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1999 » 第七百五十三章汉华集团

第七百五十三章汉华集团

    他不缺钱,没必要为了几个小钱给自己惹麻烦。

    所以,还是等到国家真正放开私人银行牌照的时候,再进去也不迟。

    至于德隆旗下的同类公司,比如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

    汉华的策略就是把所有德隆控股的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全部集中起来,把其中重叠的部分分出来。

    比如说。

    一个市区有两家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汉华只保留一家放在汉华证券旗下,剩下的放在其它证券旗下。

    这样就能保证这些证券公司都在继续经营。

    等到有其它私人机构想要收购证券牌照的时候,再把这些证券公司卖出去。

    最大化的榨取德隆金融资产的价值。

    “晓阳,整合了德隆金融资产后,汉华的规模就太大了,你一个人不可能管的过来,所以我们需要对汉华的管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徐良道。

    这样既有能力,又忠心的老臣,徐良当然不能视若无睹。

    当然,德隆能到现在,最主要还是唐万新的原因。

    也能稳定德隆金融板块旗下各大机构的人心。”

    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起严格的风控标准。

    你作为汉华首席运营官,负责汉华风投部门,以及汉华信托、汉华金融租赁和汉华保险的管理。

    “我想好了几条,你帮着参谋一下。”

    如果让他担任汉华证券的负责人,那么我们会更容易整合德隆的金融资产。

    虽然公司做大了之后,肯定会产生派系。

    “李华强。他是德隆战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友联战略的第一负责人,是德隆内部金融板块的二号人物,能力、手腕和眼界都不缺。

    所以德隆的人可以用,但不能用高层。

    不管他会不会把汉华的机密透露给唐家和德隆旧部,我们都要尽可能的避免这个可能。”

    汉华自有资产部门负责人胡谦,晋升汉华集团执行副总裁,进入管理委员会。

    “邵芳虽然不错,但我就是想让老姜,杀一杀德隆做金融的时候,习惯于做庄家,用老鼠仓玩弄股民的歪风邪气。

    汉华证券要的不是短期利益,而是成为证券行业的百年老店。

    负责友联战略,却让德隆的金融债务攀升到340亿华夏币,现在更是走到了破产的境地。

    晋升客隆超市总裁马家梁,为汉华集团执行副总裁,进入管理委员会。

    整个汉华,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是老姜。”

    所以汉华证券的负责人可以直接加入管理委员会。

    这样泾渭分明,而且占比不小的派系,会加重汉华的内耗。

    另外,德隆的企业文化跟汉华不同。

    汉华证券内部业务很多,包含了投行业务、基金、期货、财富管理、咨询、并购与重组等。

    徐良笑着摇了摇头,“他确实是一個合适的人物,但并没有太出色的业绩。1999年担任山城实业董事长,多年下来却没能带领公司走出困境。

    汉华内部,风控部总监姜继增外号姜黑脸,凡是通不过风控部检验的投资报告,除了徐良这位大BOSS,谁来说都不好使,包括姜晓阳。

    但他作为德隆高层在执行的时候却没能发挥多少积极作用。

    一个没办法融合进汉华企业文化的人占据高位,而且还有汉华证券这个根据地,对汉华的未来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你有什么想法?”

    但他还是不希望在公司内部产生一个的隆系。

    “让老姜负责汉华证券?”

    “我准备在汉华内部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我作为汉华首席执行官,负责对冲基金部门和私募股权部门的管理。

    这本身就说明了他能力上存在不足。

    原属于自营资产部门旗下南孚电池、客隆超市、华夏酒业集团和富华地产剥离出来,成立直属总公司旗下的实业管理部。

    可以说,在汉华内部姜继增就是徐良的铁杆老臣。

    姜晓阳思索片刻后,“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财务部的邵芳比老姜更合适汉华证券的业务,起码她担任过中信证券的财务总监,对证券行业有一定的了解。”

    看他主意已定,姜晓阳也没再劝。

    而且这样一来,汉华管理委员会正好七个人,正合适。”

    “最后,我不想用他最关键的一点是,李华强跟唐家的关系太密切了。

    “你属意谁?”徐良问道。

    调风控部姜继增负责汉华证券,晋升韩华集团执行副总裁,进入管理委员会。”

    徐良组织了一下语言后。

    李华强身居高位,他已经习惯了德隆的发展策略和企业文化,再想让他改变,会非常困难,甚至基本不可能。

    “我建议把负责汉华全球投资研究部负责人李德林加进去,他的全球视野和丰富的行业研究经验,会帮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提供更丰富,更具可行性的建议。

    徐良简单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她的意见。

    “除了全球投资研究部,让老李分管雪球网吧。”

    研究部跟雪球网,本就属于一个线下一个线上的关系,业务关联度极高,李德林分管也正常。

    经过两人这一番划分后。

    汉华旗下的业务部门再次扩充了。

    证券、信托、金融租赁、保险、对冲基金、私募股权、风险投资、自营部门、实业管理、雪球网,总共十个。

    “这次汉华资本该改名汉华集团了。”姜晓阳笑道。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

    吞并了德隆的金融资产,汉华也夯实了成为高盛、JP摩根、花旗这种全球顶尖金融集团的根基。

    接下来就是一点点的发展壮大,慢慢扩充业务。

    不过现阶段,汉华的主要任务还是整合德隆金融资产,夯实在华夏金融市场的根基。

    &t;divtentadv>两人聊完后,姜晓阳便迫不及待的把刚才两人聊的内容变成详细的方案。

    徐良带着吕慧和霍刚离开了汉华中心。

    “良哥,我们去哪?”

    “太平洋。”

    霍刚搔了搔脑袋,“良哥,去海边的话,还是坐飞机比较快。”

    吕慧捂嘴一笑,“刚哥,徐总说的是去中关村的太平洋电脑城。”

    “嗨,我还以为良哥要去海边冬泳呢。”

    说罢,扭过头一脚油门朝前开去。

    徐良笑着摇了摇头,也怪自己没说清楚。

    “吕慧,通知对方了吗?”

    “没有,您说不让提前通知,我就没自作主张。”

    徐良点了点头。

    太平洋电脑城人太多了,要是让对方知道自己身份,弄得兴师动众的话,太麻烦了。

    “良哥,我们到了。”霍刚提醒道。

    徐良已经看到了车窗外熙熙攘攘,人流密集的太平洋电脑城。

    眼神中露出一抹回忆。

    当初他毕业后北漂的时候,第一台电脑就是在太平洋电脑城攒的机子。

    具体配置已经忘了,只记得当时花了大概四千大洋。

    收拾心情后。

    “把车停好,我们进去。”

    “嗯。”

    等霍刚停好后,徐良戴了个鸭舌帽,推门下车。

    简单打量了一下周围后朝电脑城门口走去。

    吕慧和霍刚也连忙跟了上去。

    一般而言,在国内的时候,徐良外出基本不会跟着大批保镖,所以也没吸引太多人关注。

    在电子商务崛起的前夜,电脑城是很多人选择电子产品的必去之地。

    所以,宽阔的大厅里人流如织。

    放眼望去,联想、华硕、三星、苹果等所有的电子产品品牌都能在这里看得到。

    各种各样的电脑、显示器、手机、键盘堆满了货架。

    走在前面的徐良突然停下脚步,吕慧下意识的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不远处一排柜台映入眼帘。

    柜台后面竖立着一块蓝底白字的大牌子。

    最上面五个大字京东多媒体。

    经营项目:

    DVD、VCD。

    索尼刻录机。

    三星刻录盘

    看了一眼后,徐良迈步继续朝里面走去。

    在一楼简单逛了一圈后来到五楼。

    这里已经不是零售区,而是物业方向外出租的办公区。

    走过前面的拐角后,前面出现了一个略显简陋的柜台。

    柜台后面的大白墙上用黑色的艺术字写着。

    京东多媒体。

    柜台前一个穿着粉色毛衣,扎着马尾辫,外表清秀的小妹正无聊的翻着手机。

    注意到他们过来后,连忙站起身。

    “你们好。”

    “你好,你们刘总在吗?”

    “在,伱们有事吗?”

    “我们是鸿蒙一号店的,希望见一下你们刘总。”

    小妹连忙点头,“你们等一下,我马上去通知。”

    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前台,但消息很灵通,知道最近鸿蒙一号店正在跟公司谈收购。

    作为前台,她很希望收购能成功。

    毕竟京东虽然发展的不错,但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而鸿蒙一号店是纵横华夏和东南亚的大型电子商务公司,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行业地位,都不是京东能相比。

    时间不长,小妹回来了。

    “你们跟我来吧。”

    走进京东的办公区后,可以看到不算大的办公区里,挤满了正在紧张工作的员工。

    因为徐良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又有鸭舌帽的遮挡,并没有被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