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星辅仁世 » 第三章 郭杨之交

第三章 郭杨之交

    “郭兄,天可有姓乎?”

    “杨兄谬论了,天乃轻而清之气,无有常形,何来有姓之说?”

    “哈哈!非是谬论!天自然是有姓的!”

    “哦?那请问天何姓?”

    “姓刘!”

    “何以知之?”

    “天子姓刘,天必姓刘也!”

    “哈哈哈!杨兄此言,多少有些作巧舌之辩了!”

    “哦?莫非郭兄有不同见解?”

    郭嘉站起身来,摆弄衣袖道:

    “若说天子姓刘,天便姓刘,那昔日八百载姬周,二世之秦嬴,又该做何解释?莫非天不只有一,或天也有弃弱附强,易姓易祖之说?”

    杨佑闻言,暗道郭嘉果然不是张温那种舌辩之辈可以相提并论的。

    但不论如何,杨佑深知“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和重要性。无论如何他不会让篡汉这样的事情在他眼前重现,他势必要重整汉家威风。

    杨佑看着即将下落的夕阳,站起身来对郭嘉言道:“你我二人相识也有三年了,每每辩论相互各有输赢,然而却也足见你我二人所志不同。”

    郭嘉闻言也是一阵黯然。

    “杨兄有安邦定国之才,嘉不及你。”

    杨佑闻言,却是自嘲般笑了笑。道:“郭兄抱大才,孕大器,乃万世难有之奇才,何必自贱如此。”

    “嘉能在此生遇杨兄,死而无憾!只可惜,你我二人各怀志向,况且……”

    杨佑见郭嘉欲言又止,便随即帮他把剩下的话说了出来。

    “况且以如今之世道,料乱世将至,倘若你我二人各为其主,届时兵锋相见,若使你我之间,有一人损伤丝毫,岂不使对方愧疚终身?”

    郭嘉闻言,看了一眼杨佑,与之相视一笑。

    “你啊你,当真是嘉肚子里的虫子不成?”

    杨佑闻言大笑道:“你呀!何必担忧,倘若真有朝一日,你我二人兵戎相见,你大可安心,届时佑必能以这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阁下倒戈来降!”

    郭嘉原本眉头紧锁,但杨佑这话让他越听越不对劲。

    “诶!啥?你说啥?谁倒戈卸甲!你个老小子,别跑,***,你**的,有本事别跑!你给我说清楚!”

    夕阳下,两道身影追逐。

    183年,杨彪调任南阳太守,杨佑也不得不随之离开颖川。

    阳翟城外。

    荀彧叔侄同杨佑告别。

    “此番一去,不知何年何日才能相见,还望杨兄一路上多多保重啊!”

    “好啦!你们二位也不必如此伤感了,佑此番一去,又不是说再无相见之期,我家在弘农和洛阳都有府衙,届时可互递书信。”

    说到此处,杨佑抬头看见城楼上的郭嘉。

    回身吩咐道:“取锦帛与毫笔来!”

    荀彧问道:“杨兄是要作诗?”

    “然也!”

    下人取来锦帛与毫笔。

    城上郭嘉见状,大喊道:“且慢。”

    郭嘉随即快步下了城楼,来到杨佑面前。

    “可是要作诗?今日我愿为君之案椟!”

    郭嘉随即背对杨佑,弯下腰。

    杨佑见此,泪泛眼眶。

    “赶紧的!”

    杨佑随即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杨佑一边写,旁边荀彧一边将之念出。字字句句感染之深,直击肺腑。

    “再来!”

    随即又挥笔写下: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还有!再来!”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三首诗写罢,杨佑一滴热泪从脸庞落下。

    郭嘉听完荀彧所念,早已泪流满面,站起身前,先把脸往衣袖上一抹,才板着脸看着杨佑。

    “写得不怎么样!看你要走了,也不为难你,下次回来的时候给我补上就行!

    杨佑就这样走了,留下他这三年在颖川的好友,挚友。

    殊不知,他这三首诗,又将在文学界掀起一阵大波澜。

    杨彪一行人在前往南阳的路上又收到朝堂调令,迁杨彪为“永乐少府。”

    旋即转道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