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青春不下线 » 第三十七章 老孙家琐事

第三十七章 老孙家琐事

    孙一波的父亲就是孙土根,也就是这个村的村支书。

    岳融不知道这个情况,孙一波也没跟她详细说过。她更没料到会在这里碰上孙一波的父亲,只得苦着脸,叫了声叔叔。

    孙土根应了一声,一扫刚才冷峻表情,笑得阳光般灿烂,转头对孙一波说:“你前天打电话回来,说会带同学来龙门玩一趟。我估摸你该到了,就来转转。你们饿了吧,快回家去吧,家里已经备好了饭菜。”

    孙一波发现岳融变得拘谨,悄悄安慰道:“你别紧张,我爸人挺和蔼,我妈更是大大咧咧的一个,很好相处。”

    “哎,我才不紧张呢,反倒是你,额头都出汗了,本来说好带三个同学回来,没想到最后只剩我一个,你说,以前有没有单独带女孩子回过家?”

    岳融这么一说,孙一波头摇得似拨浪鼓,心里越发紧张了,想到自己刚读完大一,就带个女朋友回来,父母会有意见吗?

    孙一波忐忑不安地走着,毒辣辣的太阳照在后背,汗水很快沁湿了一大块衣服。

    刚踏进家门,就听见母亲久违的声音:“一波,回来啦!”

    “嗯,回来了。”

    孙一波应着,看看边上的岳融,还是有些忐忑。

    “就来了一位同学呀,你电话里明明说有三个同学呀?”孙一波母亲的声音很洪亮,震得岳融耳朵嗡嗡直响。

    孙土根朝孙一波母亲使了个眼色,轻声说:“这还看不出来吗?”

    孙一波的母亲叫孙根花,是村子里有名的大喇叭,这洪亮的嗓音为她节省了不少电话费。

    她压低声音,自言自语道:“他们说的真对!小学生一队队,中学生一堆堆,大学生一对对。”

    孙根花虽然努力压低分贝,岳融还是听得真真切切,她看了看孙一波,孙一波更觉得不好意思了。

    老妈的性格也未免太直率了!!!

    饭桌上依然是孙根花唱主角,热情度一点也不比这个夏季的气温低。

    她说:“你们一定要把这些菜吃完,特别是岳融,太瘦了,太瘦的话以后生孩子都生不出来的。一波啊,快给岳融夹菜。”

    沁在孙一波额头上的汗这一刻再也挂不住了,齐刷刷地掉将下来,虽然电风扇已开到最大一档,还是不管用。

    岳融低着头,把头深埋在超大号的饭碗里,身体却不住地颤抖,她已经笑抽了。

    孙一波乘岳融的脸离开碗口那一刻,给她夹了一个炸得酥黄的团子,道:“这个是本地的特产面筋,吃吃看。”

    岳融用手捂住嘴,连连点头,显然还没从刚才的笑癫状态中摆脱出来。

    孙根花夹起一个面筋,大大地咬了一口,继续赞美着她的食材:“我们这里的农村人好吃,但不懒做。你看这溪沟鱼,是老三昨天从溪里捞来的,这些黄鳝也是,现在野生土货是越来越少了。”

    她见岳融只点头、不作声,就问道:“岳融,这里的菜不合你的口味吗?”

    “挺好吃的,阿姨,我觉得这里的食材特别好,纯天然的。”岳融道。

    “那是的喽,别的不敢说,这些东西啊,城里肯定买不到,有钱也买不到。那你多吃点啊!把这些都吃完,一波,你快给岳融夹菜!”孙根花催促道。

    孙一波拿起筷子,正要夹菜,被岳融拦住了。

    岳融指指肚子,道:“实在吃不下了,阿姨真是太热情了,那个干糊锅(一种小麦粉做的饼)已经吃了三张了,实在吃不下了。”

    孙土根吃饭的时候话不多,这时开始发话了,说::“岳融实在吃不下,就不要勉强了,这次既然来了,多玩几天,让阿姨变着花样多做几道特色菜。呵呵,到时候别憎厌阿姨的手艺差就行。”

    岳融连连摆手,道:“怎么会呢?”

    孙土根又对孙一波说:“时间差不多了,我要去村委了。你下午陪岳融到处去转转,这里的祠堂、牌坊和戏台都很有特色。”

    眼见孙土根跨出了家门,孙根花又唠叨上了:“我呀,本来很想生个女儿,那时候农村里有政策,第一个是女儿,就能再生一个;如果第一个是儿子,就不能再生了。偏偏生了这个臭小子。”

    岳融觉得阿姨淳朴、可爱,但不知道怎么接这位中年妇女的话,只得呆坐在那里,时不时回个甜甜的笑容。

    孙一波怕岳融听多这些没营养的话会厌烦,便约她一起出门转转。

    等他们走得很远了,背后还传来孙根花的阵阵絮叨声......

    过了正午,屋外的气温更象脱了缰的烈马,野得很,孙一波只得带岳融去阴凉的祠堂里避避暑。

    古镇内有大大小小的祠堂数十间,这些祠堂大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梁和柱均是用原木制成,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古木气息。

    有些祠堂还住着人,以老人为主,他们会静下心来,沏壶消暑的六月雪,斜躺在藤椅上养神,一躺就是一个下午。

    比起这些住人的小祠堂,孙氏宗祠简直就是龙门古镇祠堂界的压轴大作。

    宗祠,顾名思义,它和祠堂的关系好比是族对户,宗祠是族人为祭祀始迁祖而立的宗祠,该族之人,人人“有份”,它是属于整个宗族的,也是宗族权力的象征。

    孙氏宗祠内,威仪的主殿供奉着列祖列宗的排位,其尊贵地位毋庸置疑,而挨着的副殿则显得接地气多了,这座半敞开式的旧址曾经作为龙门中心小学的教学之地。为了铭扬孙氏家族重视教育的族风,副厅内应景地排列着三排仿古课桌,颇有古时书院的味道。

    岳融被这些古风元素吸引,不自觉地坐到了凳子上,弄得吱嘎作响,看来这些饱经沧桑的木凳,承受了几代人的岁月之重,却已支撑不起不到百斤的娇躯。

    孙一波绕到岳融边上,轻轻坐下,感叹道:“说来惭愧,小生至今未和岳融同学一起上过课。今天我们这样相邻而坐可好,有没有一种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万松书院求学的感觉?”

    “可梁祝不是个悲剧吗?”

    “嗯,过程是比较曲折,但故事的结局是化蝶,两人终究能在一起比翼双飞。”孙一波把话圆了过去。

    “也许,最简单的东西才是最长久的。”

    岳融望着门口的两株青松,叹了口气,道:“它们才会一生一世在一起。”

    “我们也可以简单一些的,至少在感情方面!”孙一波望着岳融,真诚地说。

    两人静坐了一会,困意阵阵袭来。为了驱走瞌睡虫,孙一波提议道:“我们去牌位房那边看看吧。”

    所谓牌位房,就是供养列祖列宗的正殿,也是整个孙氏宗祠的核心所在,大堂内灯火昏暗,庄严肃穆。

    岳融进入大殿,抬头看了眼石雕塑像,叹道:“东吴大帝气质不行啊,形神枯槁。”

    “哦,这个可不是孙权,那是孙权的爷爷,叫孙钟,是个种西瓜的瓜农。”孙一波解释说。

    “不对吧,我们历史上不是学过,西瓜是唐代传入XJ,五代宋辽时才传入内地,那孙钟种的肯定不是西瓜。”岳融认真地说。

    “那可能是类似蜜瓜之类的吧,史书上只说孙钟种瓜,具体是什么瓜,倒也没详细说。”孙一波羞愧于自己添油加醋的描述。

    “好吧,一个种瓜的农民都能培养出如此出色的后代,确实不易!”

    “这还真不好说,我们最敬爱的伟人的爷爷,资料上只记载了个生卒年代,其实伟人的父亲也是务农的呀。再说了,我们这辈往祖上推个三、四代,估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农民吧?”

    岳融看孙一波一副书呆子模样,怕他不停地说下去,赶紧制止道:“好好好,就你历史知识丰富。”

    她对着孙钟的塑像拜了拜,俏皮地说:“那就请老祖宗好好地保佑一下后代孙一波吧!”

    两人正说着,进来了一位四、五十岁年纪的大娘,农妇模样,大眼蒜鼻,体格壮硕。

    她带着浓厚的乡音喊了一声:“一波,回来啦?”

    声音之巨,足足吓了岳融一跳。

    岳融不解龙门人的中气为什么都那么足。

    孙一波回头一看,说:“呀!干娘,是你啊!”

    他见干娘一直盯着岳融看,看得岳融浑身不自在起来,忙解围说:“这个是我同学,岳融,我带她来祠堂里转转。”

    孙一波一开口介绍,把干娘久旱逢甘霖的好奇心勾了起来,她挨得岳融更近了,几乎贴到岳融的身子上,边打量边说:“这个姑娘很漂亮哦!”

    孙一波真切地望见干娘的吐沫星子四溅出来,喷了岳融一脸。岳融缩着身子,尽量和干娘保持距离。

    干娘看着岳融的羞态,越看越喜欢,索性一把拉起她的手,嚷嚷着要岳融和孙一波去她家吃晚饭。

    岳融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求助的眼神投向孙一波。

    孙一波赶忙说:“干娘,今天我们刚前脚到,家里已经烧好了饭菜,要不我们改天再去看你,好吗?”

    “不好,今天一定要去!”干娘似乎还很任性。

    孙一波拗不过干娘比盛暑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热情,见不能强行拒绝,只能用缓兵之计,说:“那我总得回家一趟,跟父母说一下吧,要不然,他们饭菜白烧了。”

    干娘脾气耿直,一想也对,就同意了,他们归他们回去,自己管自己准备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