,您最疼爱他了,孙儿请求皇爷爷看在三叔和济熺哥份上,留永平侯一命。”

    朱济熺听后不由冷冷一笑,真是好好手段。

    朱允炆不求请或许永平侯一族还有生机。

    可如今朱允炆求情,永平侯必死无疑。

    两年前的蓝玉案,朱元璋原本只想杀蓝玉一族。

    正是朱允炆跪倒在奉天殿,替其他侯爵,伯爵求情。

    朱元璋才动了杀心,太孙羸弱,皇亲必须铲除。

    更何况是不忠于皇孙的皇亲外戚。

    以史为鉴,主弱臣强,哪一朝安生过。

    因此,接下来的几年,朱元璋担心皇子与在军中有地位的将领成立军事联盟。

    朱元璋把大权在握的皇亲国戚一一铲除。

    周王朱樉,就因与宋国公冯胜秘密私会,而被朱元璋严惩。

    朱元璋眼中闪过踌躇之色。

    亲情重,江山更重。

    这大孙怎么就是不明白咱的良苦用心呢。

    “济熺,你回去吧,明日来奉天殿,与你几位小叔叔还有弟弟,一起替咱去京郊卫所检阅军队。”

    “是,孙儿告退。”

    出了奉天殿,朱济熺信步向西六宫走去。

    回想刚才的一幕,心中不免有一股危机感。

    明白朱允炆的皇太孙之位,无人可撼动分毫。

    距离皇位,朱允炆是直接站在了终点。

    好在,自己留了下来。

    朱济熺心中盘算,四叔朱棣当了皇帝,自己没有好果子吃,贬为庶民也就罢了,还圈禁。

    若是投靠朱允炆,就凭那小子当了皇帝之后削藩的狠劲儿,自己也好不到哪去。

    走过乾清门,

    朱济熺看到一孤单的身影。

    通过记忆,朱济熺认出是朱允熥。

    常氏第二子,某种意义上朱标唯一的嫡子。

    清晨,正是朱允熥来告诉自己颖国公的事。

    望着迎面走来的朱允熥,朱济熺不由一笑,心生一计。

    阴霾一扫而光。

    心道:朱允炆,你既然是太孙,地位无人可撼动,我给你挑一对手如何?

    “允炆,刚才你可是真心?”

    朱元璋狐疑的看了朱允炆一眼。

    朱允炆瞬间心跳加速,不知皇爷爷为何有此一问。

    “孙儿说的是肺腑之言。”

    “嗯,此事以后休提。”

    朱允炆还想说什么,看到朱元璋坚毅的眼神,把话咽了回去。

    因为火候已够,不可过之。

    “咱安排了你几位叔叔守护边境,站岗放哨,北元入侵,自有你的几位叔叔应对。”

    朱元璋以为朱允炆替永平侯等人求情,是在担心自己驾崩后,大明无将可用。

    朱允炆壮着胆子问道:“如果叔叔们有异心,该如何应对?”

    朱允炆准备接受朱元璋的雷霆之怒。

    朱元璋却出奇的平静,或许是自己也从来没考虑过,良久,反问道:“允炆,你觉得呢?”

    “皇爷爷,孙儿首先会用德来争取叔叔的心,用礼法约束叔叔们的行为,

    再不行就消减属地,改变封地。”

    “嗯。”

    朱元璋听了很满意,但他忽略了朱允炆的能力。

    朱元璋自信,自己所创的制度,足够大明朝到万子万孙。

    明初,藩王拥有极大的兵权。

    具有节制诸将、直接调遣军队的权力。

    但不同于汉晋时期的分封制。

    朱元璋在分封诸子为王时,

    规定诸王只有爵位,没有土地,不管理百姓,不处理地方事务。

    类似于地方最高军事长官,只有军事管理权,没有民政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