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1999 » 第七百七十章屯河集团

第七百七十章屯河集团

    上市后的屯河水泥厂,虽然盈利能力不咋地,但好歹还能盈利。

    虽然韭菜们看不上它,但在资本的眼中,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净壳。

    所以,他们被在资本行业混的风生水起,赚了大钱的德隆看中了。

    1993年0月,德隆受让部分屯河水泥厂的集体股,以第四大股东的身份进入屯河。

    德隆的胃口当然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小股东。

    很快就以日拱一卒的方式,不断收购,成了屯河的大股东。

    拿到控股权后,德隆凭借雄厚的资本,马不停蹄的展开了并购。

    屯河股份、屯河工贸和屯河农牧业,先后被德隆拿下。

    在这些企业的基础上,屯河集团成立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屯河集团一开始的主业是水泥。

    到了90年代末,已经是水泥产量过百万吨的西域第二大水泥巨头。

    在屯河之外,西域还有第一大水泥巨头天山股份。

    唐万新当然不甘心就这么把自己养的孩子卖掉。

    反倒是老三、老四、老五们都被干死了。

    一看事情陷入僵局,德隆很快转变思路。

    两家整合后的水泥年产量突破300万吨,已占西域水泥产量的60。

    庞大的规模效益,让天山股份当年便获得了9300万华夏币的净利润。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偏偏两者的产量相差不大。

    2000年3月,在德隆的主动撮合下,屯河将自己旗下的水泥业务卖给了天山股份。

    所以,2002年9月,以2.67亿华夏币的代价,收购了天山股份第一大股东天山建材集团5578.56万股股权,占总股本32.18。

    这句话放到西域水泥行业也很准确。

    从1996年开始,就不断通过并购、技改等方式增加屯河的水泥产量。

    不过天山股份的大股东并不是德隆集团,而是天山股份原本的大老板天山建材集团。

    既然赢不了,那就合并。

    所以在90年代末期,两大巨头相爱相杀,你降价出货,我也降价。

    结果两家打的精疲力尽,谁也奈何不了谁。

    都想把对方干死,自己当老大。

    你收购我也收购。

    天山股份由此奠定了中国第三、西北最大水泥企业的地位。

    不仅成为天山建材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还直接控股了天山股份,让他成为德隆集团旗下新三股之一。

    天山建材集团和天山股份,也成了德隆整合水泥和建材产业的航母。

    回头再说屯河集团。

    把自己的主业水泥业务卖掉后,屯河集团的主营业务彻底转向了农牧业。

    依托于西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投资数亿元发展番茄、红花、胡萝卜、枸杞及其他特色果蔬资源加工为核心的红色产业。

    通过一系列买买买。

    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德隆就形成年产24万吨番茄酱,1万吨番茄粉,10吨番茄红素的生产能力,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产品出口欧美、俄罗斯、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为了开拓国外渠道,还收购具有20多年番茄酱经营资历的美国番茄酱销售商新瑞公司和意大利甘多弗公司销售公司,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现在,屯河番茄酱的市场份额占全国75、全球17。

    虽然成了世界级的番茄酱巨头,但屯河本身并没有多少议价权。

    整个2004年,屯河在番茄酱上的收入也只有9亿元左右。

    对于番茄酱规模不大的现实,德隆还是老办法,买买买。

    收购额敏食品公司,收购汇源果汁等等。

    当然,汇源后来被徐良买走了。

    但德隆还是坚持在果汁、食品行业扩大自己的市场。

    并且在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建立了5家杏酱加工厂和20万亩果园。

    截止现在德隆拥有每年10万吨鲜杏的加工能力,年1.8万吨杏酱加工能力。

    屯河杏酱、杏干、杏仁、罐头,沿着德隆搭建起来的番茄酱销售渠道出口到欧美、日韩及中西亚、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

    占国际杏酱市场贸易量的40,是世界知名的杏浆产品供应商。

    除了番茄酱和杏酱,屯河集团还是全国最大的甜菜种植和白糖生产企业,在焉耆盆地和伊犁地区拥有45万亩甜菜产地。

    在西域和晋省拥有9家糖厂。

    甜菜日处理能力为2.5万吨,并形成了年产47万吨糖,18.3万吨颗粒粕,4.2万吨食用酒精的生产能力。

    糖产量占到西域总产量的80,占全国甜菜糖产量的36。

    &t;divtentadv>屯河牌番茄制品,屯河牌杏酱,屯河牌和四方牌糖,屯河牌红花、大枣、枸杞,以及屯河旗下子公司天一果业的悦活果汁,都是华夏食品市场上占有率极高的品牌。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因为汇源很早就被徐良收购的关系。

    德隆不仅拿到了一笔5.5亿华夏币的巨款,还削减了近3亿华夏币的债务。

    这笔钱绝大多数都花在屯河集团的业务拓展上,尤其是畜牧业。

    鲁迅说过,钱是男人的胆。

    这句话一点没错。

    拿着巨款的唐万新在媒体面前放话。

    德隆要投资25亿元,开发西域辽阔的天然牧场资源,建设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南疆绿洲三大产业基地。

    最终形成草、饲、养、繁并举,奶、肉、皮、药兼营的大型产业链,成为华夏乳业的龙头企业。

    老唐这个人很矛盾,他既有朴素的企业家的情怀,又有着狡诈商人的肠胃。

    商人吹牛就是吹牛,忽悠完了拿到了钱,该打点打点,该跑路跑路,绝不讲什么情怀,更木得感情。

    但老唐不一样,他忽悠归忽悠,但也真投资。

    2002年注资5亿成立天山畜牧,先后通过扩张和并购,在西域成立了十几家畜牧公司,下设7個乳品加工厂,七个高产奶牛示范基地和两个良种繁育中心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依托德隆在西域庞大的政商关系,建立起了240多个奶站,并形成了日处理290吨鲜奶的加工能力。

    天山牌牛奶是西北最大的牛奶品牌。

    老唐的野心不只是乳业,他还要让德隆成为畜牧业巨头。

    所以投入巨资,在天山南北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牛业。

    截止现在,天山畜牧是西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冻精生产企业,国内良种繁育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最大的牛品种改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之一。

    天山畜牧养殖的各种肉牛就已经突破5万头。

    凭借着农业和畜牧业,截止2004年,屯河集团总资产超过45亿华夏币,总收入突破13.94亿元,但净利润只有1.13亿元。

    远低于同行业。

    利润低的原因也很简单,管理的太糙了。

    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就收购、成立十几家,甚至二三十家企业,这些企业只是简单的合并了财务报表,人员没有整合,物流没有统一,原料采购没有系统化。

    管理方面仍然遵循着原始的僵化体制。

    企业文化就更别说了。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怎么可能高的了?

    尤其是跨行业的整合要求更高。

    这也是汉华和红岩手里明明捏着大笔的流动资金却没有一股脑投给客隆超市、华夏酒业、丰收农业的原因。

    企业的整合是个复杂又需要高度技巧的活。

    弄不好,烧钱会烧出反效果。

    唯一让徐良大笔投钱的就是房地产。

    房地产不需要多高的技巧,钱多了直接拿地。

    建设有第三方,监督也有第三方,甚至卖房还有第三方。

    只要你愿意,都不需要出面,就能把钱赚了。

    当然这么做利润不高,但起码是条路子。

    “屯河旗下的奶业和果业资产有多少?”

    “包含国内外21家公司,总计14.8亿总资产。”邱明成道。

    “把这部分资产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实体。剩下的部分跟丰收农业合并。”

    邱明成点了点头,“徐总,如果整合的话,我们还需要继承屯河的上市地位吗?”

    现在的丰收农业,已经完成了对国内外榨油行业的整合。

    近一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整合几十家油脂厂。

    现在基本完成了人员、管理和物流上的统一。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建设。

    这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活,短期内看不到效果。

    整合完毕后,丰收农业总体油料作物处理产能达到了1917万吨,饲料加工产能1278万吨。

    资产总计368.7亿华夏币一半为大豆、玉米储备,负债总计177.65亿华夏币。

    是国内榨油和饲料领域的霸主。

    如果双方合并,屯河的股价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停牌吧,接下来丰收农业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德隆旗下的农业资产。至于什么时候复牌,看情况再说。”

    邱明成点了点头。

    “青州那边的新工厂建设的怎么样了?”

    丰收农业除了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也在积极拓展新产能,尤其是农业大省齐鲁,去年8月份就投资20亿华夏币,在他的老家青州建设了一座年处理大豆和玉米150万吨,饲料120万吨的油脂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