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渔村,从水产养殖开始 » 第九十四章 寻找销路(求追读)

第九十四章 寻找销路(求追读)

    “马主任,我那是知道您工作繁忙,所以一直没好意思打扰。”姜若鱼解释道。

    上次听王科长说到马科长时,称呼改成了马主任。

    姜若鱼也跟着改口,万一喊错了掉得大。

    “呵呵,这就见外了。”电话那头的马主任笑道,“我看了王谢兵同志的报告,报告上显示,你的贝藻养殖很成功,贻贝和海带都养得不错,没辜负我们的厚望啊。”

    “还是领导指导有方。”姜若鱼客气说。

    “还是这么谦虚,听说你还救活了同村另一个养殖户的海带,很不错啊,有能力,有魄力。”

    姜若鱼纳闷,这事怎么马主任也知道了,“没有,我只是随口说了几句,主要还是他自己养得好。”

    “随口说几句就能让整片海带田起死回生?那更证明你能力卓群啊。”马主任打趣道。

    “正好你打电话过来,那现在和你说下,时定在后天,我会去你们村看看你的海带和贻贝。”

    “好,我等你。”姜若鱼巴不得他来。

    之前听王科长的口气,马主任现在已经升任局里的领导职务。

    姜若鱼想找他帮忙,电话里终究说不清楚,能当面说自然最好。

    “你打电话给我想说什么来着。”马主任说完自己的事,又问姜若鱼。

    “也没什么,就是想问问您,有没有销售的渠道。”姜若鱼不好意思地说,说到后面声音都变小了些。

    马主任呵呵一笑,“渠道自然是有。这样,等后天我去你那里看下情况,再和你细说。”

    “好。”姜若鱼挂断电话,心中甚喜。

    比自己想象的顺利,就等着马主任来了。

    今天李浩在村委办公室,看姜若鱼挂断电话的样子,打趣说,“每次你挂了电话,都是笑眯眯的,看来想办的事又办成了。”

    “还行。”姜若鱼简单回了句,就准备往回走了。

    这时姜若鱼的二爷爷张有祥和支书王现明,一起从外面走进来。

    两人都提着公文包,看样子是一起公干回来。

    一进门看见姜若鱼,两人忙拉着他说,“若鱼啊,你在这太好了。”

    姜若鱼一头雾水。

    张有祥喘了口气,坐下来说,“刚刚我和支书去镇上开会,接到通知,后天上午啊,市农业局联合县农业局的领导,要到我们镇进行水产养殖情况的调研,第一站就是我们村,还特意嘱咐说你是典型,要重点看你的贝藻养殖情况。”

    这样吗?姜若鱼想,难怪刚刚马主任说后天要过来。

    原来不止他要来,市里的领导也要来啊,这么大阵仗。

    “你可要好好准备啊。”王现明拉着他的手,脸上的笑容都要堆起来了,“这可代表的是我们村的荣誉、。”

    姜若鱼还没来得及回答,王现明又转头对李浩说,“浩子,你把咱们村的基本情况,写一份介绍给若鱼。”

    “若鱼,你吃点亏,把这些都背一下,怕到时候领导们会问。”

    “还有之前来的马科长,他现在已经是农业局的二把手了,他不是很赏识你嘛,你也看情况和他多介绍介绍我们村,说不定能拉来一些赞助资金。”

    原来还有这个门道在里面,难怪支书的笑容都要堆起来,还对我这么客气。

    姜若鱼点头同意,“支书放心,都是举手之劳,能帮村里我肯定尽力帮。”

    支书和主任又和姜若鱼交代了一些注意的事项,也问了问他养殖的情况。

    最后和姜若鱼约好,明天下午一起去他的那片滩涂碰个头。

    整整忙了一天,做好了各种准备,终于到了马主任一行来的日子。

    这天早上,沙海村的书记、主任,其他干部,还有姜若鱼和王二海,都在码头上等候。

    今天的码头,已经特意打扫过,没有以往臭鱼烂虾的腥臭味,也没有了往日聚集在一起的鱼贩。

    那些从外地过来收鱼的贩子,今天一个也见不到,不用说,肯定是支书的杰作。

    等了许久,海平面上终于有一艘客船缓缓驶来。

    船靠岸后,有一行人下来,皆穿着正式,马主任和王科长就在其中。

    镇里负责农业的段主任,和干部镇科长走在前面,将一群人从船上引导下来,然后在旁边开始介绍。

    “这位是郭主任,是市农业局水产科的主任。”段主任指着为首的一人向众人介绍。

    沙海村的一众人员热情的打招呼,段主任又继续指着剩下的人说,“这是余科长,也是市农业局的干部。”

    “这位是县农业局的马主任和王科长,你们应该认识。”

    马主任冲姜若鱼笑着点头,然后才转过头和支书点头示意。

    这点微小的行为落在了郭主任的眼里。来之前他已经听说,姜若鱼很受马国华的赏识,现在看来,果然不是虚言。

    段主任又把沙海村一行人介绍给市里的领导。

    余科长直接说,“我们这次任务也重,就不去村里了,直接去水域看看。”

    “好。”王现明在前面带路,一边在旁边陪着郭主任说话。

    郭主任在路上问了问沙海村的现状,有多少人口,主要从事什么行业。

    王现明按照实际情况说了,村里有一大半年轻人已经外出务工,剩下的人大多靠捕鱼为生,或者去码头打零工,搞养殖的目前只有两户。

    “现在的水产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搞养殖大有可为。”

    “是,我们也劝啊。可是养殖前期要资金投入,中期要培养照看,后期还得得考虑保鲜销售的问题。村民们也是望而却步啊。”

    王现明说的这些,都是昨天姜若鱼,提前琢磨领导们可能会问的问题后,写出的稿子。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背了,包括王二海。

    郭主任没有说话,旁边的余科长则拿着笔在不停的记着,心中狂喜,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写进调研报告里的内容啊,免得他回去后又绞尽脑汁地想该怎么写报告。

    郭主任简单了解情况后,忽然伸手招呼姜若鱼过来,“小姜啊,听说你的贝藻间养弄得很不错。你和我简单说说你的养殖情况。”

    面对郭主任的提问,姜若鱼一点也不胆怯,这问题他昨天准备过。

    就算没准备,他对自己养殖场的情况,也如数家珍,那可都是他一手一脚弄起来的。

    完全不怵任何人的提问!这点自信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