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星辅仁世 » 第十七章 下蔡之战

第十七章 下蔡之战

    昭宁四年三月,在朱、张两家的支持下,孙坚先是斩了顾昕,将其家产充军,随即举兵直攻曲阿。

    一路上夺关拔寨势如破竹,一路之上的守将多有投降者,孙坚见状大喜。

    不到七天曲阿便被孙坚攻下,而如今整个扬州最富的地方,丹徒就在曲阿以北不到百里,孙坚即刻急转兵锋,直指丹徒。

    消息传到寿春,刘备闻言不动声色,只是叹息道:“昔日曾与文台共谋讨董大计,如今却刀兵相向!却是何故?”

    一旁张飞道:“那个孙坚不识抬举,我大哥对他不薄,他却反咬我大哥一口,让俺老张去,一定把他抓回来,交给大哥发落!”

    杨佑思索许久,确实想不明白单独凭借孙文台一人一郡之力,就算加上吴郡四族也不足和刘备一州五郡之力相抗衡,更何况吴郡四族中有两家已经与刘备有了利益关系,绝不会轻易相助于他。

    既然内力不足,如此一来只有借用外力了。

    与扬州相邻的,有徐州陶恭祖、豫州袁公路、荆州刘景升、交州士燮。

    嘚!杨佑想到这里已经明白孙坚的底气的什么了,肯定是自己那亲娘舅,袁术,袁公路了!

    刘备见杨佑若有所思,便向杨佑问道:“先生于此事可是有所对策?”

    杨佑闻言,笑答道:“然也!佑以为,孙文台者,天下少有之英豪也,所谓江东猛虎是也。

    然!如今我主据有一州之地,那孙文台,虽勇猛,仅凭其一郡,绝不敢与我主争锋!其必有外援耳,纵观我扬州四方,唯有袁公路可为其援!”

    刘备闻言略有震惊道:“倘若如此,奈之若何啊!袁公路手中兵甲如云,雄据司、豫,若与之正面相抗犹难胜之,如今又有孙文台与之里应外合,先生快出良谋!”

    杨佑闻言笑道:“主公何必惊慌!袁公路乃佑之娘舅,佑素知他不过,其人向来志大才疏,空有良才而不知用,只图眼前蝇头小利,贪图一时意气之争,实是冢中枯骨尔!”

    听见杨佑如此评价袁术,刘备不由得倒吸一口,言道:“若依先生之见,该如何破此险局?”

    杨佑道:“袁术能为孙坚外援,必是有利可图,其心在使公与孙坚二人斗个两败俱伤,届时他好坐收渔利,进而入主扬州!其发兵之速必然要晚于孙文台,公可先平定孙文台,后回防袁公路!”

    刘备思虑道:“可若袁术提前于备归来之即发兵又该如何?就算来得及,以备之力,又怎退袁术之兵。”

    杨佑道:“主公不必担心,届时佑当亲往下蔡迎侯袁公路。

    主公可即刻书信一封,求援于与袁绍,袁绍治下魏郡于年前曾为袁公路所袭,幸有田丰献计才保其不失!

    绍与术二人,自幼不合,及长更是如此,魏郡之事后,袁绍必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佑再书信两封,一封差人送与冀州袁周阳,其乃佑之外祖,绍与术之父,其必命袁绍发兵来救,还有一封便与袁绍澄清利害,一则道其可乘机取司隶,二则救侄儿于危难。

    况且袁公路乃佑之娘舅,必不会加害于佑。”

    刘备闻言拱手道:“那便有劳先生了!”

    杨佑又思虑道:“主公此去可兵分两路!一路赶赴丹徒,相助子龙;一路由云长率领其所练之白毦精兵,选三千骏马与之骑乘,以迅雷之势自乌程绕至吴郡,先将朱、张两家关押,财产充公,再北上收复失地,两面夹击,定可大破孙坚。”

    刘备点头对众人道:“诸将可尽听先生之言行事!”

    众人齐声答应:“是!”

    众人散去,一旁周瑜找到杨佑道:“兄长!我呢,你总不可能将我忘了吧!”

    杨佑一愣,他还真给忘了,于是问道:“两边,一头袁术,一头孙坚,你去哪儿?”

    周瑜道:“兄长去哪儿我去哪儿!”

    杨佑翻了一个白眼道:“得了吧,危险不说,你去了也没啥用,倒不如和玄德公一起,届时你也可以崭露头角,顺便扬名,到时候我找个媳妇,省得你一天到晚在我家蹭饭!”

    周瑜一脸幽怨的看着杨佑,不情愿地道:“好吧!”

    于是杨佑带着周瑜又找到了刘备,把周瑜塞给刘备后,杨佑即刻准备启程前往下蔡。

    是夜,杨佑于房中怀抱大乔。

    大乔依偎在杨佑怀中,眼里道不尽的担忧,说道:“夫君此去,切要小心,还望舅舅他勿要伤了夫君才是!”

    杨佑闻言不由得笑道:“吾妻啊!那袁公路乃是狼子野心,无才无德之辈,虽是舅亲,亦不可奢望于其念此而手下留情。

    白日与玄德公所言,乃为宽慰其心,今相为吾妻言,不可不据实相告也。”

    杨佑又安慰道:“吾妻!爱妻!勿要担心,为夫十六岁,入得草原,纵然鲜卑王庭为夫尚且来去自如,何惧一袁公路乎?”

    大乔听罢,只说不会担心,眼中忧思,却未减半分,只是将杨佑抱得越发紧了,细细感受着杨佑的胸膛,和他强有力的心跳。

    “夫君!”

    如此一夜,何其短暂,像是有千言万语般,纵容是尽此一生也难以说尽,何况是这短短的一夜。

    待到天明,杨佑率领一万人往下蔡城去了,而刘备等则率领三万人马往丹徒支援赵云。

    次日,杨佑抵达下蔡城。

    下蔡城,乃寿春门户所在,上接淝水,背依淮河,若欲急取寿春,必先取下蔡。

    而东汉时期的攻城方法无非是云车,云梯,冲车等。

    最为强大的无非是官渡之战时曹操使用的霹雳车,但现在应该还没出现那种远距离杀伤武器,有也不会出现在袁术手中。

    杨佑到后先命人制作撞车车架,撞杆的前端固定铁器,当敌人的云梯靠近城墙时,推动撞杆将其撞毁或撞倒。

    又在城头多备滚木礌石,于城前深挖堑壕,用以迟滞和阻挡敌人步兵前进,又在堑壕前筑起羊马墙,分割敌军部队配置。

    杨佑还让军士日夜打造五尺铜锅,收集干燥火柴备于城中,届时可煮沸水至上泼下,又有几人能不惧。

    原本杨佑还想打造弩车或者大型投石车之类的东西,但奈何自己只知道其原理,不晓得制作方法,更没有图纸之类,杨佑暗道:“看来此次袁孙之乱后,人才之事也要早日着手了。”

    自杨佑到下蔡城十三日,袁术这才姗姗来迟,以至于杨佑一度想直接和袁术开战,但听到袁术发兵近十万后,无奈只得坚守。

    袁术初到下蔡,安营扎寨后,袁术帐下谋士阎象见下蔡城宛若有磐石之固,城上将士被坚执锐,城下高垒深沟,于是便派人去打探下蔡城守将。

    在得知杨佑于不久前来此下蔡后,便惊叹杨佑心思之缜密,可叹自己主公非要自作聪明,要晚孙坚一月再发兵,自己百般劝说却怎么也不听,如今下蔡城防守完备,如今要将其攻陷,绝非一日可成。

    于是阎象又再次向袁术进言要速攻之,而不可迟疑片刻。

    次日,袁术整顿兵马,披戈执锐于下蔡城前。

    杨佑见状便派人快马出城给袁术送去了一封信道:

    “侄儿杨佑恭呈舅父:

    侄儿自洛阳与舅父一别数年未见,听闻舅父雄据司、豫二州,拥兵百万,谋臣良将如云,纵如本初舅父亦难与舅父这般智勇无双的英雄相提并论。

    舅父才高智广,英明神武使侄儿闻之才知晓,原来舅父是自幼怀抱大器而不露,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如此高洁,虽孔孟不得比,苏武张骞难望舅父之项背。

    今叔父来此,若是欲取扬州,则告侄儿,侄儿必定亲手奉城,扬州军民莫不箪食壶浆以迎舅父。

    只愿舅父早日成就帝王之业,届时还望舅父不忘侄儿献城之功,赏下官爵以荫子孙,侄儿先于此叩谢舅父隆恩!”

    袁术看罢此信大喜!命人将之传阅三军,众人顺势送上马屁,拍得袁术那叫一个神清气爽。

    袁术于是命信使问杨佑何时献城?

    信使答之曰:“今夜子时献城。”

    袁术十分高兴,众人一阵贺喜,袁术人信使回去,传令三军今夜子时入城。

    唯有一旁阎象一脸褶子皱到了一起,向袁术进言道:“主公!那杨庭辅自幼以才智闻名于世,且其多助于刘备,又为其长史,今又怎会轻易反向主公?其间必是有诈,还望诸公三思,速速发兵攻城才是啊”

    袁术闻言,想到杨佑信里说他志勇无双,英明神武,这时反而有人出来质疑自己,立马大怒道:“杨庭辅乃本将军血脉亲侄,又岂是那刘玄德能比?”

    阎象闻言,不顾袁术怒气又道:“可万一主公到了城下,其若紧闭城门,使人放箭我主岂不危矣!”

    袁术骂道:“我乃他亲娘舅,他怎会害我!”

    袁术虽然最少说着,但阎象说到了自己的生死,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嘀咕,万一真的如期所说,自己岂不就栽在了这里。

    这时一旁走出个八尺武将道:“末将愿替主公犯险!”

    袁术见到此人,大喜道:“有纪灵将军替我,可无忧矣!哈哈哈!”

    一旁阎象却长叹一口气,满脸失望地离开帐内。

    是夜子时。

    纪灵带着五千步兵来到城下等待。

    是左等门不开,右等门不开,直到天将亮时,城门也不曾打开,纪灵怕被人发现,无奈只好撤退。

    袁术闻言怒道:“庭辅小儿敢戏耍于我!来人!准备攻城!”

    不料话音刚落,杨佑信使便到了。

    在袁术质问下,信使苦涩道:“昨夜我家公子因想到能奉迎将军这等匡世英豪,成就从龙之功太过激动,一日未休息,不料晚上一下睡过了头,还望将军再等一日,今夜必连同传国玉玺与下蔡城拱手奉上。”

    “传国玉玺!当真!”

    原本听见“从龙”二字时袁术就快消气了,直到“传国玉玺”传到袁术耳中,让其激动不已。

    一旁阎象知道自家主公又快抵挡不住杨佑的诱惑时,立马出口质疑道:“传国玉玺早已不见,你家公子从何而来,就算真有,昨日为何不说!”

    信使道:“传国玉玺是我家公子在董卓焚烧洛阳后于洛阳井中所得,本欲待将军入城后再将奉上,以做意外之喜,不料昨日误了将军大事,只有先将玉玺之事相告,才能免去将军怒火!”

    袁术想到杨佑先自己到洛阳,而自己在洛阳四处寻找传国玉玺无果,便选择相信了杨佑,于是呵斥阎象道:“这里还轮不到你说话,还不退下!”

    阎象闻言,一气之下便挥袍离去。

    杨佑之所以敢用传国玉玺为饵,全因董卓在拿到玉玺后,将之藏匿,欲自立为帝,不曾告于旁人知晓,故而玉玺已归长安之事少有人知。

    杨佑与袁术约定,先将玉玺置于城外,然后献城。

    又到子时,纪灵再次来到城下,只见城门大开,悬挂一木匣,纪灵上前将木匣取下,看了一眼大开的城门道:“将士们!随本将军,入城!”

    待到纪灵入城,冲到内城城郭下,发现内城大门并未打开,眼神里流露一丝清澈的愚蠢。

    随即外城门被城上掉落的礌石堵住,城上出现百道火把,杨佑身着锦袍环甲,大笑一声,随即下令道:“放箭!”

    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城中袁军死伤无数。

    纪灵一边抵挡弓箭,一边命人搬开堵塞城门的石头,最终带着剩下的五十多人逃回了袁军营寨。

    袁术见状大怒,纪灵即刻将木匣呈上道:“末将险丢性命,幸将玉玺保出!今献于主公!”

    袁术见此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将木匣拿到自己手中,颤抖的手缓慢将木匣打开,只见一四方青玉。

    袁术将之拿出,心道传国玉玺竟然如此朴素?

    袁术拿起玉玺细看,只见上刻“观此面者瞎眼”,袁术忙将玉玺翻面,又见其上刻着“观此面者眼瞎”!

    袁术怒目圆睁,大骂道:“混账小儿!居然如此诓骗戏弄于我,混账!混账东西!他耍我!他居然敢耍我!气煞我也!气煞我也!”

    袁术将青玉怒掷于地道:“明日攻城!”

    次日清晨,袁术发动了攻城,但杨佑之前准备的深沟高垒完美挡住了袁术军第一次进攻,但一天整整两轮进攻,死伤的尸体,几乎将杨佑之前准备的深沟高垒填平推到。

    当晚,杨佑让军士挨家挨户地收集桐油棉布。将桐油装于陶罐中,又把棉布浸油裹于箭头。

    次日袁军再次发起进攻,原本的陷阱已经不能给他们造成太多阻碍,很快就冲到城下,待其冲近,杨佑便让人将装有桐油的陶罐扔下,再将裹了油布的箭点燃射下,随即城下燃起熊熊大火,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下蔡城下宛如人间炼狱,一股烤焦的肉味飘到城上,杨佑闻了直欲作呕,纵使是在漠北三年,也不曾有过这般炼狱景象。

    一直到了第四日袁术还想攻城却被纪灵拦下,两军陷入对峙。

    三日下来,攻城不仅未取得半点进展,还遭受重创,士气低迷。

    第十日,在阎象多日连劝下,袁术再次发起多日连续攻城。

    桐油用光了杨佑改用沸水,甚至于到后来,杨佑想到了后世金铲铲守城的方法,又向各家收集金汁泼向敌人,但也仅仅管一时之用,当袁军适应后很快攻上了城头。

    幸亏数日来大胜,杨佑一方士气高涨,在杨佑亲自上城杀敌下,多次击退袁术。

    之后又僵持,又攻城,一月后城中滚木礌石眼看用完,杀上城来的士兵一日多过一日,城中士兵死伤无数殆尽。

    终于,一日一身穿绿袍绿铠的九尺大汉,率领数千白羽骑兵来到下蔡城。

    “云长!”杨佑见到来人,直若飞箭一般冲到关羽面前!

    “先生!苦了您了!”

    关羽激动无比,原本听探子报说袁术举兵十万来攻,一路之上担心下蔡失守,但到了寿春见城中安平如常,便知杨佑守住了下蔡,于是快马加鞭赶来。

    是夜,杨佑在白毦精兵中挑选了五百神射,关羽带兵接应,杨佑拿上为数不多的油布弓箭准备夜袭袁营。

    杨佑先是带人绕至东面营寨,齐放火箭,再由后至前三面放火,随后撤回下蔡。

    次日袁营因连夜救火,无力攻城。

    不久后刘备大军赶到,袁术不甘心又连续几日攻城,最终司隶来报,袁绍举兵攻入河间,袁术这才采纳阎象之言,不动营帐,连夜撤退。

    袁术退后,杨佑告诉刘备需要赶紧去处理战场尸体,以防瘟疫,需以火焚之。

    下蔡一役,袁术折损近四万,杨佑所领守军一万只剩一千余人。

    将下蔡战场交由关羽打扫后,杨佑随刘备回到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