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人生万道论 » 人生万道论 四十九 与冤亲决

人生万道论 四十九 与冤亲决

    人生万道论四十九

    与冤亲决

    —周北辰

    陈寅恪说:“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是必须要争的,且须已死力争”我的观点跟他一样,若不能拥有独立之人格,与自由之精神。让我受别人的控制活在这个世界上,像一个附庸的奴隶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现在就可以去死,谁都不要阻拦,我宁万劫不得超生,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但也必须要争得我的独立人格,与自由之精神。

    然而我冷眼观世间,发现世间人都很少去追求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一当然是他们缺乏自我人格的缘故,二或许是某些传统文化的缘故,不得已要扯上一些冒天下大不韪的孝道问题。中国古有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要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身于弱者的就是是侍奉长者,幼者的全部则完全为长者所有。谁敢有悖论呢?

    何况在孝道的治理下,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子女又这么敢对父母提成反对意见呢?即是父母兮生我一事,幼者的全部,便为长者所有。便应该用一生去满足父母的意愿,听从父母的安排,遵从父母的教诲,什么事,无论对错,都要跟父母站在一边,要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相互包庇,否则,就要被贯以居心否测,狼心狗肺的大不孝之名。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众生所谓的成长,无非肉体的成熟,而精神的状阔却是没有的。于是我之所谓人格的成长,跟众生所谓之成长,概念截然不同。首先以佛智慧来看待众生的投胎,其不过轮回以淫为本,脆弱的性灵贪爱男女浊欲,看见男女性交便瞻念弗舍,心被欲动,魂被识迁,于是性灵堕入女腹之中,男念其母,女念其父,意识在投胎兜转的过程中,以随其父母浊欲,做下许多苟且之事,性灵端端的沾上了许多人欲的秽念,由此一念,人因欲念而生。

    后天身体成熟,有遗精之念,想性欲之交,以不惧世俗骂名之险恶来写,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很多色欲影物小说,多是家庭伦理之事?首先人因人欲而生,在后天的接触中,又是以各种亲属来往最近,行为最密切,导致贪著的种子,人情的牵扯最多,又不知礼节之分,亲疏之别。随着亲属意识的太过接近,已在阿奈耶识种下许多种子,然后通过色情影片故事,把人性最隐藏的一片展现了出来。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除了夫妇可以亲近,其他原生家庭一切的男女关系,都不能亲近。一旦亲近,嬉戏打闹,就会无礼无法。现今很多抖音,快手拍的短剧,尽是一些亲属之类的无礼接触。什么母子,姐弟,小姨,之类,如此耳睹目染,潜移默化,便会亲疏无别,人伦无分。亲疏无别,就会淫乱生而礼乐亡焉。日韩伦理片为何有市场,把人累生受亲属意识接触的种子,给你放大了,故而无礼无法,淫乱横生。

    原本早期儒学规定人的是,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是圣贤把人心想的太好,又一味的提孝道,就是把一群人牢牢的绑在一起。混沌之前众生混混沌沌,混沌以后,以为开了文明,结果众生还是混混沌沌。在群体聚集中,众生像鸡鸭一样成群结队,丧失了礼数礼教,用一种,家庭家族的观念,把所有人绑在一起,结果只会一片混乱。累生的冤亲影响太重,如蛆附骨,导致人欲心加重,结果一片腌臜场。

    很多人为什么婚姻不成,因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太重,还在一种有人欲的境界,随欲而动,故婚姻不成,他在母体内所沾惹的人欲习气没有摆脱出来,故而没办法走向婚姻。

    要知婚姻之礼,是大于这个世界一切的亲属关系。夫妻为大,当胜于原生家庭所谓的一切亲属关系。所谓的母子也好,姐弟也好,种种原生家庭的关系,必须要分离。

    乾坤为什么不明,便是亲疏不分,尊卑无别。这个时候所谓众生的成长!无非只是肉体的成长,然后把人欲继续传导出去,迫于什么狗屁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不过堕落的生灵,沾惹人欲,在其中生老病死,无限轮回罢了。

    而世俗子女是什么呢?不过是为了传宗接待,获得荣华富贵,好人前显圣的一种工具。打个比方,如果子女,没有为家族,传宗接待,肯定是亲友离绝的大不孝。其次,如果没有荣华富贵,那贫穷则父母不子,任何亲属都会看不起。

    所以子女的存在,更多是父母争名争利的工具。如老话,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不如就是子女要卖命努力,有钱财富贵,然后别人才看的起你父母。要儿孙满堂,要带着儿孙去别家炫耀,把几十年无能忍的气,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然后撒出来,否则,就会成为无能人生的笑话。

    所以这个世界家庭兮,有无私奉献的爱吗?没有,一切的爱都是回了回报,为了回报,不过就是一种利益交换,那为什么要把人说的那么高尚呢?把人说的那么纯洁无辜,然后掩饰深处的,虚荣,攀比,贪嗔,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无辜无罪,光明伟大,不过就是有些事情不忍刺破罢了。

    很多人把生儿育女说的很伟大,很高尚,可是恕我直言,生儿育女不过就是情欲发动的借口,不过就是守不住下根之器,随从人欲之念,喜爱两性之交,仅此而已。

    故而家族似的幻梦,必须要刺破,否则人人都用生儿育女,作为情欲发动遮掩的借口。然后自己累生累世都不肯从人欲中醒来,于是无限生死轮回,苦楚悲哀。。

    而人随从人欲,则会志意不分,礼乐不明,神情昏聩,到了老年,则会是一副可怜兮兮,死红惨白的模样,这是任何随从人欲的人,无法避免的问题。人只要随从人欲,只会越老越丑,越老越灰暗,越老越汚浊,这就是随从人欲的生命。因为自身已经丧失了灵魂的纯洁,人格的美好,于是又用所谓的孝道把子女牢牢的绑在一起,好获得悲惨人生的慰籍。

    却完全不知道什么是亲疏之别,人伦之分。这个世界为什么有很多婆媳关系的矛盾,家庭关系的矛盾,便是很多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心念没有佐证。儒家云,父母者,天地也,夫妻者,阴阳也。夫妻是阴阳男女中,可以是最亲近的一种方式,而除此之外的一切,必须亲疏有别。父母者,天地也,天地应该干嘛,敬而远之,但是很多人的心性,认为亲人就要亲近,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因为对子女从小的成长,导致贪爱太重,于是分不清自己的位置,所谓婆媳矛盾,不过就是自己以为自身贪爱之物,被人抢走了,愤愤不爽。却不知人伦之分,父母本应划清自己家庭和子女家庭的界限,却应该贪爱,牢牢牵扯在一起。看不清这一点,中国式家庭的各种矛盾还会继续上演。

    而这些因人欲而生的子女,也不过只会顺从人欲,所谓结婚生子,不过就是在一个群体意识中,纠缠不清,一切顺从七情六欲的人,只会生老病死,无限轮回,皆不知所谓人格的成长。

    可是,即使是最有良心的人,良心的谴责面对这样的情感也是软弱无力的:“这个或那个东西是违背社会习俗的”最强者也害怕旁人的冷眼和轻蔑,他是这些人当中受过教育的,而且是为了这些人才接受教育的。他到底怕什么呢?怕孤立!这个理由把做人和做事的最佳理由打倒了!

    在这一点,我不得不佩服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以大无畏,敢舍敢离的心态,毅然出家,给所有的众生,找到了一条解脱之路。出家为什么要隔绝和父母,家族的联系,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人欲的分离,母体意识的分离,以大无畏的心态,不回到尘劳之中,亲属意识交杂,只会混乱,投泥自溺,故曰凡夫,各种太深的来往,早晚有问题。

    庆幸还有一些生命,不是男女之欲而生的,是为天地大义而生的,不好意思,这种生命,跟所谓的父母,关系不大。

    饶舜禹汤,文武周公,老庄孔孟,释迦牟尼,一切神仙圣贤佛菩萨之流,皆是如此。生命的真谛就是你自身渴望出生而出生,但不是因为父母而出生,所以你的子女,并不是你的子女,他们是自身渴望生命而出生的子女。但是世人贪著之心太大,于是家庭的幻梦,必须要刺破。这个世界已无孝子贤孙,每个人都要回头修行,你自身拥有的才是你所拥有的,而外在的一切,跟你毫无瓜葛。

    每个人都要让自己变的更好,更光明,如果只是欲念之身,色障缠绕,一脸贪嗔污秽,不好意思,你给别人做奴隶,当牛当马别人都不要。天上地位低的,都是光明清净的童男童女,而没有污秽贪欲的朽妇村夫。

    这个世界,不要想着用人情来绑架,圣贤不受人情绑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若有大贤,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有才有徳,自然有人选举,无德无德,说什么也没用。

    故我之所谓成长,就是脱离人欲而成长,脱离群体意识缠绕而成长,一个人,受群体意识影响越重,则人格越轻,而受群体意识影响越清,则人格越重。夫妻之礼要重,就要进行和家族亲属意识的分离,尊卑有分,轻重有别,人就会安定。

    无论什么亲戚眷属,人和人的来往,不由礼,则乱,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普通人皆以人情为重,圣贤之辈皆是义大于情,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亲属犯罪,常常只会包庇,相互为隐,但法家圣贤,天子犯法,当以庶民同罪,以死来捍卫法,所以至今人们知道法律,有了敬畏之心,这个世界才能有秩序的运转。

    而讲礼同样是违背人情的一件事,人情认为,亲属就要亲近,一旦亲近便容易无礼无法,这是人情所喜欢的。但是礼以为,人的一切来往,都要以礼为重,无论家庭里的什么成员,都要有规矩,出礼则入刑,古代律法所定,一切亲属有奸,不是斩就是死。人而无礼,虽能言,不过禽兽之心,今殃殃华夏,却向蛮夷之学,何懂礼仪乎?禽兽横行,一群奴眼逼妻之徒,死之何咎!

    我当然知道我,已不可同其群体同流而合汚,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今北辰穷居荒凉,衣食无安,禽时无草,禽巢无木,风霜惨黩,羁旅悲凉,纵然穷死北荒,饿死尘世,也必与亲属进行人欲之分离,人格之建立。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天变不可畏,祖宗不足法,人情不足恤,我之未来,将不讲人情,故写此书,与冤亲决。

    北辰顿首。