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人生万道论 » 人生万道论 十二 论六道轮回

人生万道论 十二 论六道轮回

    人生万道论十二

    论六道轮回

    —周北辰

    有些话,很残酷,可其实是事实,就是整个宇宙,所谓开地劈地,天地演化,六道轮回,创造人族,就是一群先天早已得道的大佬造物主们弄出来的。根本不知道那些造物主的精神力量有多强,他们懂的东西有多深。这个世界的什么易经八卦,儒释道,以为真的是凡人弄出来的,能够一画开天建文明的伏羲,创造人族的女蜗,三教祖师,这些人,会是凡人?

    在混沌之中,有了无穷尽混沌诞生的生灵意识,交杂在一起,无边无际。而几位拥有道心力量的大佬,一看,混沌处于静寂必不能长久的留存,一切的进步需要对立的双方才能维持。开天辟地,创立阴阳,有两种力量相互吸引才能支撑宇宙的进化,经过各方交手争夺于是创人族,引轮回。人族的创立,肯定需要给生存的空间,但是又要能够控制他们,不至于让他们整个宇宙到处飞奔,不便管理。任何有致于建立政权的,无论人间天上,总要管理好人民,让他们不乱,听话,如卫鞅的御民五术,民愚则易治,穷民而富国,让他们按照自己给他们设定的剧本来走一辈子,为国奉献力量。那么创立人族,繁殖万物,肯定要有一套系统管理他们。

    这还是天地有管理机制的情况下,能够管理那些灵魂。没有管理,不可想像,除了一些佛菩萨之流,他们来人间是有使命在身,不得不来,却非欲爱而来,故他们入胎不迷,住迷不迷,完全没有沾惹父母的欲爱习气,所以多是可以出家度世。而其他众生,因为人间有道儒传世,有些即便没有到达圣人境界,完全断绝男女欲爱之心,但能够很好的守住自己的本心。而有一些,生来欲爱之心便很重,完全不能控制,无端造业,于是有了六道轮回,分为,天人,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便是根据人的习气而相互牵引,你的磁场适合什么样的地方,你就去什么样的地方,只不过都在六道中轮回。

    轮回二字,轮指车的轮盘,回指车的转动,轮回譬喻众生的生死流转永无终期,犹如车轮旋转永远不停。佛言“万缘发于心,一切由心造,”众生一切善恶行为皆由思想意志推动,发什么样的心,就造什么样。由于业力性质不同,所得报应也各不相同。来世就在不同的境界之中轮回,欲心清淡的,天人,欲心特别重而完全不能控制,若是转为人,必有禽兽之举,败法乱正,于是只好沦为畜牲道,这难道不是很明确的吗?

    宇宙鸿蒙分别开始,我们因为贪爱,男女欲望,开始无量轮回。而轮回转动的根源是什么。便是太极图,男的属阳,女的属阴,阳阳阴阴互相缠绵,追逐,于是一直在寻找,一直在轮回。

    轮回阶段,第一为无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男女为一切执著,此谓无明。也指贪嗔痴三毒。贪是贪心,嗔是嗔心,痴是愚痴。无明之人便是看不清事物本质,不知道万物空无一物,便在爱欲之中生死颠倒,苦乐自当。

    (二)行是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三)识就是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可称阿赖耶识。

    (四)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欲,就是看见*****,瞻念弗舍,男贪女色,女念男色,置分阴阳,于是投入母体,姑名投胎,所以佛经说:“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五)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六)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七)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八)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九)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不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十)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十一)生即受生。以现在所造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十二)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至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无明与行二者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此五者为现在果。爱、取、有三者为现在因,生、老死二者为未来果。前因今果,今因后果,如是辗转依因再感果,果上再造因,因果不昧,前后相继不断,于是生死轮回无尽。

    人活着,是六尘六根。因缘和合的色身,有各种贪爱欲望。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即六根,又作六情。有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又作六贼。因为有了六根六尘,所以人的眼睛要看好看的,耳朵要听好听的,鼻子要闻好闻的,舌头要吃好吃的,身体要感受男女欲望的欢乐,意识要感觉美满的幸福,而这六根六尘都是针对于外物,所以人便执着其外界的事物。没办法的,人又没有开过智慧,生活的苦难又重,于是便纷纷执着于外界所存在的,来满足自己意识的欢乐。个个都向外求,求财,求名,求利,求色,什么都求。既然求了,便执着于外界所存在的,也变得贪念自己所碰见的一切。

    而既然心向外求,便会被外界影响,即被外界影响,就被外界束缚,特别欲爱之心,永远难忘。于是乎无量轮回,投胎为人算是好的,但是人也感受到了人的苦难,生老病死、十磨九难,各种各样的苦难充斥在自己的心里面,很多时候常感心如死水,万念俱灰,面对人生的绝望恨不得一死了之,可是还是无可奈何,直至无可措手的悲哀。各种不如意的事就算了,一旦有天生死无常,命丧道消,迷已失物,意如泡沫。面对吃不完的苦难,走不完的人生,像一条崎岖坎坷且没有一点意义的路,轮回了一百世,走了一百生,重复的生老病死,循环不休,有意思吗?

    而我们每个人未出生于天地之前,或未开始无量轮回之前,其本性,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经天地而不毁,历万劫不而灭的混元无极独立之体。此体,此意识生于混沌太虚之中,没有掺杂后天的爱欲,界限,分别的污染。乃是一种无阴无阳,无善无恶,无物无我究竟生命清净之体。

    而其天地变化,一堕人间,见其男女相媾,则生贪念变化,女念其父,男念其母,在其住胎阶段,爱欲媾杂,慢慢把自身的本性遗失,执着于男女之相。故本性一旦禀受阴阳成为形体,形体就一直存在着等待耗尽为止。男女相吸相引,相互伤害和摩擦,驰骋追逐于其中,而不能停止,不是可悲的吗!终生劳碌奔忙而不见成功,疲惫困苦而不知究竟为了什么,可不是悲哀的吗!这样的人虽然不死,又有什么意思呢!

    从入胎,染男女之念,到十几岁,遗精漏精,至七老八十还有欲爱之念,相互追逐男女于永生无涯之间,而不肯停止,鹤发鸡皮,蓬头历齿,形体丧失而不肯回归本性,不是可悲的吗?人的形体逐渐消损,而心志也跟它一并消亡,这可不是莫大的悲哀吗?生死无间,轮回无穷,人生在世,固然就像这样昏昧吗?还是只有我一个人昏昧,而别人也有不昏昧的呢?

    聊斋志异有一个故事,名叫三生,一个叫刘孝廉的人,生平多不检点,欲习深重。地狱见冥王时,偷偷换冥王的茶,后看其前生录恶,被罚作马。出马腹时,心甚明了,但口不能言,觉之肚饿,便来母马处吃奶,过四五年,身高马大,最怕抽打,一见马鞭,惧而逸逃,主人骑还好,一旦仆人骑,两脚紧击马腹,痛彻心腑,于是三日不食而死。

    至冥司,冥王查其罚限未满,责其避罚,于是剥其马皮,罚作狗。心里不愿,群鬼一顿乱揍,痛极窜于野,绝壁而死,抬头一看,却趴在狗窝里,母狗正一脸爱昵的神色舔着他的身子。过几年,长大之后,厌恶粪便,绝心不食,又过一年,实在忍受不了,于是咬主人腿上一块肉,主人怒不可遏,一阵乱棒将他打死。

    第三次来阴间,阎王憎恨他是疯狗,于是又鞭打数百下,又罚为蛇。这次不残生类,饥吞木实,过了几年,想到自尽不可,害人又不可,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一天,在荒草中,听见车轮声过,他急忙出去挡在中间,飞驰而过的车轮把他压成两段。冥王见他无罪而死,才饶了他,准其满限为人,这就是刘举人。刘举人生而能言,文章书史,过辄成诵,辛西年考中举人,常规劝他人,骑马放鞍,股夹之刑,胜于鞭楚。

    当然这是蒲松龄撰写的一个故事,至于真假,无人能知。但是轮回之中到畜牲道的,应是不少,我自己就曾见过,但不好说。世人信或不信,谁都没办法,若是人生没有轮回,人死如灯灭,如此,那真是人生值得庆祝的喜悦,只是出生之人无穷无尽,我想,并非如此。

    投胎为人已是无量劫中的大幸,生于中土,能闻佛法,更是大幸,如佛经比喻,“盲龟大海伸头”,瞎了眼睛的乌龟。大海里有块木板,木板上有个洞,乌龟流浪千万年,而恰好有那么一刻,一伸头,刚好就伸到这洞里来,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这就是我们能成为人,能生中土,能闻道法,还能生出信心,善根,确实不易。

    况且地球成住败空,我们已快到空劫,届时,无数星球毁灭,一切阳性的生命都要转为阴性,直到无数亿万年后弥勒成道传法。就以地球而言,随着地球资源耗尽,环境恶化,各种灾难地震火灾,层出不穷,若是后面发生战争,难道地球不会毁灭呢?我们地球还有多少好日子呢?难道能一直长盛久安吗?即使地球安好,可是生老命死,无常之事,谁又说得清?

    生命无常,朝不保夕,如石火光,如水上泡,生命不过一息之间,岁月不过白驹过隙。一旦身死道消,如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生来已经如此的卑微,若不立志修行,将何以为生?释迦牟尼临终说:“一切诞生的东西,都有死亡的一天,为了解脱自己,务必不懈努力,”

    人活着的时候尚且贪恋爱欲,而控制不住自己,那么死后的中阴身,岂非因爱欲一念之间便失去自我。人的意识灵魂只是随着阴阳的转动而转动,缺乏了自身的定心定力,一生执着七情六欲,男女爱欲的人,其实终其一生不过贩夫走卒,外在纵然富有,又有何用?

    只知道贪恋男女交媾,而阴阳交媾又是轮回的根源。佛经曰“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人出生皆是因为情欲,所谓性命,便是因性而命,活着也是为情欲而活,认为性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是最宝贵的欢乐。人对色欲的贪爱,就像漆黑之中的的萤火虫,忍受了上千万年的黑暗,突然看见了光,便不顾一切的扑上去。或许是自己太过于寂寞罢了,看见两个人交媾,这么能不扑上去的,这便是人的生死根源,男女大欲啊!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佛言:欲念之人,犹如手里拿着火把,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自身犹如干草一般,火来了,必须远远避开,菩萨见欲,如避火坑,或者道胜其欲,内心的道战胜一切的欲念。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古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修行之人,本逆天而行,像牛背负很深的东西在淤泥里行走,不敢左右看一眼,因为一停下来,就会越陷越深,只有走出淤泥之后,才敢苏息。

    其实轮回之中,还有一个大恐怖的事情,便是因为人被情欲所影响,一次一次的轮回,精神力量会越来越弱,最后到没有主见,随波逐流,越来越难以超脱。甚至可能堕入畜牲道,饿鬼道中,如一切众生,若不脱离欲习,可能形体越来越丑,命运越来越不堪,因为他们已经失去自我随欲爱而旋转不休了,就像在跌堕的物体,只会越来越拉低下限,从善如登,如恶入崩。

    当然,我们并非为了脱离六道轮回而修行,而是为了自我的真心真道正义而修行,难道面对着地下的一滩滩斑驳的残液,散发着腥臭的味道,然后萎瘪瘪地咳嗽着…只想着不期而遇的“富婆”。任自己的肢体猥琐,形体萎靡,如同垃圾箱积满了鱼骨虾壳,斑驳的墙上贴满性病特效药的广告,幡然厌恶室内的沉浊氛围,各种汗骚膻腥,大概就是想摆脱此种冥然受情欲控制的恶劣感觉,去尽所有身外的羁绊,向着青天,白日,公正,正义,而前行,而舍命隔绝,至死不休。

    男女之事,多不过非义,非礼,非法,之事,不过恶心,肮脏,污秽之念,或不过入胎住胎阶段秉承着父母的情欲习气,迷已失道,妄认客尘以为自身,故后天在男男女女的追逐中,皆有着欲渴之心。而我怔悟混元,明白自己乃是混元所生的独立个体,入胎住胎不迷,并不沾惹父母的一二情欲习气,故心无欲渴,为道而生,为道而死,宁愿跳入刀山火海,受火山剑林的刑罚,也不愿做男女间非义,非礼,不净之事。人于先天是混元所生,并无爱欲,以佛觉悟,一切爱欲的得到失去终为虚无。而后天,人有良知之心,恻隐之心,仁义之心,有公平的正义,有君子好色而不淫之道,有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之道,若是欺辱一二女子,岂非小人之心。

    能够超越男女欲爱,于此幻境,味同嚼蜡,道胜其欲,心无欲爱者,实可怔悟。并非如众生把从父母那里承接来的欲习又传承下去。到了这一步,其实心已出家,早已隔绝家族一切讯息干扰,大家的磁场频道已不在有关联,因我自性先天为道,后天为德,并非为人欲而生。释迦牟尼悟道之后走出家,便在于隔绝,我虽并未出家,但一生不在有欲习,也很难再有儿女,心早已证悟。外在,多是逢场作戏,努力做一个演员。

    佛道儒证悟之后,都是独自修行,对于天下的女众,多是一种难度之念。而我以旷古绝今的爱,又至人间,以超越男女肉.体的精神之爱,来度一场。我想,爱能超越一切,亦能超越一切的兽心欲习,我这么能够忍心当初那个穿白裙子的女孩在人间跌堕呢?故写此文。神啊,因我这最恶之心,即便堕入地狱,也至死不悔,既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