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我和木匠蜂的战争 » 第五章 捅野蜂窝

第五章 捅野蜂窝

    蜂蛹,蜜蜂或黄蜂等的幼虫,用油一炸饱满金黄、香酥可口,富含蛋白质、活性酶、氨基酸以及锌、硒等矿物质元素,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是我们小时候的纯天然美味。

    在野外采回的野蜂窝,用缝衣针挑破蜂房的白色封口,放在簸箕上颠一颠,一粒粒白胖胖的蜂蛹,就掉到簸箕里;也有已经成形的嫩黄的小蜂,需要丢到盐水里淹死,再同蜂蛹一起炸着吃。蜂蛹体内含有蜂毒,常吃可以治疗老年人身上的风湿、劳损等疾患。

    蜂蛹虽然好吃,但是采野蜂窝的过程却是危险恐怖,小伙伴们要面对成群结队野蜂的拼死反击,有时可能收获一头“红包”,那是野蜂为了保卫家园,用尾部蛰针留给我们的“奖励”。

    为了对付木匠蜂,我准备集合小伙伴们,捅几个野蜂窝做实验,在获得美味蜂蛹的同时,顺便找野蜂练练手,壮大面对木匠蜂的胆气,完善对付木匠蜂的计划。如果捅蜂窝过程中,自我保护不当,被野蜂蛰几下也没有关系,那时代的我们,都有被野蜂蜇伤的经历。

    昆虫纲中的膜翅目主要有两个亚群:蜜蜂科和黄蜂科,它们作为昆虫中的捕食者和传粉者,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村周围常见的马蜂、胡蜂、树蜂、岩蜂等野蜂,大都属于黄蜂科的一种,一般体型较小,成熟的工蜂身长只有2厘米左右,比木匠蜂小了许多倍。

    大山里面的野蜂窝很多,全都生长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的挂在高高的树枝上,有的隐在茂密的灌木丛里,有的吊在突起的崖壁下……

    而且蜂窝形状各异、姿态万千,有的像个大葫芦挂在树枝上,有的像一把小伞围绕在树干上,还有的像孔雀开屏张开在石壁上……

    已经是春末夏初了,经过了春天的筑巢、采蜜,野外野蜂窝里估计已经发育了蜂蛹,有的蜜蜂窝甚至已经囤积了蜂蜜。

    我们计划采集山坡密林里的几处野蜂窝,都是以前在密林里玩耍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

    在密林里捅野蜂窝,小伙伴们需要巨大的胆量和勇气。好在我们熟知捅蜂窝的环节技巧,都是小时候跟在哥哥们后面,看他们捅蜂窝,受了几回野蜂蛰,总结出来的方法和经验。

    我们从果园里带齐了作战用的物品,两根竹杆、几件大人衣服、火柴和镰刀等物品,从果园出发,顺着山路向上,穿越几里长的果园梯田,进入一片各种树木、灌木交错生长的密林。

    很快到达第一处地点,一棵老槐树上悬挂着一个葫芦蜂窝,离地3米多高。

    葫芦蜂因为其蜂窝呈球状,挂着很像一个大葫芦而得名;又因为蜂窝入口开在葫芦中间,孔洞如同人张开的嘴巴,很像一个人头,民间又称为人头蜂。

    葫芦蜂学名胡蜂,这种蜂毒性大,攻击性强,一旦受到威胁,它们就会群起而攻之,做不好防护措施,是千万不能捅葫芦蜂窝的。

    我们开始做准备工作,我准备打头捅这个葫芦蜂窝。柱子用大人衣服将我上下包裹,就连头上也包了一层衣服,只留了眼睛处的孔洞。皮猴用细绳把衣服的所有缝隙扎紧,给我全身做好了防护。

    随后,皮猴到附近薅来一大把干草,并将干草绑到一根竹竿前端;另一根竹竿前端绑上镰刀。皮猴又对着干草的中间尿尿,把草把里面部分打湿,保留外面干燥。

    然后我平举着竹竿,皮猴用火柴点燃杆头的草把,小伙伴们立刻快步跑开,躲到远处的灌木丛里。

    我迅速举起竹杆,把杆头燃烧着的草把,举到葫芦蜂窝底下。火把窜出了火苗,蜂窝底部很快被烧穿,里面的葫芦蜂立即慌乱了起来,纷纷向外逃窜。被火苗碰到的葫芦蜂,翅膀刹那间烧没了,纷纷落地。

    草把随后点燃到中间尿湿的部分,冒出了滚滚浓烟,蜂窝内外迅速被烟雾笼罩。被烟熏着的葫芦蜂,晕头转向,飞走了就不会回来;少数没受伤的葫芦蜂,则逃命般飞向远方。

    刚开始,葫芦蜂都很慌乱,很少有飞下来反击的。我举着竹竿,保持着熏烤的姿势,持续到蜂窝里再也没有葫芦蜂飞出来,我就迅速扔掉这根竹竿,拿起前端绑有镰刀的那根竹杆,开始捅蜂窝。

    这时,受惊的葫芦蜂全都明白了过来,开始组织起愤怒的反击,发疯的葫芦蜂像战斗机群,顺着竹竿“嗡嗡”地俯冲了下来,我全身上下落满了葫芦蜂,不知有多少的蛰针同时扎在身上,好在我穿着几层衣服,葫芦蜂的蛰针根本穿刺不到我的皮肤。

    蜂窝在树枝上固定得非常牢固,有时包裹了几根粗壮的树枝,我用杆头的镰刀挂住接连蜂窝的树枝,上捅下拉,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扫除连接蜂窝的所有障碍,让葫芦蜂窝掉落下来。

    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力高度集中,捅蜂窝的时间似乎变得特别慢长。有时我还要腾出一只手不断拍打飞到眼前的葫芦蜂,防止葫芦蜂飞进我的“观察孔”里。

    捅蜂窝是个力气活,在我累得满头大汗以后,终于捅断了所有树枝,蜂窝掉落到地面上。

    我一只手捡起蜂窝,另一只手抓起两根竹竿,飞快跑向远处,葫芦蜂群不依不饶追上来,奔跑的途中,陆续有葫芦蜂被我甩开,到了足够远的距离,我一个前扑,把蜂窝压到身下,趴卧在草丛里,一动不动。

    葫芦蜂群追上来,有的落到我身上,有的继续冲向前方,但是很快它们都失去了目标,四下里搜寻了几圈,悻悻地飞了回去。

    因为复眼的结构,葫芦蜂对于移动的物体是非常敏感的,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它们会一直咬住目标不放。假如目标突然停住,一动不动,它们的复眼中形不成目标的运动轨迹,就会很快失去目标,继而放弃追踪。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野外观看蜜蜂、蝴蝶采集花蜜,站着不动的时候,蜜蜂、蝴蝶会飞到我们跟前,如果我们稍加移动,蜜蜂和蝴蝶就会迅速飞走,这就是源于它们复眼的结构特性。

    过了很长时间,葫芦蜂全都飞走了,我已经被包裹的衣物热得满身大汗,小伙伴们赶紧跑上前来,捡拾蜂窝,拍死趴着不走的葫芦蜂,一层层的松开我身上绑着的衣服。

    有一只趴在蜂窝上的葫芦蜂,被我压在身下,顺着衣服的缝隙钻了进去,在我小肚子上猛戳一下,“啊~啊~~”,我不由地发出了惨叫。

    我迅速脱光上衣,光着膀子跑出几十米远。小伙伴们拿起我的衣服仔细检查,找到并踩死那只攻击我的葫芦蜂,为我报了仇。

    这下惨啦!蜂毒里的神经毒素肽和酶发挥了作用,我肚子上的蛰包很快就红肿了起来,又痛又麻又痒,难受得要掉眼泪。我是能够耐受蜂毒的,但是蛰刺的地方也会麻痒好几天。

    据说有对蜂毒过敏的人,一次蛰刺会全身过敏肿胀,治疗不及时就会失去生命。

    我第一次出手,就收获了一个大蜂窝,想到晚餐时有一大盘蜂蛹等着吃,被葫芦蜂蛰刺的伤痛很快就忘记了,我们又忙着计划下一个捅蜂窝的地点。接下来,我们三个小伙伴轮换着上场捅蜂窝。

    到傍晚回家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五六个蜂窝。用上衣打包抗在肩上,我们是征战凯旋的勇士,就像刚刚冲锋在战场上,举着我们的竹竿武器,一次次打败了成千上万的“敌人”,缴获了大批有用的“物资”!

    回到家里,把蜂窝逐个打开,去掉外面的封皮,一片片地拿出蜂房的扇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人一片扇叶,专心细致地挑开蜂房、挑出蜂蛹,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有时收获了一个蜜蜂窝,扇叶上密封着大量的蜂蜜,刮取蜂蜜的过程更是充满了惊喜!在满足了我们吃掉一块甜蜜的蜂巢蜜以后,蜂浆被大人珍稀的存放到玻璃瓶里,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就有蜂蜜水喝了。

    待到吃晚饭的时候,一大盘的菜籽油煎蜂蛹摆在餐桌上,一粒粒金黄、饱满,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赶紧夹上一粒,“嘎嘣”“嘎嘣”地脆响,嚼在嘴里口齿芬芳,回味无穷;一粒蜂蛹,就让我忘记了捅蜂窝的艰辛,忘记了身上阵阵麻痒的蜇伤,全家人一起享用着取自大自然的美食,幸福简单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