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原点催眠术 » 第四十七章:自我心理防线

第四十七章:自我心理防线

    在219包厢里,郭康民的椅子最高,视角最广,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动作,也就是说,当晚的真实情况,他是最清楚的。

    投毒案的讨论会结束,关心月来到审讯室,郭康民戴着手铐,坐在审讯桌前。

    审讯开始,关心月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郭康民。

    郭康民对于这种奇怪的审讯方式很不适应,他一会儿低着头,一会趴在桌子上,眼神飘忽不定,不知所措。

    审讯室里,十分安静,郭康民像一只猴子一样,抓耳挠腮。而关心月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表情。

    大概过去了20分钟,郭康民满头大汗,快坐不住了,心理防线即将崩溃。

    心理防线,也可以叫做“自我心理防线”“自我防线”,它是一个人的自我心理保护系统,这个系统会保护内心深处的秘密,防止别人对自己造成心灵伤害。

    如果你在街道边,一个陌生人突然出现并询问你的家庭住址,你会摇摇头,选择不回答,或者随口说出一个假的地址。

    这就是自我心理防线的保护机制,它的第一任务就是保证你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

    自我心理防线具有说谎的本能,这个时候,说谎不是一件坏事。

    因此,谎言,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你如何使用谎言。

    正确使用,便是善意的谎言;错误使用,则会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一般情况下,自我心理防线不会被攻破,但是,对于某一类人来说,难度并不大。

    这一类人,正是心理催眠师。

    心理催眠师可以通过催眠术、微表情分析、心理行为分析等技术,突破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探查到别人心灵深处的秘密。

    心理防线有三层:

    第一层,社会身份层,如果突破社会身份的防护层,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信息。他或她的年龄、职业、工作收入、生活区域、受教育水平、基本的生活习惯……

    第二层,自我意识层,突破自我意识的防护层,可以知道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个人嗜好、个性缺点、人性弱点……

    第三层,潜意识层。如果突破潜意识防护层,将会破解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比如,他曾经犯下的不为人知的罪行,不能诉说的经历,内心的邪恶会暴露出来。甚至,可以知道一个人家庭保险箱的位置,银行卡密码……

    由于心理催眠师职业的特殊性,因此才有了心理催眠师三大守则,目的是防止催眠师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约束。

    随后,郭康民的额头冒出冷汗,他抬起右手擦着汗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关心月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白纸,她把纸放在郭康民的面前,纸上没有文字,只是在正中间,有一幅画。

    关心月提高声音:“郭康民!”

    郭康民恍惚之间抬起头:“啊?”

    “看着这张白纸,你看到了什么?”

    “没什么……这不就是一幅简单的画吗?”

    “再仔细看一看……还有什么?”

    郭康民眨了眨眼睛,努力地盯着这幅画,看了一会儿,昏昏欲睡。

    关心月轻轻移动白纸:“……很好……现在……慢慢地……慢慢地……闭上眼睛……你现在很疲惫……你现在很疲惫……你很想睡觉……睡吧……睡吧……”

    郭康民慢慢地闭上眼睛,斜躺在审讯室的椅子上,进入到催眠状态之中。

    时间回到案发当天,晚上的7点20分,金加元安排大家就坐,负责开酒的服务员正准备给大家倒酒,只听到“砰……”的一声,酒瓶爆炸,瓶身碎裂。

    这一瓶啤酒是金加元带过来的,据说是凉山啤酒厂新推出的樱桃口味啤酒。随后,服务员打扫地面,从仓库搬来一箱冬雪牌纯生啤酒。

    刚喝完一杯酒,杨云工接到一个电话,出去了。

    平时闷声喝酒的魏海,坐在角落的位置,他今天格外活跃,一直在给沈永桥倒酒。

    马庄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套精美的茶具,他打开一罐红茶,这个家伙平时不喝茶,今天突然给沈永桥泡了一壶红茶。

    陈长来和徐金港坐在一起,他们俩低头耳语,不知道在商量什么。

    张坤和傅向才在划拳,他们俩喝得面红耳赤。陈好运走到张学军的身边,他们俩举着酒杯,笑嘻嘻地喝着酒。

    包厢里吵吵闹闹,服务员把饭菜放到桌子上,随即转身离开。

    关心月开始询问投毒案的细节:“在包厢里喝酒的时候,谁的行为和神态最反常?”

    郭康民没有迟疑,立刻回答到:“马庄……他的行为很反常,平时没见他喝过茶,大家都在喝酒,只有他在泡茶,还特意给沈永桥倒了一杯……”

    “你们喝了多少啤酒?”

    “每个人大概喝了10瓶……饭店的菜不错,我们吃了半个小时以后,又点了9个菜……这次吃饭的地方环境挺好……”

    “挺好?为什么好?”

    “包厢里的环境很舒适,旋转饭桌很方便,服务员的态度也好……”

    “旋转饭桌?”

    “对,旋转饭桌。”

    在催眠中,郭康民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那就是旋转饭桌,同盛酒楼的饭桌是木制的,桌面看似是一个整体,其实,中间部位可以转动,桌面下的夹层里是木制滑轮。

    物证科的警员们在现场勘查的时候,生怕破坏了饭桌上的物证,他们没敢去搬动桌面,这反而导致他们忽视了一条重要的破案线索。

    既然是木制的旋转饭桌,这说明,投毒者不需要离开自己的座位,只要利用旋转饭桌就可以投毒。

    根据物证科提供的资料,当天晚上,沈永桥的酒杯里,有一点残留的果汁。

    其他人都把焦点放到有机磷农药上,没想到有问题的可能是果汁。但是,案发后,没有在包厢里找到苹果汁的包装瓶。

    这里出现一个疑点,既然喝了果汁,包厢里一定会有包装瓶,可是,在包厢里连瓶盖都没发现。

    于是关心月特意询问:“有没有人喝果汁?”

    “果汁……好像没有……”

    “真的没有吗?再仔细看一看。”

    “好像真的没有……我们都在喝酒……没人喝果汁……”

    郭康民的视角最广,可以看到桌边的每一个人,也能注意到每一个角落。现在,他回到案发当晚,却没有发现那个喝果汁的人,这一点太奇怪了。

    在刑事案件中,越是奇怪的地方,越是反常的地方,就越需要注意。

    破案的关键,永远都在细节之中,特别是那些被人忽视的细节。

    关心月认为,投毒者藏匿果汁瓶,一定是害怕被警察发现。

    大家坐在同一个包厢里吃饭喝酒,郭康民一定会看到果汁瓶在哪里,第一次回忆,郭康民没看到瓶子在哪,只能说明,这个包装瓶放在一个不容易被看到的地方。

    关心月没有心急,她让郭康民再次回到催眠情景之中。这一次,郭康民没有着急,他的目光缓慢地扫视着包厢里的人和物。

    包厢里,大家都在痛快地喝着酒,郭康民开始搜索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装着苹果汁的瓶子。

    看了一圈,郭康民终于看到了被白手帕盖住的玻璃瓶,瓶子里装的,的确是苹果汁。这个小小的玻璃瓶确实很难被发现,郭康民只顾着看人,忽视了餐桌上摆放的东西。

    谁能想到,玻璃瓶隐藏在白手帕的下面,饭店的手帕是用来擦手的,每一张餐桌上,都会放上十几条手帕。

    很显然,投毒者是故意把果汁瓶藏在手帕下面。

    装着苹果汁的玻璃瓶,放在张坤的手边,这说明,下毒的人,正是张坤。

    但是,过去半个小时以后,物证不见了,玻璃瓶突然消失了。

    它去了哪里?这半个小时之内,包厢里的人,都没出去过,玻璃瓶怎么会突然消失呢?

    关心月很有耐心,她让郭康民再次回到一个小时之前,仔细观察包厢内的一切。

    这一次,郭康民重点关注着手帕下面的玻璃瓶。饭桌上,其他人正在说说笑笑,他的面前放着一杯啤酒,还有一盘海带丝。

    桌边的沈永桥和张学军,正在低头说着悄悄话;陈长来和傅向才,举着酒杯和马庄对饮,他们三个站了起来,在高谈阔论;魏海和杨工云,正拿着开瓶器,准备再开几瓶啤酒。

    金加元和马庄,坐在椅子上,没有喝酒,只顾着吃烤鸭。

    最热闹的三个人,是魏海、张学军和陈好运,他们在划拳,划拳结束,魏海输了,他要喝三杯啤酒。

    12个人围坐在圆桌上,也就是一个圆,三百六十度被均匀分成十二个部分。张坤在郭康民的右侧,中间隔着几个人,距离并不远,但是,仍然有视野盲区。

    正因为视野盲区的存在,所以,郭康民一开始没看到玻璃瓶。

    划拳结束后的二十分钟,张坤意犹未尽,他提议,大家一起再玩几局。

    于是,大家都伸出了手,只不过,张坤伸出右手,左手在偷偷地转动饭桌。

    饭桌在慢慢地转动,沈永桥的酒杯来到张坤的面前,张坤在酒杯里,加入几毫升苹果汁。然后,又慢慢转动桌子,让酒杯回到沈永桥的面前。

    整个过程,神不知鬼不觉,大家只顾着猜拳,没有注意到张坤的小动作。

    等到一轮的猜拳结束,沈永桥输了,他拿起酒杯,喝完三杯啤酒,第一杯的酒中,混杂着苹果汁。

    在淡黄色的啤酒中,加入几毫升苹果汁,是不可能被发现的,而且,此时的沈永桥已经醉醺醺的,说话的时候舌头打结,他根本没在意。

    没过多久,沈永桥左手捂着肚子,牙关紧咬着,脸色苍白,昏倒在地。

    包厢里一片混乱,金加元拿着手机,正在报警;陈长来、张学军、魏海、徐金港围在沈永桥的身边,他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杨云工和傅向才拿着桌上的啤酒,他们俩认为沈永桥是酒精中毒;张坤正准备离开包厢,他说要去找饭店的服务员来帮忙。

    陈好运瘫坐在椅子上,他以为自己也中毒了。

    但是,在混乱中之中,郭康民发现,手帕下面的玻璃瓶不见了。

    玻璃瓶怎么会突然消失呢?

    一眨眼的功夫,它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